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楚莊王大宴群臣,文武官員和莊王的愛姬美妾都出席宴會。大家開懷暢飲,直喝到天黑酒酣,意猶未盡,於是又點上燈繼續夜宴。
正喝得高興時,一陣風吹來把所有的燈都吹滅了.宴會廳裏一片漆黑,大家亂哄哄的。這時,有人趁亂去扯一個美妾的衣服,這位美妾暗中把那人的帽帶扯了下來。然後悄悄對楚莊王說:“剛才有人趁黑扯我的衣服,我把他的帽帶扯了下來。趕快點上燈,看誰犯下了非禮的罪行。”
楚莊王聽了心想,這些酒宴要求人人都一醉方休,現在這人是酒後失禮,為此而羞辱處罰他不是掃了大家的興嗎?於是楚莊王在黑暗中宣布說:“今天我請大家一醉方休,不扯斷帽帶不算盡興。”喝酒的一百多位大臣都紛紛把帽帶扯了下來,楚莊王這才叫人把燈重新點上。大家繼續飲酒,盡歡而散。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隻有那個非禮的人自己心中有數。
兩年後,吳國興兵攻打楚國,楚莊王親自率軍迎敵。有一位大臣總是衝在前麵,異常驍勇,幫楚軍取得了勝利。莊王對他的勇敢又感動又吃驚,忍不住問他說:“我德行淺薄,平常並沒有特別對你好,你為什麼把生死置之度外為我效力呢?”那人回答說:“臣下實在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天晚上酒後失禮被美人扯掉帽帶的人啊!我犯下了死罪,大王卻不忍心治我的罪,並且不讓大家知道。大王的仁德我不能不報答,所以,我一直在想為大王肝腦塗地,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機會,我還有什麼可顧忌的呢?”
楚莊王明明可以知道誰是那個非禮的大臣,但卻故意放過了他,這種明知故昧的處世之道,才令他得到一位願意為他出生入死的忠良之臣。對一般人來說,生活在紛繁複雜、人際關係險惡的社會之中,明哲保身不過是一種避免禍害的態度,同時明知故昧又是一種領導藝術。
魏無忌為人仁厚,凡是士人,不論才能高低,都能謙虛地以禮相待,所以各地的士人都爭相前往歸附。當時,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已經70歲了,因為家裏很窮,隻好去做夷門的守門人。魏無忌聽說後,就前去問候,要贈送他豐厚的財物,但侯嬴不肯接受,因而魏無忌就改擺酒席,大宴賓客。
當客人坐定之後,魏無忌親自去夷門迎接侯嬴。侯嬴整了整破舊的衣帽,登上車並毫不謙讓地坐在上手,想借此來觀察魏無忌,不過魏無忌反而對他更加恭敬。侯嬴又故意對魏無忌說:“我有個朋友住在街上的屠宰坊裏,希望您能順便帶我去拜訪他。”
魏無忌不以為意,隨即駕著車子來到市場。侯嬴下車去會見朋友,故意花了很多時間與朋友談話,並暗中觀察魏無忌,但魏無忌的臉色更加溫和,即便市場上的人都看著這個場麵,他仍然保持恭敬有禮的態度,沒有一絲不耐煩。
侯嬴看到魏無忌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朋友,登上車子。來到魏無忌家後,魏無忌領著侯嬴坐在上位,並為他一一介紹賓客。到了飲酒正酣時,魏無忌起立,來到侯嬴麵前向他敬酒祝福。
這時,侯嬴才對魏無忌說:“我隻是個守門人,但公子卻親自駕著馬車去迎接我。我本不應該去拜訪朋友,卻委屈公子跑了一趟。然而,我侯嬴就是想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此後,侯嬴成了魏無忌的上賓,並為魏無忌的事業作出許多貢獻。
明知故昧可作為一種領導藝術,魏無忌正是對侯嬴那些傲慢的態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得到了士人們的尊敬,認為他能夠禮賢下士。已經知道的事情卻故意裝不知道,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策略,通過對非原則問題的糊塗,得到的卻是廣大的人脈,以便在日後大展宏圖。能夠做到明知而故昧這種高度絕非易事,但這也因此成為處理複雜而微妙的人際關係的高深絕學。
一句善意問候化解仇恨
人際關係的建立是非常簡單和容易的,隻要每天一個笑容,一句真誠的問候。善意的微笑與問候是人際交往中最樂於被每個人接受的一種方式,甚至是一個現代人最基本的修養。好好運用微笑這個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因為它往往成為建立人脈網絡的有效催化劑。
微笑是表達善意的最佳手段,使他人感到舒服,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你擁有更多的微笑,那麼可以說成功便已經向你敞開了大門。同時它還是一種有效的武器,去化解彼此之間的隔閡和仇恨。現實中,有太多的人雖然擁有這種財富,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去使用它。同樣,因為忽略了這份與生俱來的天賦,也使許多人在人際關係上難以更上一層樓。相反,微笑與禮貌卻往往能帶給你生命中的奇跡。
德國有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總是微笑著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起初總是反應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輕人的冷漠,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微笑著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終於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了一聲:“早安。”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台執政。
有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猶太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了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麵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的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隻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最後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意思是生還者。
傳教士因為自己每天對人善意的習慣性問候,而得到一次求生的機會,這就是微笑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看到微笑,而不喜歡主動對他人報以真誠的微笑,隻有那些深諳人脈經營的人才知道微笑是多麼有魅力的交際武器。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之所以為人們所驚歎,也不在於畫中人物貌美的容顏,而是在於畫家捕捉到了那個微笑的微妙瞬間。
在職場中,微笑也顯得異常重要,它不僅可以帶給一個團隊愉快的氣氛,更能使人在第一印象中獲得加分。在平時的招聘麵試時,如果應聘者始終微笑著提出或回答問題,那麼人力資源的主考官通常會給予正麵的考慮。
日本大阪有一所專門培養學員找到自己最美妙微笑的“現代微笑學校”,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周固定上課三個小時。學校一位授課老師說,必須學習的是放鬆和鼓勵自己開懷,內心充滿快樂的微笑才是最美麗的。另外微笑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否則往往離開學校後又會恢複原來的嚴肅麵孔,身體力行才最重要。有一位已經是祖母的佐藤上了八個月的課以後,微笑已使她的生活起了變化,她感到非常快樂,因為微笑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遠。
微笑的確是很可愛的表情,即便相貌不佳的人也能通過微笑展現出美的一麵,使人們對其產生好感。我們經常說某某人很有親和力,或者某某人很討人喜歡。這種親和力和討人喜歡並不完全來自其外表的英俊或姿色的豔美,而多是來自那份甜美、真誠的微笑。
拿破侖·希爾這樣總結微笑的力量:“真誠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鈕,能立即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因為它在告訴對方:我喜歡你,我願意做你的朋友。同時也在說:我認為你也會喜歡我的。”一位業績卓著的女推銷員,她推銷的成功率高得讓人不敢想象。她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在她每次敲開陌生人的門之前都對著隨身攜帶的鏡子微笑,當她覺得自己的笑容足夠真誠時,才帶著這樣的微笑去敲門,客戶就是因她這樣永遠不變的笑容而情不自禁地被她說服了。
發自內心的微笑是建立人脈網絡的一塊基石,其實這並不困難,當成為習慣之後,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就營造了友好的氣氛。而且當你懷著感恩的心與他人相處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建立起人際關係網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借刀殺人,剔除不和諧分子
人際關係既有善的一麵,也有險惡的一麵;既有合作的一麵,也還有競爭的一麵。為了使自己能夠處於穩固的地位,或者想要把自己的團隊打造得更和諧,勢必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將不和諧的人剔除掉,從而鍛煉出一支能戰能守的精銳人脈團隊。
在化解不和諧因素的三十六計中,借刀殺人往往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巧妙利用矛盾,借助別人的力量巧妙除掉心腹之患。《西遊記》裏孫悟空為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也經常會用借刀殺人的辦法。唐僧被老鼠精捉去後,悟空發現老鼠精供奉的牌位上父親是李靖,哥哥是哪吒,便直奔天庭。經過他的軟磨硬泡死纏爛打後,托塔天王隻好大義滅親,收服了老鼠精。
孫悟空巧借托塔天王與下界妖精有牽連作為要挾,迫使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大將軍位置,向玉帝表示自己與妖精並不相幹,對自己的義女下了毒手。這招借刀殺人不能不說巧妙。不過,要說巧妙還屬我國古代,在春秋時期宰相晏子設下了“二桃殺三士”的毒計,巧妙地除去了齊景公的隱患。
春秋時期,諸侯國並列。當時齊國有三位武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三人英勇善戰,被人們稱為“三勇士”。有一個陰謀家陳無宇想把三勇士收買推翻齊國。齊國的相國晏嬰眼見惡勢力擴張,內心十分擔憂,為了國家的安定,決定尋找機會除掉這三個勇士。
有一天,魯國的國王來訪,齊國國王在王宮設宴款待他們一行,晏嬰、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嬰見三勇士盛氣淩人、不可一世的驕態,心中便有了主意。宴席進行到一半,晏嬰上前奏請國王,讓他到國王的花園裏摘些桃子來宴請貴客,國王同意了。於是晏嬰到王宮後麵的花園裏摘了六個桃子回來。這六個桃子,兩國國王各吃了一個,兩國的相國各吃了一個,最後剩下兩個桃子。晏嬰提議國王,讓兩旁的文武官員各自報功,誰的功勞大就把桃子賞給誰。
國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可以增加宴會的喜慶氣氛,便要求他的文武官員各自述說自己的功勞。這時,三勇士中的公孫接首先站出來說:“從前我陪國王打獵時,曾親手打死一隻老虎,解了國王的圍,這算不算功勞大?”晏嬰說:“這個功勞大,應該受賞賜。”於是,國王賞給公孫接一個桃,公孫接感到很得意。
三勇士中的第二位勇士古冶子見狀,搶著站起來說:“打虎不算什麼,我當年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殺過一隻大龜,救了國王的命,這功勞可不比公孫接小。”國王聽了,覺得他說得很對,於是把剩下的桃賜給了第二位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