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吳國正和越國開戰,吳王將戰期定在寒冬臘月,並向越國發起水戰。因為吳國有此秘方,將士們在水戰中手腳可以不皴不凍,所以戰鬥力很強,最後,一舉擊敗越國。
這個人因為向吳王獻秘方有功,被吳王封地封侯,享受榮華富貴。
講完這個故事,莊子告訴惠施:“你那個大葫蘆也是一樣,你怎麼就認定非要開瓢呢?如果保持一個完整的葫蘆,你把它綁在身上去遊大江大湖,它發揮的作用不是更大嗎?”
莊子的話太有道理了。不論遇到什麼問題,隻要能換個角度思考,解決的方法就會多一些。通過上麵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
第一,慣性思維有時會讓人走進死胡同。
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維習慣,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思維瓶頸),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會製約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特別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會讓人走進思維的死胡同,就難免會犯“以點概麵,以偏概全”的錯誤。
第二,遇到問題多聽聽同事的意見。
當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當事的員工可能是“身在廬山中”,看不清事情的全貌。如果能聽聽其他同事的意見,可能會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因為大家對廬山的感覺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個人看那個大葫蘆,就隻能順著“劈開當瓢用”的思路去想。而多一個人提建議,就多了一個分析問題的角度,大葫蘆就多了一種用途。
第三,必要時,可以請領導給點意見。
領導比我們的工作經驗豐富,看問題站的角度也高,聽聽他們的意見,可以讓我們問題思考得更周全。
能多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就多一條分析問題的思路,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思考的係統性。係統思考問題的方法也是企業比較重視和強調的,因為係統思考強調的是站在全局考慮問題。要把一個問題放在係統中進行研究,反對就事論事。這種思考方式對企業的發展更為有利。現在就分享一下如何進行係統性思考。
第一,整體性思考。
這要求我們在分析、處理問題時,始終從整體來考慮。
整體思考可以重視局部,但局部問題必須在整體觀指導下得到有效解決。
第二,結構性思考。
因為係統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這種結構組合是否合理,對整體影響很大。
和日本的高端企業管理人士打過交道的人都清楚,日本的企業管理者對結構性思考特別注重。有一次,我和日本索尼公司兩個本部長一起研究一家企業的工藝流程設定。
播放流程幻燈片展示第一步和第二步時,索尼公司兩個本部長問了一些相關的問題就保持沉默了。當幻燈片展示到第七步、第八步時,他們要求停止幻燈片播放,開始詢問第七步、第八步和第一步、第二步之間存在的聯係。可見,他們是多麼地注重結構性思考。
用結構性思考法分析問題,能讓思維更清晰,條理更分明,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第三,要素性思考。
整體是由要素構成,整體運行不正常,說明是某些要素出了問題,我們要學會對各個要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保障整體的正常運營。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要學著係統思考問題,兩者相結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效果就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