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驚奇地叫道:“趕快把錢送回去,一定是麵包師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當依娜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正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如果你能抬起頭,臉上帶著笑容,並且內心充滿感恩,你就真的幸福了。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們卻沒有。當你總覺得自己的欲望不能滿足的時候,可以回頭看看自己所擁有的,因為,感恩就是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二十幾歲的你,不要再覺得自己擁有的、別人給予的都是理所當然。常懷感恩之心,你會發現,人生的道路又寬闊了許多。
不斷地學習,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可是很多年輕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浪費了大好的青春。日新月異的社會讓大家對新事物應接不暇。要應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必須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何況,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大為縮短,知識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過去所學習的知識會很快過時。
一個人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很快就會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據統計,當今世界九成以上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隻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蓄電池裏的電一樣,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流失。人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加油”、“充電”,否則很快就會在現代社會中失去能量。
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決定回到加州大學修完當年還沒有修完的電影係學分。
1965年,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在加大電影係讀二年級時拍了一部24分鍾的短片,參加亞特蘭大電影節。好萊塢的投資者看後,馬上與他簽約,斯皮爾伯格因此輟學,到好萊塢發展。事實證明這一步走得很對,如果他當年不把握機會,堅持要完成學業,他或許成不了大師。
但40年過去了,斯皮爾伯格雖然功成名就,但還是選擇了回校學習。斯皮爾伯格回到大學,用假名重新注冊插班,用假名考試交卷,隻有幾個教授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沒有一本萬利的知識。有人說,未來社會的競爭將逐漸從知識競爭轉向學習能力的競爭。無論對於個人還是集體,學習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沒有好學之心,個人就不能進步;沒有好學的氛圍,集體的發展也會停滯不前。如果你每天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學習你不知道的知識,那麼在五年之後,你就會驚訝於它給你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有一家法國小公司被一家德國跨國集團兼並後,公司新總裁宣布:公司不會隨意裁員,但如果員工的德語太差,以致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他很有可能被裁掉。公司將通過一次考試來檢驗他們的德語水平。
當其他的員工都擁向圖書館開始補習德語時,隻有一位叫皮埃爾的員工和往常一樣,沒有表現出緊張的神情。其他人認為他可能已經放棄這個職位了。但是當考試成績公布後,皮埃爾的成績卻是最高的。領導根據成績外加上其他幾項考核,決定任命皮埃爾擔任集團公司的大區總經理。
原來,皮埃爾自從大學畢業來到這家公司後就發現,同別人相比,自己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在經驗上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從那時起,他就開始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來實現自我提高。公司的工作雖然很忙,但是皮埃爾每天都堅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是在銷售部工作,他看到公司有很多德國客戶,但自己不懂德語,每次與客戶的往來郵件與合同文本都要靠公司的翻譯幫忙,翻譯不在或兼顧不上的時候,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影響。雖然公司沒有明文規定要學德語,但是皮埃爾還是自覺地學起了德語。
他通過積極地學習,增加了自己的技能,也給自己帶來了新的機遇。
顯而易見,皮埃爾把自己的業餘時間用來學習,為自己的事業積累“知本”,終有一天,這些“知本”成了他事業前進的推動力。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這種“知本”意識的人,想不成功都難。
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天長日久,就是一個質的飛躍。“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就。
不爭一時輸贏,隻求成長
對於二十多歲的你而言,輸贏並不重要,成長的經曆才是最重要的,人隻有在不停地犯錯、改正中才能完成他的成長曆程。勝敗乃兵家常事,很多年輕人卻忽略了古人留下來的真理,他們過於計較輸贏,過於關注得失,結果隻能是累垮了自己的身體,傷害了自己的心靈,讓年輕的自己走不出障眼的迷霧。所以說,永遠不要忘記成長曆程的重要性。
誠然,每一次的勝利都會給你愉快的心情、自信的心態、奮鬥的欲望、前行的動力,而每一次的失敗也同樣會給你寶貴的經驗、堅強的心態、不服輸的欲望和戰勝困難的決心。然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隻接受成功,不接受失敗,當失敗來臨的時候,他們寧願做一隻膽小的鴕鳥,把頭埋入沙堆中,不讓自己看到失敗的局麵,也不讓自己繼續趕路,讓成長的路程戛然而止。事實上,年輕好勝的你,應該既重視輸也珍視贏,接受它們共同帶來的成長經驗。
眾所周知,馬拉鬆比賽從第一屆奧運會起就被列入比賽項目,但曆屆馬拉鬆比賽的距離都是不相等的,而1908年的馬拉鬆比賽由於王室成員前來觀賽,因此它設定了專門的起止點。
那一年,身著19號運動衫的意大利糖果商多蘭多·皮特裏從比賽一開始就跑在前麵,他身材矮小,但步伐輕快,漸漸地,他精疲力竭,先是跑錯了方向,後因疲勞過度幾次摔倒,但每次他都掙紮著爬起來,又向前跑去。在離終點15米處,他又一次倒下了,並沒能再爬起來。兩位好心的醫生攙扶著他走到了終點。
對於多蘭多·皮特裏而言,這一次的馬拉鬆比賽他確實是失去了獲金牌的資格,但是他卻被永久地載入了奧林匹克運動史,英國王後還獎勵給他一個與冠軍一樣大小的獎杯,表彰他不爭輸贏、重在參與的奧運精神。
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的一次宗教儀式上,英國大主教彼得有感於此次馬拉鬆比賽而說出了流傳至今的名言:“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這句話深深感動了在場的現代奧運之父——法國人皮埃爾·顧拜旦,於是,他將這句話定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之一。
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也要培養自己不論輸贏,重在參與的樂觀心態,因為隻有在參與中,才能得到成長和鍛煉。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了參與鍛煉的機會,恐怕隻能止步不前。“重在參與”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奧運比賽的宣傳語,而是衍生成了一條人生哲理。
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定格,我們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今天,要學會用長遠的目光看待生活。二十幾歲的你,剛剛走上人生的旅途,後麵的路還很漫長,僅憑當前的輸贏就確定自己的整個人生,是非常狹隘和可笑的。把眼光放遠,就是看輕今天的輸贏得失,相信自己的明天會更好。
“風物長宜放眼量”,對於人生這道風景,你也要用長遠的目光來觀賞。倘若隻盯在一分一厘的得失、一時一事的挫折上,沒有看到人生是一個既有陽光也有風雨、既有得意也有失意的過程,那麼將是非常可悲的。年輕的你,尤其要學會用長遠的目光來看待生命的曆程,把成長放在首位,才能迅速成為卓越人才。
做人做事不必麵麵俱到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往往願意追求完美,在做人做事的各方麵都希望自己能夠麵麵俱到、做到最好。這種積極的心態固然可嘉,但是你要知道,眾口難調,誰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如果你一味追求麵麵俱到,也許最後就會一事無成。
一天,父子兩個人趕著一頭驢進城,子在前,父在後。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真笨,有驢都不騎。”父親聽了,便叫兒子騎上驢,自己跟在後麵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議論:“這個兒子真不孝,自己騎驢,讓父親走路。”
於是,父親叫兒子下來,自己騎上驢背。走了一會兒,又有人說:“這個人真是狠心,自己騎驢,讓孩子走路,不怕累壞孩子嗎?”父親聽了,又連忙叫兒子也騎上去,他想,這下總該沒人議論了吧!誰知沒走幾步,又有人說:“那驢這麼瘦,兩個人騎上去,不怕把驢壓死嗎?”
到了最後,父子倆把驢的四隻腳綁起來,一前一後用棍子抬著,以為這就沒有人議論了。在經過一座橋時,驢因為不舒服,掙紮了一下,結果掉到河裏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講的父子一樣,總想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
因為在做人方麵,你不可能估計到所有人的麵子和利益,你認為顧及到了,別人卻不那麼認為,甚至根本就不領情。在做事方麵,你也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人的立場,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要讓每一件事情都滿意,事實上就會有人不滿意。
湯姆原來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後被提升為主管,他在工作上全身心投入,幾乎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
部門經理交給湯姆的任務,他從來不馬虎,對於上司布置的額外工作,他也毫無怨言地接受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一些同事找他辦事,不管是不是分內的職責,他總是礙於情麵不忍拒絕,想方設法去辦。後來,幾位下屬見湯姆做人總是想麵麵俱到不願得罪人,就紛紛尋找借口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湯姆早已忙得分身乏術,焦頭爛額,但他還是不好意思說“不”,強打精神同意下屬的要求。
結果,很多原本不該是湯姆做的事也落在了他的頭上,他不僅疲憊不堪,也沒贏得所有人的好感。
為了麵麵俱到,反而拖累了自己。因為你總是怕對方不滿意,還得小心翼翼,察言觀色,揣摩他的心事,這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別人摸透了你的弱點,便會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地索求,於是你就變成了費力不討好的典範。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尤其要明白這個道理。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不要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遵從自己的內心即可。走自己的路,不必麵麵俱到,這樣才能獲得不一樣的成功。
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也不可能會兼顧到所有人的利益,總之,想要麵麵俱到,就會不可避免地改變自己的路徑,到頭來,你可能一事無成。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何必為了一味地討好別人、取悅別人而放棄自己的人生道路呢?走自己的路,放下所謂麵麵俱到的追求,你的人生道路會更暢通。
退一步,有時並不等於懦弱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勁敵。我們強調年輕人要勇敢、要勇往直前,但並不是說在什麼情況下你都應該一味向前。有時候,不懂得回避和退讓,隻會讓你頭破血流。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血氣方剛,覺得沒有什麼是自己戰勝不了的,“退步”一詞,從來就沒在他們的腦海中出現過。其實,你應該懂得,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何樂而不為呢?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和忍耐。退一步,大多數時候是痛苦的,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受了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痛苦之後才出現在你麵前的。
在茫茫的亞馬孫熱帶叢林,生活著一種倒著飛翔的鳥——蜂鳥。據說蜂鳥從前是不會倒著飛的,它們的家族很興旺,有一條規矩就是隻準向前不準後退,如果有臨陣退縮的蜂鳥,就會被圍攻而死。這個規矩延續了很多年。
有一次,森林失火了,由於蜂鳥的規矩,它們一群群地向烈火撲去,結果一群群地死在烈火中,死傷慘重。眼看整個家族就要覆滅了,這時有一隻蜂鳥動搖了,它試圖往後退。蜂鳥王很惱怒,它指揮其他蜂鳥向那隻退縮的蜂鳥進攻。可是這次,那些蜂鳥卻跟著那隻蜂鳥往後退去,就這樣,這部分蜂鳥存活了下來,延續了蜂鳥家族的生命。後來,蜂鳥便一直倒著飛翔,性情變得特別溫和,生活得快樂自在。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陷入一種盲目追求而不知省悟的旋渦,如果人人都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人生將變得更有意義。
常言道,以退為進。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大多有朝氣有幹勁,但往往不懂得忍一時之氣,這樣反而會得不償失。退一步,不是消極回首,而是一種前瞻;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種壯行;不是甘於平庸,而是角色轉換;不是砸碎原有的生活框架,而是在現有的框架裏構建新的生活。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用一個寬闊的胸懷去接受別人,這才是聰明之舉。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並不是由他擁有多少財富,擁有多少權力來決定的,關鍵取決於他的心態,懂得寬容忍讓、通情達理、不跟自己較勁,這樣才是珍惜自己、熱愛自己。
兩位美國科學家作過一個有趣的試驗:在兩個玻璃瓶裏分別放進5隻蒼蠅、5隻蜜蜂,然後將瓶底對著亮光,瓶口朝向暗處。幾小時後,5隻蒼蠅在瓶子後端的暗處找到出口,爬了出來,而5隻蜜蜂全都撞死。
科學家分析認為,蜜蜂把有光源的地方看做唯一出路,每次都朝同一方向飛,而蒼蠅不死盯著那點兒亮,碰壁後知道向後看。蜜蜂與蒼蠅,一前一後,一生一死,揭示了成功的秘訣。將昆蟲換成人類,道理同樣適用。在困境中學會向後看,另謀出路,是一種智慧人生。
一家紡織廠有兩個四十歲的女性同時下崗,一個是工程師,一個是工人。工程師憤怒、吵鬧、謾罵,無法解脫。女工則很快走出陰影,發揮烹調特長,在親友的幫助下,開了個小火鍋店。
一年過後,女工不僅還清了借款,生意還擴大了好多倍。
退步有時是一種保全自己的必要選擇。那麼,怎樣才能“退一步”呢?
首先,遇事要冷靜。一件事的產生總有其前因後果,必須認真分析,找出症結,不能從表麵上看問題。要始終保持冷靜和清醒的頭腦,不對事物誤判,也不錯判,以正常的心態處理問題。這樣麻煩就會避免,矛盾就會消除。
其次,要換位思考。我們遇到事情,要從多角度出發去思考,認真地斟酌,從他人的承受能力出發,去作相互比較,然後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倘若一味從自身利益出發,直線思考,就會把問題弄糟。
再次,交流要文明。遇事難免要與人打交道,不使用恰當的方式去交流,就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交流既要有坦誠的態度,又要有文明的語言,還要有和諧的氛圍,使大家能在寬鬆的環境中擺事實,講道理。
二十多歲的你要明白,後退也是一種前進的方式。針鋒相對、逞一時之勇往往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以寬廣的胸懷大方地退讓一步,或許會別有洞天,這種人生智慧,是年輕的你尤其要銘記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