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輝煌的巴比倫(2)(3 / 3)

學者們認為,從戴德羅以上的記述中,可推知失蹤的《亞曆山大曆史》中的一些東西,此書的作者叫克雷塔查斯,為亞曆山大人,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後期,生於亞曆山大擊敗大流斯統治的波斯之時。他即使沒有親自去過巴比倫城市,卻也可從那些在亞曆山大服役且去過巴比倫城市的士兵那兒獲知一些情況。進一步的資料,便是來自於一位名叫蓋特斯的希臘醫生,他是一名戰爭囚犯,曾於公元前400年左右在波斯宮庭中當禦醫。下麵是有同樣原始的資料的記述,它取自於拉弗斯寫的《亞曆山大的曆史》:

“城堡的頂端是空中花園,一個希臘詩人陳舊的話題。它們與城牆等高,眾多的高樹形成了一大片綠蔭,樹的周徑達12英尺,高50英尺(其中不包括在土中的長度,它們還可以往下不斷地長)。支撐這些的是20堵牆,它們間隔隻有10英尺,牆上麵覆蓋有石柱,鋪成了四邊形地麵,其強度足以承受土的大量堆積以及水的灌溉。若從遠處看,這些樹好似長在山上的一片森林,隨風搖曳。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地,它們不僅會受到一些人工的損壞,而且會受到自然本身的破壞,但是,盡管樹根在不斷地加強,樹幹在不斷地變粗加重,這種結構卻依然完整如初。傳說,這座花園是由一位在巴比倫統治的亞述國王,為滿足其王後的要求而建造的,王後喜愛森林風景,於是勸說她丈夫仿照自然美景而修建了如此堂皇的花園。”

對於斯特伯,在這個話題上,他更相信一本已失蹤的由萬斯克瑞特斯寫的著作——這本書也是在亞曆山大大帝統治時期寫的。它是這麼描述的:

“巴比倫,位於一平原上,其城牆的周徑為385視距,牆厚32英尺,兩塔之間高度為50腕尺,塔自高60腕尺。在城牆上麵,駕有四匹馬的馬車能夠輕而易舉地並排通過,正是由於這一特點,它同空中花園被並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空中花園為四邊形狀,邊長是4普勒斯倫,它由一個接一個的拱頂組成,其地基縱橫交錯,呈立方體狀。這縱橫交錯的地基,裏麵被挖空,但上麵能覆蓋著那麼厚的土從而種植粗大的樹,它是由烤磚及瀝青建成的——指的是地基本身、拱頂和拱形框。為了能到達最高處的平台屋頂,建有一樓梯,樓梯旁邊有螺旋器,通過它,不斷地將水從幼發拉底河引到花園。這條河寬607英尺,流過本市的中心,而花園正在河畔。”

最後,再看看拜占庭時菲婁的觀點,在公元前250年左右時他曾負有盛名,他提出的“世界七大奇跡”正是我們習慣上最通用的。對於巴比倫這個著名的花園,他是這麼描述的:“空中花園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花園中植物生長在高出地麵的一定高度上,也就是說它們的根不是被埋覆在地裏,而是埋在一個比較高的平台中,這便是空中花園結構的技術特色。這種結構,它的整個重量由石柱來支撐,石柱上架有橫梁,其間隔很小。橫梁實際上是棕櫚樹幹,這種木材同其它木材不一樣,當受潮或受壓時它會向上彎曲,而且它還可給花園中的根莖及須根提供養份,這是由於這種樹幹上有許多褶皺,其中貯存著適當養份。正是這種結構,支撐著又廣又深的泥土,從而可種植那些花園裏常見的闊葉樹以及各種各樣的花,以供遊人欣賞。花園的耕地方式同一般地麵一樣,而且同其它土地一樣,它可適用於嫁接及增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塊耕地擱在了下麵石柱中行人的頭上。即使在上麵用腳踩最靠近支撐樞架的那些低層且較緊密的土,也依然泰然自若。來自源頭的水流有一部分直線流下,然後通過靠機械力驅動的機器旋轉,部分水流被噴射,保證了整個耕地區域的長久潮濕。因此,草地總是綠的,樹葉總是那麼繁茂。地麵的渠道縱橫交錯,樹根(係)吸收了底部的滲透水,因此樹長得很茂盛。這個建築純粹是一個皇家奢侈的藝術品,它最驚人的特點便是耕作者懸在了參觀者的頭上。”

據說菲婁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如果他真的生在大約公元前250年,他甚至無法得到關於空中花園準確的二手材料,因為畢竟亞曆山大公元前323年死在這裏,埃布查內薩的宮殿具有良好的保護措施。

以上這些就是異教徒作家遺留給人們的有關空中花園的主要資料,在他們的所有描述中,考古學家最同意伯諾索斯的觀點,那就是埃布查內薩國王建造了此花園。在研究巴比倫城市時,提醒一下,應該考慮到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的其他皇家花園,因為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以前的國王們曾以此為驕傲,並對它們傾注了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