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章(2 / 3)

淩山及大清地

國西北行三百餘裏,度石磧,至淩山。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穀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尋複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淩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聲叫喚。微有違犯,災禍目睹。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

山行四百餘裏,至大清池,(或名熱海,又謂鹹海。)周千餘裏,東西廣,南北狹。四麵負山,眾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鹹苦,洪濤浩汗,驚波汩淴。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

素葉水城

清池西北行五百餘裏,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裏,諸國商胡雜居也。土宜糜、麥、蒲萄,林樹稀疏。氣序風寒,人衣氈褐。

素葉以西數十孤城,城皆立長,雖不相稟命,然皆役屬突厥。

○窣利地區總述

自素葉水城,至羯霜那國,地名窣利,人亦謂焉。文字語言,即隨稱矣。字源簡略,本二十餘言,轉而相生,其流浸廣。粗有書記,豎讀其文,遞相傳授,師資無替。服氈褐,衣皮氎,裳服褊急。齊發露頂,或總剪剃,繒彩絡額。形容偉大,誌性恇怯。風俗澆訛,多行詭詐,大抵貪求,父子計利,財多為貴,良賤無差。雖富巨萬,服食粗弊。力田逐利者雜半矣。

千泉

素葉城西行四百餘裏,至千泉。千泉者,地方二百餘裏,南麵雪山,三陲平陸。水土沃潤,林樹扶疏,暮春之月,雜花若綺,泉池千所,故以名焉。突厥可汗每來避暑。中有群鹿,多飾鈴環,馴狎於人,不甚驚走。可汗愛賞,下命群屬:“敢加殺害,有誅無赦。”故此群鹿,得終其壽。

呾邏私城

千泉西行百四十五裏,至呾邏私城。城周八九裏,諸國商胡雜居也。土宜氣序,大同素葉。

小孤城

南行十餘裏有小孤城,三百餘戶,本中國人也,昔為突厥所掠,後遂鳩集同國,共保此城,於中宅居。衣裳去就,遂同突厥,言辭儀範,猶存本國。

白水城

從此西南行二百餘裏,至白水城,城周六七裏。土地所產,風氣所宜,逾勝呾邏私。

恭禦城

西南行二百餘裏,至恭禦城,城周五六裏。原隰膏腴,樹木蓊鬱。

從此南行四五十裏,至笯(奴做反。)赤建國。

○笯赤建國

笯赤建國,周千餘裏。地沃壤,備稼穡。草木鬱茂,華果繁盛,多蒲萄,亦所貴也。城邑百數,各別君長,進止往來,不相稟命。雖則畫野區分,總稱笯赤建國。

從此西行二百餘裏,至赭時國。(唐言石國。)

○赭時國

赭時國周千餘裏。西臨葉河,東西狹,南北長。土宜氣序,同笯赤建國。城邑數十,名別君長,既無總主,役屬突厥。

從此東南千餘裏,至忄市(敷發反。)捍國。

○忄市捍國

忄市捍國周四千餘裏,山周四境。土地膏腴,稼穡滋盛,多花果,宜羊馬。氣序風寒,人性剛勇,語異諸國,形貌醜弊。自數十年,無大君長,酋豪力競,不相賓伏,依川據險,畫野分都。

從此西行千餘裏,至窣堵利瑟那國。

○窣堵利瑟那國

窣堵利瑟那國周千四五百裏,東臨葉河。葉河出蔥嶺北原,西北而流,浩汗渾濁,汩淴漂急。土宜風俗,同赭時國。自有王,附突厥。

大沙磧

從此西北入大沙磧,絕無水草。途路彌漫,疆境難測。望大山,尋遺骨,以知所指,以記經途。行五百餘裏,至颯秣建國,(唐言康國。)

○颯秣建國

颯秣建國周千六七百裏,東西長,南北狹。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極險固,多居人。異方寶貨,多聚此國。土地沃壤,稼穡備植,林樹蓊鬱,花果滋茂,多出善馬。機巧之技,特工諸國。氣序和暢,風俗猛烈。凡諸胡國,此為其中。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兵馬強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視死如歸,戰無前敵。

從此東南至弭秣賀國。(唐言米國。)

○弭秣賀國

弭秣賀國周四五百裏,據川中,東西狹,南北長,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從此北至劫布呾那國。(唐言曹國。)

○劫布呾那國

劫布呾那國周千四五百裏,東西長,南北狹。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從此國西三百餘裏,至屈(居勿反。)霜(去聲。)你迦國。(唐言何國。)

○屈霜你迦國

屈霜你迦國周千四五百裏,東西狹,南北長。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從此國西二百餘裏,至喝捍國。(唐言東安國。)

○喝捍國

喝捍國周千餘裏。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從此國西四百餘裏,至捕喝國。(唐言中安國。)

○捕喝國

捕喝國周千六七百裏,東西長,南北狹。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從此國西四百餘裏,至伐地國。(唐言西安國。)

○伐地國

伐地國周四百餘裏,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從此西南五百餘裏,至貨利習彌迦國。

○貨利習彌伽國

貨利習彌伽國順縛芻河兩岸,東西二三十裏,南北五百餘裏。土宜風俗,同伐地國,語言少異。

從颯秣建國西南行三百餘裏,至羯霜(去聲。)那國。(唐言史國。)

○羯霜那國

羯霜那國周千四五百裏,土宜風俗,同颯秣建國。

從此西南行二百餘裏入山,山路崎嶇,谿徑危險,既絕人裏,又少水草。東南山行三百餘裏,入鐵門。

鐵門

鐵門者,左右帶山,山極峭峻,雖有狹徑,加之險阻,兩傍石壁,其色如鐵。既設門扉,又以鐵錮,多有鐵鈴,懸諸戶扇,因其險固,遂以為名。

○睹貨邏國故地

出鐵門,至睹貨邏國(舊曰吐火羅國,訛也。)故地。南北千餘裏,東西三千餘裏。東厄蔥嶺,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據鐵門,縛芻大河中境西流。自數百年王族絕嗣,酋豪力競,各擅君長,依川據險,分為二十七國。雖畫野區分,總役屬突厥。氣序既溫,疾疫亦眾。冬末春初,霖雨相繼。故此境已南,濫波已北,其國風土,並多溫疾。而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其多雨,亦是設教隨時也。其俗則誌性恇怯,容貌鄙陋,粗知信義,不甚欺詐。語言去就,稍異諸國;字源二十五言,轉而相生,用之備物。書以橫讀,自左向右,文記漸多,逾廣窣利。多衣氎,少服褐。貨用金、銀等錢,模樣異於諸國。

順縛芻河北,下流至呾蜜國。

○呾蜜國

呾蜜國東西六百餘裏,南北四百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東西長,南北狹。伽藍十餘所,僧徒千餘人。諸窣堵波(即舊所謂浮圖也,又曰鍮婆,又曰私鍮簸,又曰藪鬥波,皆訛也。)及佛尊像,多神異,有靈鑒。

東至赤鄂衍那國。

○赤鄂衍那國

赤鄂衍那國東西四百餘裏,南北五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伽藍五所,僧徒鮮少。

東至忽露摩國。

○忽露摩國

忽露摩國東西百餘裏,南北三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其王奚素突厥也。伽藍二所,僧徒百餘人。

東至愉(朔俱反。)漫國。

○愉漫國

愉漫國東西四百餘裏,南北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六七裏。其王奚素突厥也。伽藍二所,僧徒寡少。

西南臨縛芻河,至鞠和衍那國。

○鞠和衍那國

鞠和衍那國東西二百餘裏,南北三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伽藍三所,僧徒百餘人。

東至鑊沙國。

○鑊沙國

鑊沙國東西三百餘裏,南北五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六七裏。

東至珂咄羅國。

○珂咄羅國

珂咄羅國東西千餘裏,南北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

東接蔥嶺,至拘謎(莫閉反)陁國。

○拘謎陁國

拘謎陁國東西二千餘裏,南北二百餘裏,據大蔥嶺中。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西南鄰縛芻河,南接屍棄尼國。

南渡縛芻河,至達摩悉鐵帝國、缽鐸創那國、淫薄健國、屈浪拿國、呬(火利反)摩呾羅國、缽利曷國、訖栗瑟摩國、曷邏胡國、阿利尼國、瞢健國。自活國東南至闊悉多國、安呾邏縛國,事在回記。

活國西南至縛伽浪國。

○縛伽浪國

縛伽浪國東西五十餘裏,南北二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

南至紇露悉泯健國。

○紇露悉泯健國

紇露悉泯健國周千餘裏。國大都城周十四五裏。

西北至忽懍國。

○忽懍國

忽懍國周八百餘裏。國大都城周五六裏。伽藍十餘所,僧徒五百餘人。

西至縛喝國。

○縛喝國

縛喝國東西八百餘裏,南北四百餘裏,北臨縛芻河。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人皆謂之小王舍城也。其城雖固,居人甚少。土地所產,物類尤多,水陸諸花,難以備舉。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皆習學小乘法教。

一、納縛僧伽藍

城外西南有納縛(唐言新。)僧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論諸師,惟此伽藍美業不替。其佛像瑩以名珍,堂宇乃飾之奇寶,故諸國君長利之以攻劫。此伽藍素有毗沙門天像,靈鑒可恃,冥加守衛。近突厥葉護可汗子肆葉護可汗,傾其部落,率其戎旅,奄襲伽藍,欲圖珍寶。去此不遠,屯軍野火。其夜夢見毗沙門天曰:“汝有何力,敢壞伽藍?”因以長戟貫徹胸背。可汗驚悟,便苦心痛,遂告群屬所夢咎征,馳請眾僧,方伸懺謝,未及返命,已從殞歿。

伽藍內南佛堂中有佛澡罐,量可鬥餘,雜色炫耀,金石難名。又有佛牙,其長寸餘,廣八九分,色黃白,質光淨。又有佛掃帚,迦奢草作也,長餘二尺,圍可七寸,其把以雜寶飾之。凡此三物,每至六齋,法侶鹹會,陳設供養,至誠所感,或放光明。

伽藍北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金剛泥塗,眾寶廁飾。中有舍利,時燭靈光。

伽藍西南有一精廬,建立以來,多曆年所。遠方輻湊,高才類聚,證四果者,難以詳舉。故諸羅漢將入涅槃,示現神通,眾所知識,乃有建立,諸窣堵波基跡相鄰,數百餘矣。雖證聖果,終無神變,蓋亦千計,不樹封記。今僧徒百餘人,夙夜匪懈,凡聖難測。

二、提謂城及波利城

大城西北五十餘裏,至提謂城。城北四十餘裏有波利城。城中各有一窣堵波,高餘三丈。昔者如來初證佛果,起菩提樹,方詣鹿園。時二長者遇被威光,隨其行路之資,遂獻麨蜜,世尊為說人天之福,最初得聞五戒十善也。既聞法誨,請所供養,如來遂授其發、爪焉。二長者將還本國,請禮敬之儀式。如來以僧伽胝(舊曰僧祇梨,訛也。)方疊布下,次鬱多羅僧,次僧卻崎,(舊曰僧祇支,訛也。)又覆缽豎錫杖,如是次第為窣堵波。二人承命,各還其城,擬儀聖旨,式修崇建,斯則釋迦法中最初窣堵波也。

城西七十餘裏有窣堵波,高餘二丈,昔迦葉波佛時之所建也。

從大城西南入雪山阿,至銳秣陁國。

○銳秣陁國

銳秣陁國東西五六十裏,南北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

西南至胡寔健國。

○胡寔健國

胡寔健國東西五百餘裏,南北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多山川,出善馬。

西北至呾剌健國。

○呾剌健國

呾剌健國東西五百餘裏,南北五六十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西接波剌斯國界。

從縛喝國南行百餘裏,至揭職國。

○揭職國

揭職國東西五百餘裏,南北三百餘裏。國大都城周四五裏。土地磽確,陵阜連屬,少花果,多菽、麥。氣序寒烈,風俗剛猛。伽藍十餘所,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

大雪山

東南入大雪山,山穀高深,峰岩危險,風雪相繼,盛夏合凍,積雪彌穀,蹊徑難涉。山神鬼魅,暴縱妖祟,群盜橫行,殺害為務。

行六百餘裏,出睹貨邏國境,至梵衍那國。

○梵衍那國

梵衍那國東西二千餘裏,南北三百餘裏,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穀,逐勢邑居。國大都城據崖跨穀,長六七裏,北背高岩。有宿麥,少花果,宜畜牧,多羊馬。氣序寒烈。風俗剛獷,多衣皮褐,亦其所宜。文字風教,貨幣之用,同睹貨邏國,語言少異,儀貌大同。淳信之心,特甚鄰國。上自三寶,下至百神,莫不輸誠,竭心宗敬。商估往來者,天神現征祥,示祟變,求福德。伽藍數十所,僧徒數千人,宗學小乘說出世部。

一、大立佛及臥佛像

王城東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鍮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

城東二三裏伽藍中有佛入涅槃臥像,長千餘尺。其王每此設無遮大會,上自妻子,下至國珍,府庫既傾,複以身施,群官僚佐就僧酬贖,若此者以為所務矣。

二、小川澤僧伽藍

臥像伽藍東南行二百餘裏,度大雪山,東至小川澤,泉池澄鏡,林樹青蔥。有僧伽藍,中有佛齒及劫初時獨覺齒,長餘五寸,廣減四寸。複有金輪王齒,長三寸,廣二寸;商諾迦縛娑(舊曰商那和修,訛也。)大阿羅漢所持鐵缽,量可八九升。凡三賢聖遺物,並以黃金緘封。又有商諾迦縛娑九條僧伽胝衣,絳赤色,設諾迦草皮之所績成也。商諾迦縛娑者,阿難弟子也,在先身中,以設諾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承茲福力,於五百身中陰、生陰恒服此衣。以最後身,從胎俱出,身既漸長,衣亦隨廣。及阿難之度出家也,其衣變為法服;及受具戒,更變為九條僧伽胝。將證寂滅,入邊際定,發智願力,留此袈裟,盡釋迦遺法,法盡之後,方乃變壞。今已少損,信有征矣。

從此東行入雪山,逾越黑嶺,至迦畢試國。

○迦畢試國

迦畢試國周四千餘裏,北背雪山,三陲黑嶺。國大都城周十餘裏。宜穀麥,多果木,出善馬、鬱金香。異方奇貨,多聚此國。氣序風寒,人性暴獷,言辭鄙褻,婚姻雜亂。文字大同睹貨邏國,習俗、語言、風教頗異。服用毛氎,衣兼皮褐。貨用金錢、銀錢及小銅錢,規矩模樣異於諸國。王,刹利種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懾鄰境,統十餘國。愛育百姓,敬崇三寶,歲造丈八尺銀佛像,兼設無遮大會,周給貧窶,惠施鰥寡。伽藍百餘所,僧徒六千餘人,並多習學大乘法教。窣堵波、僧伽藍崇高弘敞,廣博嚴淨。天祠數十所,異道千餘人,或露形,或塗灰,連絡髑髏,以為冠鬘。

一、質子伽藍

大城東三四裏,北山下有大伽藍,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小乘法教。聞之先誌曰:昔健馱邏國迦膩色迦王威被鄰國,化洽遠方,治兵廣地,至蔥嶺東,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特加禮命,寒暑改館,冬居印度諸國,夏還迦畢試國,春、秋止健馱邏國。故質子三時住處,各建伽藍。今此伽藍,即夏居之所健也。故諸屋壁,圖畫質子,容貌服飾,頗同中夏。其後得還本國,心存故居,雖阻山川,不替供養。故今僧眾,每至入安居、解安居,大興法會,為諸質子祈福樹善,相繼不絕,以至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