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和你在一起(1)(1 / 3)

大家都知道,人力資源是現代企業的重要資源,也是企業發展的最關鍵的因素,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下屬能夠盡心盡力地工作,每一個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把工作當作自己家的事情一樣用心去做。

但是,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時給了員工足夠多的薪水卻並不一定能使他們安心的工作,反而一些非物質的東西卻往往能留住人心。在《大宅門》中,白文氏對待百草廳的夥計們熱情關懷,真誠鼓勵。有時隻是一些不經意的話語,都讓夥計們覺得倍感溫暖,使得在百草堂最為艱難的時刻,這些寶貴的人力資源都沒有喪失掉。

善用激勵的杠杆

沒有二位的照應,“南記”有今天?

——白文氏

白文氏之所以能獲得人心,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她從頭到尾並未把這些夥計當作是下屬、是外人,而是讓他們感覺到他們同百草堂、白家是在一起的,他們是百草堂的一分子,也是白家不能缺少的一員。

其實這一點從管理學上來講,就是因為白文氏充分運用了合理的激勵機製。那麼什麼是激勵,如何合理的運用激勵機製,使員工感覺企業和管理者是和他們在一起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激勵的概念,激勵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內容,它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激發人的行為的心理過程。激勵這個概念用於管理,是指激發員工的主動性,也就是說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努力去完成組織的任務,實現組織的目標。

因此,企業實行激勵機製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確地誘導員工的工作動機,使他們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滿意度,從而使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繼續保持和發揚下去。由此也可以說激勵機製運用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企業興衰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運用好激勵杠杆也就成為各個企業麵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般說來,激勵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類。

物質激勵是指通過物質刺激的手段,鼓勵職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正激勵,如發放工資、獎金、津貼、福利等;負激勵,如罰款等。物質需要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是人們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基本動因。所以,物質激勵是激勵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國企業內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激勵模式。

但是有句話說得好“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有些企業經營者也一味地認為隻要獎金發足了就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其實在實踐中有些情況下這種辦法既耗費了巨資,預期的目的也未必能達到。職工的積極性不高,反倒貽誤了組織發展的契機。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事實上人類不但有物質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麵的需要,美國管理學家皮特(Tom Peters)就曾指出“重賞會帶來副作用,因為高額的獎金會使大家彼此封鎖消息,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整個社會的風氣就不會正。”

因此企業單用物質激勵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須把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在二者的結合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創建適合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業文化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機製,隻有當企業文化能夠真正融入每個員工個人的價值觀時,他們才能把企業的目標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因此用員工認可的文化來管理,可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動力。

製定賞罰分明的激勵機製

激勵製度首先體現公平的原則,要在廣泛征求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出台一套大多數人認可的製度,並且把這個製度公布出來,在激勵中嚴格按製度執行並長期堅持;其次要和考核製度結合起來,這樣能激發員工的競爭意識,使這種外部的推動力量轉化成一種自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再者在製定製度時要體現科學性,做到工作細化,企業必須係統地分析、搜集與激勵有關的信息,全麵了解員工的需求和工作質量的好壞,不斷地根據情況的改變製定出相應的政策。

多種激勵機製的綜合運用

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激勵機製,例如可以運用工作激勵,盡量把員工放在他所適合的位置上,並在可能的條件下輪換一下工作以增加員工的新奇感,從而賦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戰性,培養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