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二十歲以後,把成功變成自驅力的12堂卓越習慣課(1 / 3)

成功不取決於智商,也不取決於天賦。成功人士並不見得比其他人更聰明、更能說會道、更勤奮,或者更有恒心和毅力,他們不過是養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而已。但是,正是這些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

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不僅讓他們著眼於行動,也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知識,變得更有毅力。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決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習慣卻放大了他們的決心和努力,並讓他們更有效率,更具條理。

試著養成下列習慣,你將受益良多。

養成勤奮習慣,徹底告別惰性

古語雲:“天道酬勤。”“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勤”即“勤奮、敬業”,也就是說,天意會厚報那些勤奮、敬業的人。都說人生短暫,而一個人要想在短暫的一生中成就一番事業,那就離不開勤奮。古往今來,凡事業有成者,沒有一個不是勤奮的人。

勤奮是成功的基石。哲人曾經說過,古羅馬有兩座聖殿:一座是勤奮的聖殿;另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順序,就是必須經過前者,才能達到後者。富蘭克林也曾經說過:“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勤奮。

卡爾·華爾德曾經是美國近代詩人、小說家和出色的鋼琴家愛爾斯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愛爾斯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花多長時間練習鋼琴?”

愛爾斯金說:“每天大約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

“我想這樣才好。”

“不,不要這樣!”卡爾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太長時間是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時間,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這樣的話,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14歲的愛爾斯金對卡爾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他也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處。

當愛爾斯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業餘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不曾動筆,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他突然想起了卡爾·華爾德先生告訴他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卡爾的話實踐起來。隻要有5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100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乎意料,在那個星期的終了,愛爾斯金竟寫出了相當多的稿子。

後來,他用同樣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盡管他的授課工作一天繁重過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一刻不停地勤奮著。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勤奮。勤奮,不僅是身體上的勤奮,還是精神上的勤奮。勤奮靠的是毅力,是永恒。

心理學教授邁克·侯威專門研究神童與天才,他得出的結論很有意思:“一般人以為天才是自然發生、流暢而不受阻的閃亮才華,其實,天才也必須耗費至少十年光陰來學習他們的特殊技能,絕無例外。要成為專家,需要擁有頑強的個性和堅持的能力;每一行的專業人士,都要投注大量心血,培養自己的專業才能。”這位心理學家也統計過,以學鋼琴為例,如果想要變成還不錯的業餘鋼琴家,至少需要專注地投入三千個小時的訓練;如果想達到專業水準,一萬個小時是跑不了的,像棋類、各種運動和外語,想要成為專業人士,用的時間也差不多。

如此看來,要想在某一領域有所作為,獲得成功,就得耗費大量的時間,就得養成勤奮的習慣。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借助勤奮的雙翼,這樣才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二十幾歲的你,正處在人生征途的起點,那麼,就從現在開始養成勤奮的習慣,徹底告別懶惰吧。

養成耐心習慣,不要急於求成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成功需要耐心,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是否成功,與他是否有耐心有著很大的關係。反過來,沒有耐心的人也終將一事無成。

做事迅速的人,並不是事事貪多圖快的人,而是辦事富有成效的人。賽跑中率先抵達終點的人,並非因為步子邁得大、腿抬得高,而是身體的協調使他能在最後一刻衝到對手的前麵。因此,不能以耗時長短來論英雄。

一位智者說過:慢些,我們就會更快。沒錯,有人為了顯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結果得不償失,使得一件本可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頭重複多次。

所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定不要急於求成,要用耐心鑄就成功。

有個年輕人希望自己能夠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為此他付出過許多努力,但卻屢遭失敗。為此,他拜訪了一位智者:“請問,我為什麼不能成功?”

智者微微一笑,說:“我這裏有兩袋芝麻,黑白芝麻混在一起了,你今晚把黑白芝麻分開,明天來我會告訴你答案。”

年輕人回到家中,看著兩袋芝麻無計可施。要把這兩袋芝麻中的黑白芝麻分開,那可需要不少的工夫。年輕人用手揀了一會兒,就沒有了耐心。

第二天,他來找智者。智者問年輕人:“你這麼快就把黑白芝麻分開了嗎?”

年輕人不好意思地說:“太費勁兒了,這兩袋芝麻沒個十天半月是分不開的,您就別讓我分芝麻了,直接告訴我答案吧!”

智者聽了年輕人的話,還是微微一笑,說:“我的答案已經告訴你了,成功就好比是要把黑白芝麻分開一樣,你要從細處入手,光努力不行,還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有希望,而你缺少的就是耐心。”

年輕人恍然大悟,從此對自己的事業目標執著追求。十年後,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不利於成功的負麵的品質都是缺乏耐心的體現,或者說是缺乏耐心的結果。“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幾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速成”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然而,成功卻不可能是“速成”的結果,如果沒有耐心,沒有堅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凡爾納寫過許多科幻小說,曾被稱為“科學幻想之父”。

可是,他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的問世過程,就完全是靠毅力。

當他把第一部科幻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送交出版商時,備受冷眼,連續15次被出版商退了回來。這對於一位愛好文學的人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他先是失望至極,繼而拍案大怒,還一把將書稿扔進了爐子裏,但是這時,他的妻子把書稿搶了出來,還鄭重地勸了他一句:你應該再試一次。

他冷靜地想了想,決定再試一次。

他第十六次把書稿寄了出去,結果被出版商看中,決定立即出版。

小說一炮打響。

在這之後,隨著小說的熱銷,他也成了聞名世界的大作家。

那麼,使凡爾納成功的是什麼?顯而易見,是耐心。而耐心的一個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堅持,就是勇敢地再試一次。所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麵對挫折時,要告訴自己不要服輸,失敗不會是定局,失敗隻是暫時缺乏成功的條件。隻要能夠保持耐心,成功一定會屬於我們。

是的,在許多時候,我們隻是缺少耐心,隻因少試一次,勝利就會與你擦肩而過。既然如此,那就再試一次,多堅持一次。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當時公司並沒有刊登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便破例讓他一試,結果,年輕人的表現很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吧。”

一周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吧。”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五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雖然每個人的成功道路不盡相同,但所有真正的成功者都有其可貴之處,那就是擁有耐心,堅持到底。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即使身處最不利的環境,幸運之神也會垂青你的。

所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管你的夢想是大是小,想要實現它,就請你養成耐心的習慣。如果你有了戰勝困難的決心,有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執著精神,那你最終也一定會收獲成功。

養成細心習慣,關注成功細節

一個不細心的人很難成就大事業。因為沒有細心的習慣,就發現不了生活、工作中的細節,而細節往往決定著成敗。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獲得成功,就一定得養成細心的習慣,關注細節。

細心的人不但能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而且能夠將事情做好,還能在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有一個商場招聘收銀員,最終有三位小姐進入複試。

複試由老板主持,當第一位小姐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時,老板拿出一張一百元的鈔票,要這位小姐到樓下去給他買一包香煙。這位小姐覺得自己還沒有被正式錄用,就被老板無端指使,將來的工作一定會有很多麻煩事,於是拒絕了老板的要求,氣衝衝地離開了老板的辦公室。

第二位小姐走進辦公室後,老板也拿出了一張一百元的鈔票,要她去買一包香煙。這位小姐很想給老板留下好印象,於是爽快地答應了。可是,當她到樓下買香煙時,卻被告知這張一百元的鈔票是假的。沒辦法,她隻好用自己的一百元買了香煙,又把找來的零錢全部交給了老板,對假鈔的事隻字未提。

第三位小姐也同樣被要求去買香煙。當她接過老板遞過來的一百元鈔票時並沒有轉身就走,而是仔細地看了看鈔票,馬上就發現這張鈔票不大對勁兒,於是很客氣地要求老板另外再給她一張鈔票。老板微笑著拿回了那張一百元的鈔票。第三位小姐被錄用了。

細心、認真永遠是成功的法寶。養成細心的習慣,才能找到影響成功的細節,而做好這些細節,必將引導你走向成功。

我們都知道氧氣是拉瓦錫發現的。但在他之前,已經有兩位科學家觸到了真理的鼻尖。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都將撩開真理麵紗的殊榮讓給了拉瓦錫。

瑞典化學家舍勒在1773年以前就通過實驗製取了純淨的氧氣。但是,作為“燃素學說”的忠實信徒,他錯誤地把這種氣體叫“火氣”,並且認為燃燒是火氣與燃燒物中的燃素結合的過程,火和熱是火氣與燃素化合的產物,從而未能正確地解釋燃燒現象。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化學家普裏斯特利也通過實驗製取了這種氣體。他把蠟燭放在這種氣體中,發現火焰比在空氣中更加熾熱明亮。他還把老鼠放進去,發現它比在等體積的尋常空氣中活的時間約長了4倍。他親自嚐試了一下,一吸進去,便“覺得這種空氣使呼吸輕快了許多,使人感到格外舒暢”。但他沒有繼續研究,而是開始了在歐洲大陸的度假旅行。

這兩位科學家本來已經揭開了麵紗的一角,但他們不以為意,就隨意放棄了。

於是,機遇女神將青睞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錫。最後他終於得出結論:原來,在沒有密封的燃燒當中,空氣中有一種新的物質元素參與了反應,使得物質燃燒前後質量不一。為此,他把這種氣體命名為酸素,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氧氣。這樣,金屬生鏽、質量增加的秘密也被揭開了。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不要認為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沒有太大意義,對你的人生沒有什麼幫助,就因此消極懈怠。做任何事情都要細心,隻有這樣,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穩、走得遠。要知道,很多時候,成也細節,敗也細節。認真細致地做事,就不怕“魔鬼藏在細節中”了。當別人都浮躁厭煩的時候,你若能繼續安之若素、細致對待,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定會讓你成就非凡的人生。

工作認真細致,會給人以責任感。做事精細一定能迅速贏得人心,讓你得到豐厚的回報。青少年時期,是為今後的人生打基礎的時期。從現在起,就養成做事認真細致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人生態度,定會讓你終生受益。

養成獨立習慣,為你自己做主

現在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部分人的成長環境都比較優越,父母一般都包辦了一切事情,導致許多孩子都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總是習慣於依賴他人。然而,對一個有誌於做大事的年輕人來說,隻有養成了獨立的習慣,自己做主,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不依賴他人,靠自己的勞動生活,這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是成功的基石。將奮鬥的基點立於自身,就不會做脫離實際的“白日夢”,隻會依靠自己老老實實地努力前行,這樣的人往往會取得成功。而仰仗他人,不踏踏實實靠自己的努力去奮鬥的人,往往會失敗。

自立是打開成大事之門的鑰匙,自立也是力量的源泉。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別人的拐杖走路,是很多人的一種性格。對於成功人士而言,他們的習慣選擇是扔掉拐杖,邁動雙腳。隻有拋棄身邊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人們經常持這樣的謬見,就是以為他們永遠會從別人不斷的幫助中獲益。事實上,沒有什麼比依賴他人更能破壞獨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將永遠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獨創力。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需要的是動力,而不是依靠。他們天生就是學習者、模仿者、效法者,如果給他們太多的幫助,他們就很容易變成仿製品。當你不提供拐杖時,他們就無法獨立行走,隻要你同意,他們會一直依靠你。

美國卡耐基基金會就曾作過一項調查,在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子女中,有20%的人放棄了工作,整天沉溺於吃喝玩樂,直到傾家蕩產;有的則一生孤獨,出現精神問題,或是做出違法亂紀的事來。

的確,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立自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人生最可依賴的是知識、是智慧、是汗水。人常說“靠人種地滿地草,靠人盛飯一碗湯”。父母都不可能依靠一生一世,何況他人?因此,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兒王雪紅,雖生於富豪之家,但卻自強自立,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她曾名列台灣第一女富豪,她創辦的威盛集團在全球IT產業界舉足輕重。

十幾年前,王雪紅開始創業,十幾年後,她創辦的威盛集團已成為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機廠商。“一切都是自己一手做出來的。”很多人發現,在她眾多的兄弟姐妹中,隻有她和父親最像。不管是性格、長相,甚至走路的樣子都像。然而,很少有人會說“這個閨女靠她爹”。

1992年,為創辦威盛電子,王雪紅用母親送的房子作抵押,從銀行拿到500萬台幣(合100多萬人民幣)貸款,這是王雪紅創業時從家庭獲得的唯一間接支持。隨後的10多年裏,王雪紅沒有從父親那兒拿過一分錢,即便是在威盛發展最艱難的時刻。不過,王雪紅坦言,父親的“無形資產”對自己幫助很大。

“比如我剛做威盛時,要找一個強而有力的團隊。他們憑什麼相信我,最好的一點就是‘我是我父親的女兒’。”王雪紅告訴記者。當時有一位海外工程師的太太不讓他回來,直到“王永慶的女兒”親自出馬,這位太太馬上放行了。

“追根究底”、“永續經營”,王雪紅認為,這是父親給自己在企業經營上的最大財富。王雪紅用父親留給自己的無形財富,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獲得了成功。

試想,如果王雪紅沒有獨立自主的習慣,終日隻想著依靠父親,那她就不會有今日的成功。在生活中,我們從沒聽說過等著別人拉扯一把,等著別人的錢財或是等著運氣降臨的人能夠真正成就大事。

自立是打開成大事之門的鑰匙,自立也是力量的源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請牢牢把握住自己人生的主動權,不斷奮鬥和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你的生命也會因此而充實、有意義。

養成合作習慣,不要獨斷獨行

成功雖然需要獨立自主,但這並不是說成功僅僅依靠自己就可以了,成功也需要與他人合作。團結協作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因為這樣才能實現高效率。

自然界有許多不同的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在土壤中互相纏繞,這會讓它們的根紮得更深,比單獨生長時更為茂盛。有些動物彼此之間有一種非常緊密的寄生合作關係,如果沒有對方的存在,便都不能生存。

其實,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些事情隻有人們互相合作才能成功。加利福尼亞大學副教授查爾斯·卡費爾德對美國15名取得傑出成就的人物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這些有傑出成就者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與他人合作。

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

有一家公司的老總講過這樣一件事情:

他有一位下屬,這位小夥子的工作能力非常強,做事也非常積極,但是他什麼事情都管,什麼事情都做,從宣傳到銷售,到人事,到後勤,隻要他遇到了,什麼事都插一手,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這位老總戲稱:“他甚至比我這個老總還要管得多做得多。”最後老總給了他一筆錢,把他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