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耶離大林中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而與阿難,於晨朝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還歸所止,食竟洗漱,收攝衣缽,告阿難言:“汝可取我尼師壇來,吾今當往遮波羅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與阿難俱往彼處。既至彼處,阿難即便敷尼師壇,於是世尊結跏趺坐,寂然思惟。阿難爾時去佛不遠,亦於別處,端坐入定。
世尊須臾從定而覺,告阿難言:“此毗耶離優陀延支提、瞿曇支提、庵羅支提、多子支提、娑羅支提、遮波羅支提,此等支提甚可愛樂。阿難,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於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時,世尊既開如是可請之門以語阿難,阿難默然而不覺知。世尊乃至殷勤三說,阿難茫然,猶不解悟,不請如來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所以者何?其為魔王所迷惑故。
爾時,世尊三說此語,猶見阿難心不開悟,即便默然。
爾時,魔王來至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勸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爾時而見答言:‘我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猶未具足,又未降伏諸餘外道,所以未應入般涅槃。’世尊今者四部之眾無不具足,又已降伏諸餘外道,所為之事皆悉已畢,今者宜應入般涅槃。”
於時魔王如是三請,如來即便答言:“善哉!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已自許汝,以四部眾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卻後三月,當般涅槃。”
是時魔王,聞佛此語,歡喜踴躍,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即便舍壽,而以神力住命三月。是時大地十八相動,天鼓自鳴,以佛力故,空中唱言:“如來不久當般涅槃。”諸天人眾忽聞此聲,心大悲惱,遍體血現。
是時,世尊即於彼處,而說偈言:
“一切諸眾生,皆隨有生死,
我今亦生死,而不隨於有,
一切造作行,我今欲棄舍。”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默然而住。是時,阿難見大地動,心大驚怖,而自念言:“今者何故忽有是相?如此之事非為小緣,我今當往谘問世尊。”作此念已,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麵禮足白言:“世尊,我向於彼別處思惟,忽見大地十八相動,又聞空中天鼓之聲,心大怖懼,不知此相是何因緣?”
佛言:“阿難,大地震動,有八因緣:一者、大地依於水住,又此大水依風輪住,又此風輪依虛空住,空中有時猛風大起,吹彼風輪,風輪既動,彼水亦動,彼水既動,大地乃動;二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修神通始成就者,欲自試驗故大地動;三者、菩薩在兜率天,將欲來下,降神母胎,故大地動;四者、菩薩初生,從右脅出,故大地動;五者、菩薩舍於王宮,出家學道,成一切種智,故大地動;六者、如來成道,始為人天轉妙法輪,故大地動;七者、如來舍壽,以神通力住命而住,故大地動;八者、如來般涅槃時,故大地動。阿難,當知地動因緣,有此八事。
“阿難,有八部眾:一者、刹利,二者、婆羅門,三者、長者居士,四者、沙門,五者、四天王,六者、忉利天,七者、魔王,八者、梵王。此八部眾,我觀其根應得度者,隨所現形而為說法,彼亦不知是我所說。
“阿難,有八勝處:一者、內有色想,外觀色少境界;二者、內有色想,外觀色無量境界;三者、內無色想,外觀色少境界;四者、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境界;五者、觀一切色青;六者、觀一切色黃;七者、觀一切色赤;八者、觀一切色白。此是行者上勝之法。
“複次,阿難,有八解脫:一者、內有色想,外觀色;二者、內無色想,外觀色不淨思惟;三者、淨解脫;四者、空處解脫;五者、識處解脫;六者、無所有處解脫;七者、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者、滅盡定解脫。此亦複是行者勝法。若能究竟此等法者,即於諸法自在無礙。
“阿難知不?我於往昔初成道時,度優樓頻螺迦葉在尼連禪河側。爾時,魔王來至我所,而請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何以故?所應度者皆悉解脫,今者正是般涅槃時。’如是三請,我即答言:‘今者未是般涅槃時。所以者何?我四部眾未具足故。所應度者皆未究竟,諸外道眾又未降伏。’如是三答。魔王聞已,心懷愁惱,即還天宮。向者又來,而請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勸請世尊而般涅槃,世尊爾時即答我言:“我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猶未具足,又未降伏諸餘外道,是以未應入般涅槃。”世尊,今者四部之眾無不具足,又已降伏諸餘外道,所為之事皆悉已畢,今者宜應入般涅槃。’魔王乃至如是三請,我即答言:‘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已自許汝,以四部眾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卻後三月,當般涅槃。’魔王聞我作此語已,歡喜踴躍還歸天宮。我既於此受魔請已,即便舍壽,住命三月,以是因緣,大地震動。”
爾時,阿難聞佛此語,心大悲惱遍體血現,涕泣流淚,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哀湣我等,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如是三請。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非是請如來時。所以者何?我已許魔,卻後三月,當般涅槃。汝今雲何而請住耶?阿難,汝侍我來,頗曾聞我說二言不?”
阿難白佛:“實不曾聞天人之師有二言也。我於往昔曾聞,世尊為四部眾而說法言,四神足人則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況複如來,無量神力自在之王,今更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而便舍壽,住命三月?唯願世尊,哀湣我等,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時,世尊答阿難言:“我今所以便舍壽者,正由汝故。所以者何?我前於此向汝說言:‘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乃至如是殷勤三說,開勸請門,而汝默然,曾不請我住壽一劫若減一劫,是故我今住命三月。汝今雲何方請我住?”
爾時,阿難聞佛此語,決定知佛入般涅槃不可勸請,心生苦痛,悶絕懊惱,泣涕流連,不能自勝。
爾時,世尊既見阿難生大苦惱,而以梵音安慰之言:“阿難,汝今勿生憂悲,有為之法皆悉如是,一切合會無不別離。”
世尊即便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皆悉歸無常,
恩愛和合者,必歸於別離,
諸行法如是,不應生憂惱。”
於是阿難流淚而言:“天人之師,無上大尊,不久應當入般涅槃,我今雲何而不憂惱?”即便拍頭高聲唱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眾生不久失於慈父。”
爾時,世尊又告阿難:“汝今不應生於憂惱,設住一劫若減一劫,會亦當滅。有為之法,性相如是,汝勿於我獨生苦也。我今欲還重閣講堂,汝可取我尼師壇來。”
於是,世尊即與阿難俱,共還歸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可語,此大林中重閣講堂諸比丘眾,皆悉令往大集講堂。”阿難奉敕,即便普語諸比丘眾:“世尊皆令往大集堂。”比丘集已,阿難白佛:“諸比丘眾悉皆已集,唯願如來,自知其時。”
爾時,如來從重閣講堂,往大集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我昔為汝所說諸法,常思惟之,誦習勿廢,淨修梵行,護持禁戒,福利世間諸天人民。諸比丘,我昔為汝說何等法,汝思惟之,勿生懈怠?三十七道品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分,汝應修習精勤思惟,此法能令到解脫處。複次,比丘,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身命危脆猶如驚電,汝等不應生於放逸。汝等當知,如來不久,卻後三月,當般涅槃。”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欲棄捐此,朽故之老身,
今已舍於壽,住命留三月。
所應化度者,皆悉已畢竟,
是故我不久,當入般涅槃。
我所說諸法,則是汝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