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追求完美反而不美 缺角的圓
有一個圓,被切去了好大一塊的三角楔,想自己恢複完整,沒有任何殘缺,因此四處尋找失去的部分。
因為它殘缺不全,隻能慢慢滾動,所以能在路上欣賞花草樹木,還和毛毛蟲聊天,享受陽光。
它找到各種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適,所以都留在路邊,繼續往前尋找。
有一天,這個殘缺不全的圓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碎片,它很開心地把那碎片拚上了,開始滾動。
現在它是完整的圓了,能滾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邊的花草樹木,也不能和毛毛蟲聊天。
它終於發現滾動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滾動,把補上的碎片丟在路旁,慢慢滾走了。
正確和錯誤
有一次,小靜的媽媽發現,經她檢查過的語文卷子錯了很多,不僅是家人,她自己也開始對她的語文程度懷疑起來。
有兩條錯誤是這樣的:題目要求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有一條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小靜填“齊心協力”,教師判錯;還有一條“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小靜填“栩栩如生”,教師也判錯。媽媽仔細看了一下,不知錯在哪裏。小靜說第一條應是“同心協力”,第二條就是“惟妙惟肖”。這真讓人吃驚,媽媽不知道“齊”與“同”在這兒有什麼區別。按新華字典“齊”字第三個義項就是同時、同樣、一起的意思,並舉例“同心”一詞。該用“同心協力”時用“齊心協力”,誰能說這是錯了。小靜說:不行,答案是“同心協力”,其他當然就錯了。真可怕,語文什麼時候變得比數學還要精確了。
中國語言之豐富,詞彙之多,所謂同義詞、近義詞,相應的不止一條,怎麼就會隻有一個答案呢?再說第二條,媽媽覺得按照題目的意思,“栩栩如生”甚至比“惟妙惟肖”更為準確,“妙”和“肖”與“如生”比,哪一個與“逼真”這個詞接近呢?關鍵還不在此,把對的說成錯的,就不僅是誤人了,實在是害人!還不止害一個人,而是害了一代人!甚至還要害到幾代!實際也是這樣,媽媽反複怎麼說兩條都沒有錯,小靜也不信,她視教師為絕對權威,老師的標準答案為聖旨。
小靜把她原本活躍、靈動的心收了起來。從她心裏把那兩個詞趕出去了,她將接受別人給她的不行,來謹慎地使用詞彙,她以後可能會像收音機一樣說話。那天,她按老師的要求把那“錯的”又抄寫了十遍。
失去平衡的船
在一個台風快要襲來的傍晚,一艘木板船在海麵上行駛,船上有兩名水手,一位官員和四個農民。
讓他們覺得沮喪的是,船上的汽油眼看就要用完了,海上的天空一片火紅,預示著台風就要到來了,船上每個人都很著急,都在考慮怎麼能避過這場罕見的台風。
兩個水手爭吵起來了,年輕的水手主張往前麵的一個不知名的荒島駛去,等風停了再作打算。而年齡稍微大一點水手認為,雖然汽油不足以抵岸,但是畢竟是在海岸的附近,肯定有許多船隻來往,可以向他們求救,去荒島是九死一生。
眼看台風到來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兩個人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時候,那個官員提議,讓兩名水手分別站在船的兩端。船上的其他人自己認為他們兩個誰的說法更有說服力,就站在那名水手的旁邊,哪邊站的人多,就按照誰的方案進行。官員自己說完,就從船板上站起來,走到年齡稍微大一點的水手的身邊。四位農民都覺得:既然官員都站在年齡大的水手那邊了,聽他的大概是沒有錯的。
於是,四位農民也都站了起來,一起朝年齡大的水手那邊走去。兩名水手忽然感覺船失去平衡了,隨即一齊驚叫出聲,然而卻晚了。由於船的一邊站了六個人,另一端卻隻有年輕水手一個人,船身嚴重傾斜,海水一下子灌了進來。
船上所有的人都葬身於海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