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2 / 3)

“最初在紐約,一切都那麼艱苦。《教父》是當時的一部大片。而我連個群眾演員的份兒都混不上。於是我對那些試鏡、走台都失去了興趣,一心一意地去寫。為了集中注意力,我幹脆把窗戶塗成了黑色。初步的練習是從看電視開始的,我看完一出戲,去體味、吸取其中精華部分,然後寫出同類型的一幕,作為練習。漸漸地,我知道該怎樣去創作一個劇本。那時的我相當高興,寫了一大堆劇本,也賣出去幾部。我愛上了這種生活。人們總是在試鏡時拒絕我因為我的眼瞼下垂,因為我的聲音太過低沉。既然我無法改變自己已有的外部形象,我總有能力去修改潤色自己創作的劇本吧!”

在拿到第一筆稿酬之前,史泰龍生活的來源是一個又一個的零工:在動物園清洗獅子籠,送比薩餅,幫助別人釣魚,在書店幫人照看書攤以及在電影院當領座員。寫作的同時,史泰龍也開始在百老彙外圍劇院裏找到了一些臨時性的小角色,並曾出現在伍迪-艾倫的《香蕉》一片中。可是這些斷斷續續的表演經曆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機會,沒有一位影迷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就在這時,西爾維斯特遇上了薩莎-紮克,兩人共生情緣。1974年,史泰龍與這位年輕的劇院領座員結婚。這時,他已經下定決心到加利福尼亞去尋找未來。《洛奇》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誕生的。“我來到好萊塢,住在一間破敗的汽車旅館裏。有天晚上,我意外地看了一場電視直播的拳賽,由穆罕默德-阿裏對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拳擊手查克-威普勒。這個威普勒在阿裏的鐵拳下居然支撐了15個回合,拳賽一結束,我就找到了創作新劇本的靈感。然後我隻用了三天時間便寫就了這個劇本:一個叫洛奇的業餘選手,由於偶然的機會、與世界拳王對抗而一戰成名。一個地道的美國式夢想。”一些精明的製片人自然看好這個劇本,但史泰龍堅持自己當主角,這一來令製片商們猶疑不定。幾經輾轉,史泰龍終於找到了一個支持者,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以內就柏完了。誰也沒想到,《洛奇》成了好萊塢電影史上一匹最大的黑馬:在1976年,這部影片票房突破2.25億美元,並奪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在頒獎儀式上,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讚歎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洛奇》的橫空出世絕非偶然,事實上是史泰龍創造了洛奇。他寫活了這個人物,並且寧可拒絕米高梅公司的高薪酬金,也要自己主演此片,充分展示了他內心深處的“英雄情結”。史泰龍的生活經曆與洛奇十分接近,在創造出洛奇的同時,他也成為了好萊塢的洛奇。

“洛奇是我攀登的第一座高峰。奧斯卡獎在我的事業中來得這麼早,真是出乎意料。”而“幸運女神”的來臨,與他母親的星相卜測完全吻合。難道冥冥中真有一種力量在主宰著一切嗎?銀幕上的洛奇通過努力獲得了成功,銀幕下的西爾維斯特也通過努力獲得了成功。1982年的夏天,他舒適地坐在比弗利山上的大別墅裏,享受看生活。此時的史泰龍,已經是一位成功而富有的大明星了。他才35歲,而《洛奇》第三集正在全球公映,場麵極為火爆,這一次他打敗了蘇聯人當然是來自蘇聯的拳手。洛奇已經是國際性的知名人物,一位西方世界的冷戰英雄。他有理由,也有條件來享受物質生活。但是,史泰龍的不幸又一次開始了:他3歲的次子塞爾台奧得了憂鬱症,一種心理上的殘疾。“我聽到醫生的診斷時,隻覺得極其憤怒。我不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如此地虐待我和我的兒子?我被欺騙了!如果上帝要懲罰我,那麼就拿去我的一隻手,甚至我的生命,為什麼要降罪在無辜的孩子身上?難道是因為我說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除了為兒子竭盡全力以外,事業成功的史泰龍感覺到了一種空前的,無法言喻的悲憤與失敗。這種複雜的心理直接影響到他與薩莎的感情,1985年,兩人婚姻到了盡頭。-

同年,史泰龍又在公眾矚目之下與來自北歐,年僅18歲的模特兒布莉吉特-尼爾森步入了教堂,這段婚姻隻維持了18個月。“我想自己的心理快要崩潰了,”他垂頭喪氣地說著,“你與一個不幸福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覺得他永遠也不會去尋找真愛,這種生活怎能過下去?”西爾維斯特對這段短暫的生活隻有痛心與內疚,他自己遭遇不幸,又將不幸施加到了別人的身上。兩次婚姻的失敗,將這位英雄打入了另一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成功則變質”的典範。人們把他與歐陸的花花公子阿蘭-德龍相提並論。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的生活放蕩不羈,與各種模特兒、演員頻頻約會,成為好萊塢報上花邊新聞的主角。昔日的英雄沉醉在酒色之中,很難再控製自已的命運了。然而約翰-蘭博使史泰龍的事業登上了另一個高度。好萊塢的電影在沉寂了數年後,又憑借《第一滴血》為先鋒,開始橫掃全球。蘭博這個越戰英雄,從曆史角度來看,並不是個明事理、有大局的清醒人。但蘭博迎合了當時強硬的裏根主義,迎合了美國人的大國沙文主義意識。同時影片的博殺激烈,伴以高節奏的風格,是娛樂片的上乘之作。我們看到的這一個史泰龍,是反叛、反叛再加反叛。他個性強烈,永不低頭、或許這正是史泰龍自身性格以及對現實生活不滿的真實流露。

《洛奇》與《第一滴血》為好萊塢帶來了20億美元的票房收益,這兩套“錢”出不窮的係列電影使史泰龍從奧斯卡獎的提名者,變成了一棵如日中天的搖錢樹。可是。盡管他大紅大紫、呼風喚雨,史泰龍總想在表演藝術上有所突進。於是他也和許多其他影星一樣,另辟蹊徑。可是等待他的卻是一連串的失敗,人們不想看到個穿西裝、打領帶的史泰龍,他以前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經將史泰龍鎖定在反叛的動作人物的範圍內。呆板的臉部表情,使他無法像後來者施瓦辛格一樣去表演喜劇片,這是勤奮和努力都改變不了的事實。回到動作片的史泰龍仍然如魚得水,成功之作源源不斷:《眼睛蛇》、《越獄》、《毀滅者》、《水晶》、《飛越顛峰》、《世紀影院》、《德拉德法官》、《炸彈專家》直至1997年的《警察蘭德》和《追殺者》。《飛越巔峰》一片使史泰龍拿到了1500萬美元,創下了當時的世界紀錄,在這部影片中,史泰龍飾演一位長途貨車司機,為了重新得到兒子而拚盡全力,並且意外地獲得扳手腕冠軍。這是他個人表演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尤其是他與小演員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摯讓無數影迷流下了眼淚。《炸彈專家》是他與紅極一時的莎朗斯通合作的一部動作片,電影情節雖然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兩位大牌明星的激情戲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已經無暇來一部部回憶這些動人的影片。或許史泰龍的表演還有些可改進之處,但他實在是一個全心投入的好演員,隻要你看過《越獄》中那位忍辱負重,在絕境中奮起一搏的囚犯;《飛越揚峰》裏那位親情洋溢、熱愛生活的卡車司機父親;《眼鏡蛇》裏那位嫉惡如仇、大智大勇的理想主義者,你會覺得史泰龍這種幾乎不用演技的、樸素的表演風格才是最能得到觀眾認同的。他根本不是在“演戲”,隻是在表現自己,“英雄情結”已經從史泰龍潛意識中躍上了銀幕。

幸福婚姻

生活的失意,換來了事業上的豐收。步入中年的史泰龍,終於走出了那段惶恐、雜遝的生活,重新麵對一切。“在第二次婚姻失敗後,我感到傷心、孤獨。有段時間、我很放縱自己,不再相信有什麼長久的、真正的愛情存在。但是,生活教育了我,這種感情是有的,雖然少而又少,可能在每個人生命中隻有一次。如果能遇上兩次,那你就是最幸運的人了。我唯一慶幸的是,當我遇上這段情感時,我還不是太老。”此時的西爾維斯特,似乎已經從傑莉弗-弗拉文身上找到了感情的歸宿。他們九年前就相識了,那時傑莉弗是個模特兒。1997年5月,他們在倫敦正式結婚。“第一次見到她時,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尋找著的是什麼,”史泰龍這時終於幸福地笑了起來,他那種奇怪的笑容真的能夠感動上帝,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我覺得對她的愛每分每秒都在增長。”可是,生活的第二次打擊接踵而來,剛剛出生的女兒患有先天性心髒病,1997年的夏天,才10個月大的索菲婭不得不接受了一次大手術,來修補心房上的漏洞。所幸的是,孩子度過了這個難關,史泰龍的家庭終於度過了又一道難關。“這個孩子,”他的語音有些顫抖,“我第一眼看見她就知道自己願意為她去死。在手術前我就說過,隻要她能平安做完手術,她就永遠學不會走路,因為我絕不會把她從懷抱裏放下來。”“現在,我終於知道了自己奮鬥一輩子是為什麼。我哪兒也不會去了,我的一切就是這個家,我愛我的妻子和孩子,全心全意。“我很幸福,幸福得無法形容,”他又笑了起來,“我得到了許多機會、也曾失敗過許多次,但我從挫折中學會了成功。這便是人生,我也許打了許多敗仗,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