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中的心理學策略(勵誌30本)25(1 / 2)

第六章銷售中的七個心理效應 自信是推銷自己的法寶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號稱“鳳雛”,是與“臥龍”諸葛亮齊名的人物。當初他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麵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龐統拒於門外,盡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這種“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就是首因效應。孫權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但是連他這樣的人都因為第一印象的影響而錯過龐統這麼一個人才。可見首因效應的影響是多麼大。

一個新聞係的畢業生正急於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麼記者呢?”“不需要!”“那麼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了。”“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傭”。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這也是首因效應。其實首因效應的原則就是自己給別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好,那麼你就成功了一半。而能給別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莫過於自信了。

擁有自信是成功的因素

李維斯是牛仔品牌李維斯的創立者。

原籍德國的青年李維斯在還沒有成功之前也是一無所有的,想要成功的夢想激勵著他,驅使他加入到了西部大淘金的人群中。可是在他出發沒多久,一條寬闊的河流就擋住了他的去路,還沒有開始淘金,如此大的困難就阻礙了他,讓他萬分沮喪。可是在沮喪之餘,他想起了幼年時爺爺告訴過他的一句話:“真是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必有因果,必有利於我!”當他念著這句話時,心裏就充滿了激動與自信,果然阻力變成了動力。他發現並不隻是他一個人遇到這樣的困難,很多去淘金的年輕人都被大河給攔住了去路,因此他想到如果我在這裏做個皮筏,然後專門載人過河,不是一個很不錯的生財之道嗎?他想到了就立刻去做,開始在這條河上做起了擺渡的生意。生意果然不錯,很多年輕人都通過他的幫助渡過了大河。

但過了幾年之後,政府在附近建了一座橋,李維斯的生意沒有了,他隻好繼續踏上淘金之路。來到了淘金的地方,他用擺渡賺到的錢買了些工具,支起了帳篷,開始了他的淘金生涯。可是沒過多久,厄運又降臨到了他的身上,當地的惡人砸了他的帳篷,沒收了他的淘金工具,說是沒有交保護費。

此時的李維斯又想起了他爺爺對他說的那句話,於是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了。這時,奇跡又發生了。李維斯發現,在當地淘金的年輕人和牛仔們穿的褲子都非常容易破,他們因此很苦惱。李維斯又發現路上遺棄著很多的帳篷,他就把這些帳篷的麵料拆卸下來,縫製成了幾條褲子,結果被當地淘金者們高價搶購。李維斯做的褲子由於非常耐磨,很實用,因此廣受當地牛仔和淘金者的歡迎。李維斯接著向帆布商訂購大量帆布,請了服裝廠按他的設計縫製成服裝。這些大批生產的帆布服裝還增設了幾個口袋,便於淘金者放些錘子、鉗子等工具和存放金礦石。李維斯就此打開了銷路,隨即又成立了李維斯公司,全球第一的牛仔品牌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