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思想,才有大事業
智者先行一步,愚者十年難追。思想與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有多大的思想,就有多大的事業。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廣闊的視野,不追求一朝一夕的成功,耐得住寂寞和清貧,按照既定的目標,始終堅持下去,到最後,你一定會獲得成功,會對社會作出貢獻。
提到2001年的亞洲首富孫正義,大家可能都不陌生。23歲那一年,他得了肝病,在醫院住院期間,他讀了4000本書,每年讀了2000本書。他大量地閱讀,大量地學習。
在出院之後,他寫了40種行業規劃,但最後選擇了軟件業。事實上,他的選擇是對的,軟件行業使他成了亞洲首富。
選好行業之後,他開始創業。創業初期,條件艱苦,他的辦公桌是用裝蘋果的箱子拚湊而成的。他招聘了兩名員工。有一次,他和兩名員工一起分享他的夢想,他說:“我25年後要賺100兆日幣,成為亞洲首富。”這是孫正義的夢想,但在兩名員工看來卻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對孫正義說:“老板,請允許我們辭職,因為我們不想和一位瘋子一起工作。”
事實上,孫正義的夢想實現了,他成了亞洲首富。有一句話這樣說道:“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就是說,假如目標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會得其中;而當你把目標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就隻能得其下了。由此,我們不妨把目標定得高一些,因為願景所產生的力量更容易讓人在每天清晨醒來時,不再迷戀自己的床榻,有著十足的信心和動力去麵對新的挑戰。
蘋果電腦的主要創始人喬布斯,他的成功和他勇於追求心中的目標是息息相關的。
喬布斯出生於1955年,家境一般,他從小聰明,智慧過人。他讀書很勤奮,善於思考,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但由於經費拮據,幾乎是半工半讀,靠自己在業餘時間打工來賺取生活費。但即使如此,他在1974年還是因經濟所迫不得不中斷了大學學業。
喬布斯中斷學業時,年僅19歲。他進入雅達利電視遊戲機械製造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他的誌向並不在此。當時,微電腦剛問世不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珀蒂諾鎮,一些業餘愛好者正在組織“自製電腦俱樂部”。喬布斯雖然沒有讀完大學,但他已經掌握了不少知識,加上他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對電腦技術頗感興趣。此時,他經過認真思考,認為要幹出一番事業,幹電腦行業是最好的選擇。在當今世界科技發達之時,個人用電腦更是發展的一個方向。於是,他下決心要獨闖天下,在研究和開發個人用電腦方麵大幹一番。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自己的朋友瓦茲尼雅克。瓦茲尼雅克也和喬布斯一樣,因經濟所迫放棄了音樂學業,到一家儀器公司當了設計員。他們平時很要好,誌趣相投,喬布斯說了自己的想法後,他倆一拍即合。於是,兩個人立即著手籌備。
但遺憾的是,他們倆都沒有錢,東拚西湊加起來就隻有25美元。25美元何其微乎其微啊!然而他們就是用這一點錢,買了一個微處理器,喬布斯把父親的修車房作為工作室,兩人便幹了起來。這簡直就像是兩個小孩子在玩遊戲。然而,他們就是憑著這25美元的資本幹起,經過廢寢忘食的奮鬥,終於試裝出一台單板微電腦,把它和電視機連接使用,可以在電視屏幕上顯示出文字和簡單的圖像來。
他們為自己取得的這一小成果而感到高興,便把這台個人用微電腦送到“自製電腦俱樂部”展示,受到熱烈的歡迎。他們信心十足,接著就試製出一小批公開出售,誰知竟然非常搶手,有一家電腦商店,一次竟向他們訂購了350台。這給他們帶來了發跡的機會。
從此,他們雄心勃勃,把自己一切可以變賣的東西全都賣掉,換取了2500美元作為資本,再向當地的一家商店買了一批零件,用29天的時間,就創立了一個小小的微電腦公司。為了紀念喬布斯在半工半讀的歲月裏曾在一個蘋果園裏工作過,他們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公司”。後來,“蘋果電腦公司”成了美國一家大的電腦公司,而喬布斯則被譽為“電腦神童”,是個人電腦的開發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