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動影響命運 擺脫依賴自立自強
自主之人,才能傲立於世,才能開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認同。自立精神是當代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基礎,缺乏獨立自主個性和自立能力的人,在激烈而又殘酷的競爭中根本談不上發展與成功。
魯迅十幾歲便隻身前往日本;巴金19歲便離開四川老家去上海;比爾·蓋茨未曾大學畢業就在西雅圖投身商海。
擺脫依賴,自立自強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做法。成功者總是自主性極強的人,他總是自己擔負起生命的責任,而絕不會讓別人駕馭自己。他們懂得必須堅持原則,同時也要有靈活運轉的策略。他們善於把握時機,摸準”氣候“,適時適度、有理有節。如有時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積極奮進,有時則需稍斂鋒芒,縮緊拳頭,靜觀事態;有時需要針鋒相對,有時又需要互助互愛;有時需要融人群體,有時又需要潛心獨處;有時需要緊張工作,有時又需要放鬆休閑;有時需要堅決抗衡,有時又需要果斷退兵;有時需要陳述己見,有時又需要沉默以對;有時需要掌握良機,有時又需要靜心守候。人生中,有許多既對立又統一的東西,能辯證對之,方能取得人生的主動權。
其實,脫離對別人的依賴,獨立地發展和鍛煉自己,扔掉拐杖,走出成長的誤區,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別人能夠做成的事,自己也定能夠做成。那麼,怎樣培養獨立自主的習慣呢.生活自理這是一個人的獨立意識和能力的起始點。你可以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幾個方麵來鍛煉自己的自理能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中國的傳統古訓告訴我們,如果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我們都不能自理,那麼將如何在社會中立足?又將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未來國家的建設棟梁,如果因為生活上的無能、低能,失去了在高等學府繼續學習知識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即使讀完大學,也根本不可能在社會中立足,更別提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而且,缺乏自立能力的人,隻能成為家庭的累贅、社會的負擔。
.在困難中鍛煉意誌每當麵對生活中的”障礙“和”困難“時,暗示自己不要求助於別人,而是鼓勵自己獨立去思考、去解決。一旦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難,你就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養成獨立的習慣。當一個人感到所有的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奮鬥。而結果,他會發現:自己可以主宰自己命運的沉浮。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絕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處境是最有意義的,它能激發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意誌,讓人全力以赴。一旦人不再需要別人的援助。自強自立起來,他就踏上了成功之路。如朱拭們決定依靠自己,獨立自主,就會變得日益堅強,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
.主動承擔任務和責任在工作中主動為領導和同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大膽承擔別人托付的任務。通過這些活動,你可以增強自己的責任心,也能夠從中體會到一個獨立的人不僅能夠讓自己不斷進步,還可以為他人、為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
.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心理遇事不要等別人拿來主意,要自己設計,自己決斷。發表言論,不要老是附和別人的見解,要表現你自己的獨到見解。不要追趕潮流,要有走在潮流尖端的勇氣。困難麵前,不要等待別人的援助,要自己想辦法克服,挺過去。有意識地把自己放在一個孤立的境地,”破釜沉舟“,逼出自己的潛能,挑戰自己的極限。當你放棄依賴別人的念頭,決心自強自立,你就走上了成功之路,你將實現你夢想不到的奇跡。控製了依賴心理之後,一個人才會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找到生活的方向,自己靠自己獲得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