思考致富22(1 / 3)

第七章實現目標的終極策略 上蒼隻救自救的人

世上的每個人,隻有當他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才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韌不拔的毅力去奮鬥,因為主宰命運沉浮的隻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必須學會自救,否則生命之舟就會沉沒。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絕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處境是最有意義的,它能激發出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讓人全力以赴,就像十萬火急的關頭,一場火災或別的什麼災難會激發出當事人做夢都沒想到過的一股力量。危急關頭,不知從哪兒來的力量為他解了圍。他覺得自己成了個巨人,他完成了危機出現之前根本無力做成的事情。當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當他被困在出了事故、隨時都會著火的車子裏,當他乘坐的船即將沉沒時,他必須當機立斷,采取措施,渡過難關,脫離險境。“自己拯救自己”是成大事的天規!是有自己把自己當對手,才能成大事。如果養成一種被救的習慣,則使人生必為敗局。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是:強調自救!

當人類不必為滿足自身需要去努力自救時,人往往就退化為動物了。貧困一直是人類前進的驅動器,而需要則是鞭策人類從野蠻狀態進入高級文明的真正動力。

發明家麵對著孩子們那一張張消瘦饑餓的臉,感受到了他們心靈深處的東西,於是掌握了能夠製造奇跡的力量。在貧困與需要的壓力之下,還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直到被考驗時,我們才知道自己的真實潛力。重大危機總是能開掘出深藏在我們身上的自救意識與潛能,而平時它則是潛伏著的。隻在危急關頭才會顯現出來,因為平時我們不知道怎樣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中去尋獲它。有一個孩子告訴他爸爸,他看見過一隻土撥鼠上樹。他爸爸說那不可能,因為土撥鼠是不會爬樹的。男孩堅持說,有一隻狗站在土撥鼠和它的洞穴之問,於是它就爬到樹上去了,因為它別無選擇。

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做成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那僅僅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這樣做。

自救完全能夠取代朋友、影響力、金錢和門第帶來的幫助。它比別的人性品質能戰勝更多的障礙,克服更多的困難,成就更多的事業,完成更多的發明。

敢於自救、不懼困難、在障礙麵前毫不猶豫,對自己的辦事能力有足夠信心的人——就是一個會獲得成大事的人。

很多人一生無所建樹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害怕做事、缺乏信心。他們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爭取主動。他們總是謹小慎微,不與別人發生衝突。他們在發表意見之前總是要先弄清楚別人的立場,看別人是否讚同他們,所以這樣一來,他們的觀點就僅僅是別人觀點的修訂版而已。

愛真實的東西是人的天性。同樣,人的天性也愛那些有主見並敢於發表主見、有信仰並敢於實踐信仰、有信心並敢於依靠信心的人。

我們鄙視畏首畏尾、不敢表達自己觀點的那些人。他們總是擔心會與別人的觀點相左,總是擔心冒犯了別人。我們尊敬並願意效仿的人應該誌存高遠、目光遠大、勇於挺身而出、不畏人言、有強烈的責任心。他不會因為不被人理解而心灰意冷,因為他知道,隻有目光遠大的人才能看見他的目標,而他周圍的大多數人都目光短淺,對他的目標視而不見。

要相信你到這個世界上來是有目的的,是為了造就自己,是為了幫助別人,是扮演一個別人替代不了的角色,因為每個人在這場盛大的人生戲劇中都扮演著自己自救的角色。如果你不扮演這個角色,這出戲就有缺陷了。

生活中經常有一些這樣的片段:兩個本是對手的人,其中一方落難後得到另一方的救助,爾後兩人成了親密的朋友。敵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大多數人是我們的朋友,因此,保持一顆同情心至關重要。救人一時之急,會得到他人一世之愛戴,何樂而不為?

當然,救助或幫助他人是要暫時付出代價的,但是如果從長遠利益來看,這點個人利益的犧牲是微不足道的。救助他人,也是自救的一種高明的策略與方法。

大家都知道“馬歇爾計劃”,如果當時美國隻考慮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拿出那麼多錢來振興西歐,它會長時間保持霸主地位嗎?它的計劃一方麵幫助了歐洲各國,更重要的是它開拓了國際市場,繁榮了國內市場,使其本國的經濟有了良性發展的大環境。

再比如我們今天熟知的微軟公司,他們在競爭與合作這方麵就高人一籌。當年微軟和蘋果爭雄時,因為微軟公司的“兼容”,允許各大電腦廠商使用自己的操作係統而使自己迅速發展壯大為世界軟件業巨頭,相反,蘋果的不兼容則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以至於倒閉。

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今天你投別人以桃,他可能不會馬上報之以李,但他早晚會記住你的好處,也許會在你不如意時給你以回報。退一萬步來說,你好心幫幫別人,他即使不會報答你的厚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日後不會做於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於你的事情,這不也是一種極大的幫助嗎?

記住一句話:上蒼隻救自救的人!

戰勝危機的不二秘籍

克服危機不是盲目行動,而是需要策略的。請先看一個古老的希臘故事:

一個狂熱的國王有一張漂亮的金床,非常珍貴,上麵鑲嵌著數千粒鑽石。每當賓客來到皇宮,他都用這張床來招待他們,但他有一個特定的態度:客人必須適合這張床,如果客人太高了,就要將他切掉些來適合它的床。當然,這張床是無價之寶,它不能有任何改動,但客人必須按床的大小來削切或拉長,就如同床不是為人而存在,而是人為那張床而存在!

要找到一個人來適合一張現成的床是非常難的,幾乎是不可能的。記住,平均標準的人是不存在的,平均標準的人是人們虛構的。而這張床則是為平均標準的人準備的,國王是一個數學家,經過非常精確地計算才做出了那張床,他量了首都全體市民的身高,然後將總數除以市民的人數,他便得出了一個平均值。首都有小孩、年輕人、老人、侏儒、巨人,但是平均值則是完全不同於這些個體的,在整個首都沒有一個人真正合乎平均值,平均值的人是一種虛構。

因此,不管什麼樣的人作為國王的客人都要遇到麻煩。如果他比床短,那麼國王就讓粗壯的大力士將客人拉成與床一樣長。當然,所有的客人都死了,但那不是國王的錯,他是帶著世界上最好的意圖做每一件事的!

國王的舉動與“削足適履”的故事何其相似!以一個固定的死板教條的模子來套所有的事情,肯定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因為人和事情是千差萬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