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權力的分寸(1)(1 / 2)

一般人都認為,作為一名管理者,他無疑就擁有著很多這樣或那樣的權力。而人人都知道有了權力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凡事都親曆親為的話,那麼不知道這個權力對於他來講,究竟是恩賜還是負擔呢?看看大宅門裏的故事,一家可以說還不算很大的藥鋪就有那麼多千頭萬緒的事情等待著白老爺子去處理、去考慮,假如他凡事都自己去做,皇宮裏的人病了,他去;京城裏的達官貴人病了,他去;藥鋪生意出問題了,他去;要進些新藥材了,他去;就連親戚六眷們有個婚喪喜事什麼的,他也去,那麼他就是有分身術也是難以忙活明白的。

因此,這裏就存在一個如何放權和授權的問題。尤其是當今社會,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作為管理者,身上擔負了更多的權力和責任,如果不懂得適當的授權和合理的放權,最後不僅自己活受罪,而且還會影響這個企業的管理運作。

權力意味著什麼

答應他們,就說是我說的!

——白萌堂

要弄清權力意味著什麼,首先應當了解權力究竟從何而來。總的歸納起來,權力一般有一下幾種來源:

(1)強製性權力,是基於下屬人員對其上級具有的懲罰能力的知覺之上。

(2)獎勵性權力,是基於下屬人員對其上級具有獎勵能力的知覺之上。

(3)合法性權力,是基於下屬人員對其上級具有的合法權利的信服之上。為使工作得以完成,這種權力應該為下屬人員所接受。這種類型的權力也稱之為“製度型的權力”,因為它源於管理人員在組織機構中的地位。

(4)誘惑性權力,是基於下屬人員對其上級的盲目迷信,把上級看作一名具有超凡魅力的領袖的意識之上。

(5)專長性權力,是基於下屬人員對其上級可能具有的有益於滿足他的需要的特殊知識與專長的知覺之上。

現實生活中,管理者的權力可以是其中的一種,也可以是幾種交織在一起。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來源所構成的權力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權力具有強製性

這種強製性在於企業給了每個層級上的管理者一些資源,他們再通過這些資源強製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這種強製性的好處在於效率高。但它也有個缺點,就是容易造成下屬對權力的抗拒。因為人的本性是希望得到尊重的,沒人甘願自己被呼來喝去,即使他拿著你的薪水。這樣一來,權利的強製性就是一把雙刃劍。

權力具有潛在性

用權力給員工施加壓力,靠下命令來布置工作的做法並不可取。權力隻有潛藏在那裏不用的時候,其威懾力才是最佳的。

從本性上講,人對權力是抗拒的。你一次用,他可能尊重你,把事情辦完了。兩次用的時候,他就跟你推了:我手頭還有別的事,我這忙著呢,你看能不能讓別人去做,……說不定時間長了,還當麵跟你頂。

很多管理者平時對員工要求很嚴,一點小錯都不能容忍,但員工真犯了錯,要進行處罰的時候,他卻又不能執行。這就是不該用權力的時候濫用,該用權力的時候又不用,這樣在下屬麵前是沒有威信的。

真正的領導人往往是不怒而威的。平時和藹可親,但在決定性階段他則是當斷即斷,毫不猶豫!

因此,權力一定要用在關鍵時刻。

權力受職務影響

權力都是與職務相連的,所以叫職權。一是說明權力的大小受職務大小的限製。你不能超出你的職務行使某種權力,也不能在你的職務範圍內不行使這個權力。用多了叫濫用權力,用少了叫不負責任。二是你有多大的權力就有多大的責任。當你是一個管理者時,不光意味著權力,更意味著責任(和職務相關的責任)。

因此,目前很流行一種“權力5戒律”的說法,相信也能帶給你一些關於權力究竟意味著什麼的啟示:

1.權力不能帶來激勵

人的需求是內在的,你用權力不能夠激勵它,因為不一定能滿足他的需求。很多經理人會說,誰說我不行,年末的時候,我給他紅包,他不是對我千恩萬謝的嗎。實際上你知道下屬在想什麼?他們會說,這是我應該得的,甚至還有人會說,早該給我們了,本來按季度發,現在到年底才發,你們省多少錢啊。

2.權力不能使人自覺

權力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有可能你的意願剛好是別人想做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是你的意願跟別人的不一樣。迫使別人做事情怎麼能帶來自覺呢?

3.權力不能使人產生認同

有些經理一拍桌子:就這麼定了!一次兩次有效果,時間長了,下屬就跟你軟磨硬泡了,甚至當麵跟你頂撞。原因很簡單,權力不能使人產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