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1—P0)/P0
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
如果用上麵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三、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意義
CPI物價指數指標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啟示性,必須慎重把握,因為有時公布了該指標上升,貨幣彙率向好,有時則相反。因為消費物價指數水平表明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反映經濟的景氣狀況,如果該指數下跌,反映經濟衰退,必然對貨幣彙率走勢不利。但如果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彙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須看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如何。倘若該指數升幅溫和,則表示經濟穩定向上,當然對該國貨幣有利,但如果該指數升幅過大卻有不良影響,因為物價指數與購買能力成反比,物價越貴,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必然對該國貨幣不利。如果考慮對利率的影響,則該指標對外彙彙率的影響作用更加複雜。當一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表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亦即是貨幣的購買力減弱,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的貨幣應走弱。相反,當一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下降時,表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亦即是貨幣的購買力上升,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的貨幣應走強。但是由於各個國家均以控製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通貨膨脹上升同時亦帶來利率上升的機會,因此,反而利好該貨幣。假如通貨膨脹率受到控製而下跌,利率亦同時趨於回落,反而會利淡該地區的貨幣了。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會導致“龍舌蘭酒效應”,這是拉美國家常見的現象。
四、我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
編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需要兩類資料:一是各項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數據;二是各項消費商品和服務在居民生活中的開支權重。為此,我們必須選擇好物價調查點和調查代表規格品。
1.物價調查點的選擇
這裏拿廣東省為例。在廣州原東山區,很多市民都喜歡跑到東川肉菜市場買菜,因為那裏市場幹淨、菜靚,隻是稍微貴了一點,但海珠區前進路那邊的市民則喜歡到附近的萬鬆園市場,因為那裏不但品種豐富,而且價格相對便宜;而每逢節假日,北京路的廣百或新大新都特別火爆,年輕老少都特別喜歡來那裏逛逛,因為那裏就是商品質量的保證,多少也會買一點回去,但更多的消費者會定期到好又多、百佳、家樂福等超市采購生活消費品,因為這些連鎖大型超市經營成本低,物美價廉。但是你肯定想象不到,人們經常去的這些消費購物場所,其實早就成了政府統計部門定期上門采集商品價格的物價調查點。在統計上,這些有代表性的價格調查點的選擇成了物價統計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因為隻有科學合理地選擇各類價格調查點,才能通過定期的價格調查,獲得代表該市場、該商場、該地區的平均價格水平。
在選擇物價調查點時,通常以大中型商店、超市或企業為主,並兼顧分散在各居民生活小區的小型商店,從而保證所采集的商品價格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目前,廣東物價調查工作已遍布全省21個地級市,粗略計算包括110多個肉菜市場、1100多個商場超市和1200多個服務網點,保證了所采集的商品價格具有足夠代表性。
2.調查商品的選擇
在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市場上的商品真是品種齊全、款式多樣、琳琅滿目、目不暇接,不所謂不豐富!麵對這麼豐富的商品,我們的物價調查當然不會不加選擇“涵把攬”地進行,因為客觀上既有的調查力量有限,而在統計理論上也沒有這個必要。於是,便需要確定將來一段時間內(有效期通常為一年)展開調查的能代表各種類別的商品,在統計上把它稱為代表規格品;而在具體的價格調查過程中,我們通常選擇了那些消費量較大、市場供應相對穩定、價格容易采集而且必須是合格的商品作為代表規格品。根據居民消費支出的情況,從2006年起還將上網費、物業管理費、教育軟件等作為新的調查商品首次列入CPI統計目錄中,以增強物價指數的代表性。
目前,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按用途分為8大類,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總共263個基本分類,各省各市執行統一的分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