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動影響命運 善於與人合作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則要了一根魚竿。他們帶著得到的賜品,各自分開了。
得到魚的人走了沒幾步,便用幹樹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好好體味鮮魚的香味,就連魚帶湯一掃而光。沒過幾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終於餓死在了空魚簍的旁邊。
另一個選擇魚竿的人隻能繼續忍饑挨餓,他一步步地向海邊走去,準備釣魚解饑。可是,當他已經看見不遠處那蔚藍的海水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上帝搖了搖頭,決心再發一回慈悲。於是,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了上帝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這次,這兩個人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互相協作,一起去尋找有魚的大海。
一路上,他們餓了時,每次隻煮一條魚充饑,以有限的食物維持他們遙遠的路程。終於,經過艱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後一條魚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居住的海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漁村。村裏人都承繼了兩位創業者留下的傳統,互相協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漁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同樣的賞賜卻是不同的結果,究其原因,失敗的兩個人,是因為它們不肯與對方分享自己的所得,不肯合作互助前行;而成功的兩個人則充分發揮了合作的優勢,互相幫助,這便是合作的力量。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隻有與人合作,才能夠彌補自己能力上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合作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成功人士,都力圖通過合作的方式完善自己。
清末名商胡雪岩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哲學,歸納起來就是”花花轎子人抬兒“他善於觀察人的心理,把土、農、工、商等階層的人都聚攏起來,以自己的經濟優勢,與這些人協同做事。由於他善於與人打交道,所以很多人被他的行為所打動,對他產生了信任感。他與漕幫協作,及時完成了糧食上交的任務;與王有齡合作,使王有齡如願做官,胡雪岩也有了機會在商場上發達。
如此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這樣一個小學徒變成了一個執江南半壁錢業之牛耳的巨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地與人合作,善於團結協作的人,是一個領袖人物。
世紀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手段。因為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們不可能再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於是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與挑戰,也充滿了合作與快樂。要學會與人合作,掌握這種才能,從而使自己的事業向前再向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想讓別人知道你很有能力,從而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你的行為總是會令他人感覺你是一個很狂妄的人,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在團隊中的威信,也就無法令他人心甘情願地與你合作。
謙讓而豁達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把你的每一位合作夥伴都當成你的好朋友,尊重他們其實就是幫助你自己。正如法國一位哲學家所說:”要是我想樹敵,我隻要表現得處處比他強,處處都壓著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同別人交朋友,你就一定要讓你的朋友超過你。“所以,與他人相處時,一定要謙虛地對待你周圍的人,鼓勵和認真傾聽他人談他們的成就,而不要不斷地重複自己的那些功績。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追求,都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希望別人關心自己,自己少說一點,把優越感讓給他人,這實際上對你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