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是百病之源”,很多人對此不理解,但凡一個精通中醫養生保健的人來說都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因為濕、熱是外邪致病因素之二,四季均可致病。濕性重濁黏滯,不易袪除,並且可發於人體各部,遍及髒腑、經絡、肌肉、皮膚,下陰部位等。
濕邪滯留於髒腑經絡,最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且濕性留著,黏滯難移,並常同定一處,病勢纏綿,不易速愈。尤其是濕邪和熱邪互為勾結,這更增添了除濕的困難性。元朝朱丹溪雲:“六氣之中,濕熱為病,十之八九。”而其治療向來棘手,纏綿難愈。另外,濕熱源起脾胃,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而脾胃又是濕熱的“生發之源”“傳導中心”。人的五髒六腑息息相關,十二經脈、七經八脈又環環相連,所以脾胃一旦濕熱必將引起全身性疾病,濕熱鬱久不除,必將傳導其他髒腑、經脈,甚至四肢百骸而引發諸多疾病,所以我們隻要防治濕熱,就可以有效地防治很多疾病。
根據臨床經驗,我們可以看出有不少疾病源自濕熱。
皮膚病大部分的原因是濕熱
脾胃濕熱久蘊不去,首先五髒六腑之氣血津液全被灼熱,超出了身體溫度所需要的溫度,會造成熱傷肌膚的各種病理現象,如濕疹、青春痘、黃褐斑、牛皮癬、白斑等疾病,都需從濕熱去論治,方能找到治療的奇方。
肝膽病大部分是濕熱
肝膽病,我們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黃疸,最常聽的病症就是肝炎、膽囊炎等。這些疾病,究其病因,都跟濕熱有關。當脾胃濕熱日久,必然殃及同在屋簷下的肝膽,使肝膽功能失常。所以像各種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慢性胰腺炎等大都與濕熱有關。治療也以除濕熱為主。
泌尿係統疾病和生殖係統疾病也都由濕熱導致
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濕熱下注這個詞,其實這是濕熱傳導的一個重要現象。濕熱源於中焦,首傷上焦,終於下焦,所以說隻要人體內有濕熱必然會傷下焦,下焦是人的腎、膀胱、大小腸,以及人的生殖器官的所居地,當濕熱下注到下焦時,人就易得病,所以泌尿係統疾病和生殖係統疾病在很多時候,發病原因也是濕熱,治療當以濕熱論治。還需要重點指出的是,現在不少婦科疾病嚴重地困擾著當代女性的身心健康,其實以潮、臭、腥、腐為特征的婦科病根本原因就是體內濕熱的存在,所以明白了這一點,臨床防治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意除濕熱防治婦科病,避免無知釀成禍害。
現在很多文明病也都由濕熱導致
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脂肪性肝病等,如果從病理上去究病因,這些病都是由濕熱引起的,因為濕熱對氣血津液影響很大,這些疾病的根源就是體內能量過盛,濕熱生成,造成血脂、血糖、血黏度等異常,假若我們在濕熱初起時就進行預防,就不會有那麼多悲劇的出現。另外,像濕熱頑咳,濕熱性心髒病(病毒性心肌炎)等都是由濕熱犯上焦,侵犯心肺所致。
總而言之,濕熱已經給現代人製造了並繼續製造著麻煩和痛苦,我們隻有重視它,了解它,預防它,治療它,才能維護我們自身的健康。那麼怎麼預防,我們要從病根上找方法。
內養正氣、外避邪氣為健康之本: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必須依賴於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質而生存。如果想要避免濕熱傷身,重要的是內養正氣,外避邪氣,保養正氣就是保養人體的精、氣、神,保證人體髒腑的功能正常,正氣不虛,即“五髒元真通暢,人即安和”,這樣外界的所有邪氣也就很難襲身了。即使邪氣襲身,也能避免外邪導致疾病產生。“外慎邪氣”則是警惕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主要是從有病要早治、生活要節製等方麵來調攝養生。在本書中,我們每一篇文章都是為此目的服務的,所以認真學習本書,對防治濕熱傷身、防病保健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