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做擁有愛情的男人 孝是一種生存策略
儒家認為,“孝”是倫理道德的起點。一個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愛心的、講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親情濃鬱、關係牢固;反之,必然是親情淡薄,家庭結構脆弱,容易解體。而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可見,不重孝道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視,生存的體係就會變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變得粗野。我們不能因為老人無用而把他們遺棄,如果子女這樣對待他們的父母,就等於鼓勵他們的子女將來也同樣對待他們。”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他們對兒子盡心竭力地撫養,孩子一天天茁壯成長。這對夫妻還有一個老母親與他們同住,平時兒媳老是嫌棄婆婆,不願意贍養婆婆,但是因為婆婆能幫他們幹活,所以媳婦雖有怨言,但還是讓婆婆同他們吃住。年複一年,隨著孫子漸漸長大,老奶奶越來越老了,她的腰因為長年的勞作變得彎曲佝僂,她再也不能做重活了,而且由於年齡的原因,吃飯的時候常會撒出一些飯粒。這時候,媳婦看婆婆越來越不順眼,她急於想把婆婆趕出家門,於是總在丈夫麵前說婆婆的壞話,丈夫答應妻子趕母親出門。一天吃過午飯,這對夫妻就把老母親送到三十裏地外的山溝裏,扔下幾塊餅,讓老母親自生自滅。沒想到回家後,他們發現兒子在村口的大樹下坐著。夫妻倆問兒子為什麼不回家,兒子說:“我在等奶奶,你們現在把奶奶拉出三十裏地外,以後我拉你們八十裏也不止。”聽了兒子的一番話,夫妻倆頓時明白了。他們趕緊回到山溝裏把母親接了回來。
孝是一種生存策略,將來孩子能否做到孝,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所以你必須明白,孝順父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以後就會自釀苦果,老無所養!
不要隻用錢去孝敬父母
也許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你不得不離開父母,外出創業;不得不終日忙碌,以至於頤不上照顧父母。但是,對遠在老家的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借郵局之手彙上一筆錢就算是盡了孝心了,要知道:孝不僅僅是養活父母,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
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讀者,背駝得厲害,但他風雨無阻,幾乎天天泡在圖書館的報刊閱覽室裏。不僅如此,在所有讀者中,他總是第一個進去,最後一個走。
有時讀者都走了,他也不走,天天如此。閱覽室管理員對這個讀者煩透了,打心眼裏煩。
那個老讀者每次來到閱覽室,隻是翻翻這、看看那,看上去毫無目的,純粹是來消磨時光的,管理員們都對他沒有好感。但有一天偶然發生的一件事,讓一位管理員從此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問這位管理員:“你母親是不是被聘為我老婆那個商場的監督員了?”
管理員愕然:“沒聽我母親說過呀。”
同事說:“我的老婆在某商場當營業員,她們商場每天開門,迎來的第一個顧客常常是你母親。而且老人什麼也不買,卻挨個看櫃台,還要問這問那。時間一長,營業員們就以為老人是商場的領導雇的監督員,是來監督他們工作的——因為商場領導有話在先。營業員們就對老人很戒備,同時也很反感。”
聽同事說完,這位管理員就徑直回到母親家。父親兩年前病故,母親一個人生活。管理員把同事所說的事情一說,問母親是否真的在給人家做監督員,母親矢口否認:“沒有這回事呀?他們大概是誤會了,我就是閑逛而已。”
接著,管理員開始數落母親。
管理員的母親長歎了一聲,傷感地說:“我們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消磨一下時間,可時間一長就養成習慣了,一天不去就覺得不得勁兒。要不,你要我幹什麼呢……”母親說到這裏,垂下花白的頭,悄悄地流下了眼淚。
就在一刹那問,管理員突然感到心裏酸酸的。母親有一兒兩女,可他們很少來看母親,逢年過節的不是寄點東西,就是寄錢。直到此時她才明白,母親最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獨呀!那天管理員沒有回家住,而是陪母親住了一晚,聊了一晚上的天。
第二天早上,管理員上班很早,駝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閱覽室門前。也不知怎麼,她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沒有用以前的那種眼光來看這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