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人脈禁忌,不能觸碰的交際雷區(1 / 3)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這些雷區會直接影響你的事業前途。很多新人跟人交往過於隨意,愛問人年齡、收入、存款等隱私問題。最後,人們都唯恐避之不及,自己還蒙在鼓裏。等到公司加薪升遷一律略過他時,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經被列入了黑名單。

毒舌害己,切勿論人短長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可能隻是在氣頭上,有些得罪人的話脫口而出,說者無心可能聽者有意,一句原本是抱怨泄憤的話被人當成一種侮辱,進而結了疙瘩再也無法合作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守好自己的嘴,少說詛咒人的話,少抱怨,因為很可能一個不小心說出不好的話,害人更是害己。

瓦夫的公司與外貿公司長期合作,外貿公司的胖經理可以說是他們的財神爺,萬萬得罪不起。在一次貿易談判中,瓦夫想勸說胖子經理擴大貿易範圍,結果沒有成功,這使得瓦夫有點兒惱羞成怒。胖子經理剛一出門,瓦夫就怒氣衝衝地說:“你看那個死胖子,胖得往公司大門口一站,蚊子隻有側著身子才能進來。”結果胖子經理忘了拿包,剛好回來。之後,兩人關係明顯遇冷,雖然瓦夫多次想請胖子經理吃飯,通過賠禮道歉來挽回關係,但覆水難收,合作也因此少了很多。這就是毒舌論人的代價。

很多人都有在背後說人壞話的習慣,這種習慣害人害己非常不好。一來是在背後評論人原本就是缺乏道德的表現,這種無緣無故的攻擊通常隻是為了自己痛快一下,沒想到對他人造成很多麻煩和痛苦,傳來傳去的流言有時也會毀掉一個人;二來在背後說人壞話,會被人利用,他們把你說人壞話的事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裏,尤其是那些與你利益相關的人那裏,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人們往往習慣性地說出很多狠話,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嚴重性,也沒有想到這將給他帶來的嚴重後果。曾經有一個小男孩脾氣很壞,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讓他每次發脾氣的時候就拿一根釘子釘在後院的籬笆上。第一天,男孩釘下了30多根釘子,以後慢慢數量變少了,他也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比釘釘子更容易了。父親又告訴他,讓他每當能控製住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終於有一天男孩告訴父親自己把釘子全部拔了出來。父親領他來到籬笆前,指著釘釘子的地方說:“你看,雖然釘子都拔掉了但依然留下很多洞,這些籬笆將永遠不能回複成從前那樣。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

故事中的瓦夫,在背後評論胖子經理的身材,惡作劇般地調侃以泄憤,或許沒有很強的攻擊目的,但胖子經理聽到的那一刻,他心中是相當憤怒的。而且人的記仇能力是很強的,這種事就像釘在牆上的釘子,即使時間流逝,當事人都不再因此而憤怒,但那留在心上的洞,那不好的感覺會持續存在,終將左右你的職場未來。

另外,我們假設即使胖子當時沒有戲劇般地回來取包聽到這個消息,也不能排除這件事最終會被他得知。雖然衝擊力沒有那麼大,但隻要有人想搞垮瓦夫取而代之,必定會從他的不謹言慎行入手。再者流言的傳播不是能夠完全製止的,王二告訴張三,張三告訴李四,如此循環,你論人是非的話遲早會傳入被論者的耳朵裏。有一個成語叫“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即使開始有所懷疑,不相信的事情也會成為事實。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天天上演,幾乎所有人都當過流言的傳播者、受害者。隨著在職場摸爬滾打的時間越長,資曆越深,就更能明白隨便亂放炮的壞處,於是很多成功的職場人改掉了這種毛病。其實吃過苦頭就改掉是很順理成章的事,隻有傻瓜才反複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如果真想幽默一下,辦法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靠挖苦、諷刺別人來達到,如果你除了論人是非外沒有別的話好說,最好還是養精蓄銳吧。

毒舌論人是一把傷人又傷己的雙麵利刃,而不是披荊斬棘的“開山刀”,每個人少論人是非,少以別人性格弱點、身體缺陷、生活緋聞做笑料,可能對你更有利。應該知道,辦公室人際不同於朋友間的插科打諢,隨時都有得罪人被淘汰的危險。如果你深知職場難混,明白要小心處世的道理,就該閉上那張一貫愛論人是非的嘴。

態度孤傲,等於自毀人脈

自命不凡的孤傲隻能使我們自絕於集體,最終形單影隻。所以,當你感到孤獨,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時,便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孤傲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兩片一樣的樹葉,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我們要學會接受,接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不要對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人,語出嘲諷,這樣做是不會受人歡迎的。如果你堅持這樣的“個性”,結局隻能讓別人都不敢接近,最終失去了很多朋友。不要怨恨,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的的確確是你自己的原因。

孤傲是不成熟的表現。因為蒼天在上,天外有天,人始終是渺小的存在,一個人怎麼有資格驕傲到認為自己是真理,認為沒有謙卑的必要呢?事實上,越是有學問的人越知道自己無知。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被神祇指認為希臘城邦裏最有智慧的人,他的名言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而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越研究物理世界越感到其神秘、不可探究,在晚年時便皈依了神學。俗話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搖”,一個人越是無知越是愛信口雌黃、賣弄口舌,似乎世上沒有他所不知道的事,這種孤傲是非常無知的。

春秋時有一則故事,宰相晏子乘車外出,馬車正好從車夫的家門前經過,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偷地往外看,隻見自己的丈夫替宰相駕車,坐在車上的大傘蓋下,揮鞭趕著高頭大馬,神氣活現,十分得意。車夫回到家裏,妻子就要離他而去。車夫大吃一驚,忙問什麼原因。

他妻子說:“晏子身為齊國宰相,在各諸侯國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車上,思想是那樣深沉,態度是那樣謙遜。而你隻不過是給宰相趕趕車罷了,卻趾高氣揚,表現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像你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麼出息呢?這就是我要跟你分開的原因。”車夫仔細琢磨妻子這番話,既受教育又感慚愧,便向妻子認錯,自此以後變得謙遜謹慎起來。

車夫的這一變化,使晏子感到奇怪,就問車夫原因,車夫把妻子的話如實地告訴了晏子。晏子認為車夫的妻子很有見解,也對車夫勇於改過的態度感到滿意,便推薦車夫做了大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威嚴不在於相貌的美醜,姿態是否趾高氣揚,而是深沉的思想與辦大事的真正才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得出一個結論: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其實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是為人和藹、做事低調的,而與之相反的飛揚跋扈者都是底層的小人物,甚至他們本身也是受損害的下層人,卻偏愛做別人的走狗和奴才,欺軟怕硬橫行霸道。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當官者都要做出親民的姿態,對弱勢群體表示慰問,而底層的直接執法者卻經常暴力執法、強搶商販的東西、強拆公民的房屋、群毆上訪的群眾等等,他們才真是令人厭惡的傲慢者,是比那些不作為的官員更為可惡的人。

謙虛的人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尤其是既有能力又不炫耀張揚的人。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謙君子的稱呼是對人最大的尊重。曆史上謙虛的人物不勝枚舉,扁鵲這位被傳可以起死回生的神醫,可以說對他用任何溢美之詞都不為過,但他卻是十分低調和謙卑的。而當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我長兄治病,是治於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根,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療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限於本鄉裏。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病人的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病人的皮膚上敷藥,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我的名聲也因此響遍全國。”

扁鵲的這番言辭直到今天還令我們肅然起敬,更加深了對他醫術的信任。再來看看現在我們的“殺手”醫生們,居然都在診室裏掛滿了不知真假的患者送的“妙手回春”、“華佗再生”的錦旗來為自己作廣告宣傳。這種做法真是讓人感到齒冷,在人文道德喪失的時代,一個沒有醫德的醫生何談醫術的高明?

可見態度孤傲隻會讓人遠離,等同於自毀人脈,而和風細雨、溫潤儒雅的態度讓人如沐春風,大家都喜歡跟這樣的人交朋友。這種謙虛的態度本身就是最好的廣告,擁有了這種風度,根本不用考慮如何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慧眼識英者自會紛至遝來。

不要樹敵,冤家宜解不宜結

無論是職場的新手,還是久經生意場的交際高手,都要明白不要輕易樹敵的道理,因為多一個敵人你就多一堵牆。的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是我們看不慣的,但是世界上找不到性格、習慣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也不應該強求別人處處和自己一樣。有時為了突破生意社交中的種種“甁頸”,我們還要主動抓住時機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交往。

玨潔半年前進入一家文化單位工作,始終守著“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哲學,如果有同事主動和她說話,她就會加倍防範,認為人家是有所圖謀。一來二去,大家都覺得這個人很冷,不願意接近她。

而跟她同時進來的新人舒亭卻跟其他同事相處得很好,在工作中老同事總是提攜她。不久,就有舒亭與老同事聯名發表的文章見報。玨潔得知後又妒又恨,在辦公室裏很大聲地說:“你好厲害啊,這麼快就把某某搞定了。”

玨潔在辦公室裏成了一個邊緣人,有什麼集體活動都沒人告訴她,遇到麻煩更是沒人幫她,而她的業績也基本都是倒數的,最後被辭退了。

玨潔不得人心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時間與同事保持著敵對心理。她對別人的不信任,導致了別人對她同樣的排斥,認為她是一個不可信任的人。如果想要扭轉這種局麵,首先自己應放下防範之心,主動與同事交流溝通,從而與別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常常帶著欣賞的眼光而不是嫉妒去欣賞身邊的人,你會感覺更愉快,更輕鬆。

在生活中一定要記住,凡是非原則之爭,要多給對方以取勝的機會。對於他人明顯的謬誤,你最好不要直接糾正,否則他會覺得你故意要顯示你的高明,因而又傷了他的自尊心。直接指責別人,隻會招來對方強硬的反抗,而用委婉的提醒,讓對方注意到錯誤,則會受到歡迎。

有一天中午,查爾斯·史考伯路過他的一家鋼鐵廠,看見幾個工人正在抽煙。正好,他們頭上有一塊寫著“禁止吸煙”的牌子。史考伯沒有馬上指著牌子不讓他們抽煙,而是走到那幾個人麵前,給每個人一支雪茄,這才說:“各位,如果你們能去外麵抽這些雪茄,我會非常感激。”他們馬上明白自己違反了紀律,但史考伯不但沒有指責他們,反而給他們每人一個小禮物,這讓工人們更敬重他,也更自覺了。

為了避免樹敵,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這就是與人爭吵時不要非占上風不可。實際上,爭吵中沒有勝利者,爭吵除了會使人結怨樹敵,在公眾麵前破壞自己溫文爾雅的形象外,沒有絲毫的作用。即使口頭勝了,但與此同時,你又樹立了一個對你心懷怨恨的敵人。爭吵總有一定原因,總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問題得到解決,就決不要采取爭吵的方式。

華納梅克每天都去費城他的大商場裏瞧瞧。一天他發現櫃台前有個顧客在等著買東西,而售貨員則都聚在櫃台的另一頭談笑著,沒有人招呼她。華納梅克什麼也沒說,他進到櫃台裏麵,招呼那位女顧客,並叫售貨員幫助包裝貨品,然後就走了。

華納梅克處理矛盾的方法就是讓對方自己覺悟出錯誤,而不指出對方的錯誤。因為要避免樹敵,你就不要去指責別人。指責是對人自尊心的一種傷害,它隻能促使對方維護他的榮譽,為自己辯解,即使當時不能,他也會記下這一箭之仇,日後尋機報複。古語有“君子之交決不出惡聲”,意思是說在這個世界上,與人親密地交往時,須誠意待人,縱使交惡斷絕往來,也不可口出惡言。一個有修養的人,無論持何種理由,即使中斷來往,也不會口出惡聲,誹謗對方。

假如由於你的過失而傷害了別人,你得及時向人道歉,這樣的舉動可以化敵為友,徹底消除對方的敵意,說不定你們會相處得更好。“不打不相識”的這句民諺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古代廉頗大將軍負荊請罪更是值得人效仿,如果已經得罪了別人,想要冰釋前嫌,還是主動一點兒為好。

如果想要成為人際場上的紅人,除了有舌燦蓮花的口才,還要懂得突破社交困境的技巧和方法。不想與人結怨,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主動有效地與人溝通。正所謂“多一個朋友多條路,多一個敵人多堵牆”,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萬事亨通。

占便宜是斷送人脈的毒藥

人的本性中都有好逸惡勞的習慣,有些人尤其喜歡占小便宜,但這種習慣在人際交往中是要盡力克服的,因為沒有人願意跟小肚雞腸的人做朋友。所以一個人舍不舍得往往是兩人能不能成為朋友的關鍵,並通過“舍”到什麼程度來判斷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如果一個人過於小氣,愛占便宜,那麼很可能覺得你這個人不重視兩人的友誼。

小軍大學剛剛畢業,求職一直不順利,隻好求他的叔叔幫他找份工作。叔叔認識當地的一家知名化工企業的老板,剛好跟小軍的專業對口,就答應了。

沒幾天叔叔給小軍打來電話說正在一家酒店和這位老板喝酒,讓他趕緊過來跟老板見個麵,老板現在也需要這樣的專業人才,隻要過了老板這一關,工作這事就算定下了。

小軍打扮整齊,急匆匆趕到酒店。各自落座後,老板問了小軍幾個化工方麵的問題,小軍做過功課,這些問題對答如流。老板覺得很高興,竟然又點了一瓶好酒來慶祝。小軍覺得這次有戲,宴後一心等著公司給他打電話。可一等不來,二等也不來,小軍給叔叔打電話,叔叔告訴他那件事沒戲,老板不同意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