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認為“心”是髒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髒腑進行著協調活動。故《黃帝內經》中說:“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說,各髒腑在心的領導下互相聯係,分工合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心位於胸腔之內,隔膜之上,兩肺之間,位居上焦。如果心陽與心陰的作用協調,則精神內守,既無亢奮,也無抑鬱,身心安康。但若心氣虛弱,濕熱犯上焦時,除了傷肺,還會傷心(心包),導致血液運行遲緩,淤滯不暢,又可引起精神萎靡、神誌恍惚,還可能引起心火上炎,舌紅生瘡,舌強、語謇,甚或失語等。所以養好心(心包),避免濕熱之邪侵襲,則可保證人的健康平安。《黃帝內經?靈樞?邪客》篇說:“心者,五髒六腑之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堅固,邪弗能容也,容這冚心傷,心傷則神也,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所以本章就是教你如何養心,養心包除濕熱,保證健康的方法。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同樣,這句話對於養好心(包)之正氣,避免濕熱等外邪入侵,傷心傷身,也是適用的。如何養好心氣,最重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能讓人心不致動蕩不安,達到陶冶情操、平衡心態,事事想得通,順其自然規律,積極適應環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做到控製好自己的心情,不生不切實際的妄念。這樣人體心情處在心平氣和狀態下,生理功能平和有序,達到了養生保健,心理平衡,心態良好,這種狀態就有利於身心健康。
而最有效的修身養性方法,則可以參考下麵的方法來進行:
多去感受身邊美好的情境
人生在世,時時處處都要經曆無數的情境,如果你什麼事情都去糾結,那麼你的人生就無快樂可言,所以生在俗世,即使我們的生活再不如意,也要善於感受身邊的美好,去養護自己的心神。比如,身邊美麗的景色、悅耳的音樂、公益活動等,凡是那種能讓你愉悅的事情和情緒,人和事,都是需要你感受的,如果天天有很舒服、很愉悅的感受,則可以調整你的心境,豐富你的見識,充實你的生活,促進不愉快情緒向愉快情緒的轉化。
修心養性,可以保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養好心
(心包)之正氣,也可以避免濕熱等外邪入侵,傷心傷身。
尊重客觀實際
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總以自己的“想當然”代替客觀實際,產生毫無意義的胡亂猜想與推測,以致心裏零亂,是不可取的,有礙身心健康,所以我們是俗人,就要尊重客觀實際,心理應順其自然。
堅持與人為善
能夠堅持與人為善的人,會在此基礎上修煉很多心境,比如寬容、真誠、感恩、不糾結……並且與人為善會收獲別人的善意,能夠與別人友好開心地相處,則自己也很開心,這樣的人是平和的、簡單的,是心安的,身心不糾結,身體不受傷害,則氣血平和,人也不易被邪所傷。諸如濕熱傷身這樣的情況也就不易發生了。
學會放下
學學佛家修行的人,“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是功夫”。但對於這種心態,即使是修了一輩子行的人,也未必能完全做到,何況我們常人。所以為了我們心安,我們建議,所謂的放下,實質上是讓我們放下“麵子”,放下欲望,麵子是虛偽的東西,放不下麵子,看不到真正的生命真相,活得就累。而放下貪欲,心不貪則心安,所以欲望不要那麼多,要學會放下,生活自然美好。
學會放下,還要放下浮躁的心。古人雲:“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正確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寵辱不驚,唯此,心平氣順了,一切皆付笑談中了!
開心生活,開心運動、吃飯、睡覺
生活在今天,就要樂於今天,把精神集中在今天的人和事上,不要老是念叨著明天,也不要總是後悔昨天,因為精神不集中,就很難樂於對好今天的人和幹好今天的事。珍惜眼前人,與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能夠相處的人,好好相處。
另外要製訂運動計劃,每天或每周抽時間去運動、去娛樂。飯要吃,還要吃得可口,不要太追求口味,要重在吃得開心。要睡得好,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這也是養心養身的重要舉措。
總之能夠讓自己開開心心、平平和和、安安全全地過好每一天,不糾結、不傷心,則是最好的養身養心方式。心平氣和,則心氣不虛,邪不能傷人,濕熱也無妨。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同樣,這句話對於養好心之正氣,避免濕熱等外邪入侵,傷心傷身,也是適用的。如何養好心氣,最重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修身養性。
2知道養心氣的“修身養性”之法,具體怎麼去做。
“和氣湯”與“快活無憂散”最好的養心方
《黃帝內經》認為“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才是保養心氣和身體的重點。“和氣湯”與“快活無憂散”意在宣揚一種清靜無為、逍遙自在的人生哲學。對保證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不受到濕熱的侵襲有益。
“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黃帝內經》認為“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才是保養心氣和身體的重點。如果一個人貪念欲望過多,雜念重生,心神動蕩,就會消耗大量能量;氣血動蕩不安,心神外馳,易耗散心氣,如此,外邪一旦侵襲人體時,人就易生病,尤其是侵襲心時,會因為心氣弱而招致疾病,比如濕熱之邪犯心,導致濕熱蒙心竅,出現神昏、胸悶等疾病。
所以人要養心,達到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髒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
那麼該如何養心呢?可以試試“快活無憂散”和“和氣湯”。可以一起來學習一下。
“快活無憂散”
“除煩惱,斷妄想,右二味等分,為極細末。用清靜湯調服……凡合此藥,先要灑掃一靜室,窗欞虛朗,前列小檻,栽花種竹,貯水養魚,室中設一幾一榻一蒲團,每日跏趺靜坐,瞑目調息,或展玩法貼名畫,或歌古詩膽日調息,將前藥服上至三炷香久,任意所適,或散步空庭,吟弄風月,或展玩法帕名畫,或敞古詩二二首,倦則啜苦茗一甌,就枕偃息,久久覺神清氣爽,天君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