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三顧茅廬(1 / 2)

劉備為什麼大費周章、屈尊去尋求一個謀士?

在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時,路過一酒家。在酒家中,劉備有這樣兩句話:

“若無大賢大智、運籌帷幄之人,光憑廝殺怎能安天下?”

“若無賢人相助,你我兄弟三人當初結拜所立誓言,何以實現,有何大業可言?”

劉備所言,似乎是為了尋找大賢輔佐自己建立一番大業、治國安天下!果真如此,劉備一定是胸有大誌之人。劉備有沒有雄圖大誌?我們來看另外幾個場景。

場景1:在徐元直要去許昌救母,回馬像劉備推薦諸葛亮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劉備:“先生此去,我心已灰。”

徐元直:“使君,此言差矣。若是這樣說,元直倒是鐵心而去,無所顧念已。”

劉備:“元直,玄德之言確實肺腑啊!”

徐元直:“使君仁慈之心,元直自是知曉。但是使君大業未成,竟說出此話,令元直灰心已。”

這段對話,可以做兩種理解。1:劉備胸有大誌,說了違心的話,借此感動徐元直留下他。2:劉備確實沒有大誌,所說的話不說是絕對貼合自己的真實感受,至少很大程度上表現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僅憑這個場景還無法下結論,再看場景2。

場景2:諸葛亮隨劉備等人回新野後,諸葛亮在操練軍士。此時劉關張三人來到。劉備對諸葛亮說:“軍師出山以來,謀劃策略、操練人馬,甚是辛苦。備結小帽一頂,以盡心意。”

諸葛亮說:“主公是否無有遠誌?結小帽聊以消遣!”

劉備說不出話來,場麵很尷尬。還是張飛以諸葛亮無禮,反駁了諸葛亮,這才解圍。

場景1和場景2連起來看,已經可以確定劉備胸無大誌。這裏要解釋一點,就是劉備在荊州時,幾次向劉表借兵攻打許都,也就是攻打曹操。曹操陣營都認為劉備誌向不小。在後文中劉表的妻子對劉表說‘劉備在魯南被曹操打敗後,無人敢收留他。’這解釋了劉備為什麼多次請求進攻許都的意圖。諸侯畏懼曹操,尚若收留劉備,責得罪曹操。但劉備要尋求一個棲身之所,怎麼辦?隻能是打腫臉充胖子,請兵攻打許都。表示自己有能力對抗曹操,讓收留他的劉表安心。劉備幫劉表平定叛亂後,在劉表麵前誇讚關張和趙雲。在跟劉表談論廢長立幼時,劉備說自己‘尚若有基業,諸多碌碌之人不足慮。’劉備隻想讓劉表感覺自己有能力(這句話也給劉備帶來災禍!)。殺了車胄劉備自己有徐州之地時,都怕得罪曹操,更何況屈居別人之地。還有幾件事也可以看出劉備並無大誌。

事件1:在平定張角之亂後,劉備得了一個縣尉之職。後來,督郵來到劉備處。在督郵和劉備第一次談話時,督郵用委婉的言語向劉備索要賄賂。劉備離開督郵,見到關張二人。

關張問劉備是否督郵是否為難過他,是否索要過賄賂。劉備說:“言語之間已露微詞,為兄給他來個裝聾作啞不明就裏……”督郵第二次見劉備時,明顯已經是尋釁找茬。劉備雖然態度強硬,卻依然一一回應了督郵的問題。劉備為了一個縣尉之職,‘裝聾作啞’,麵對明顯的侮辱挑釁,也不敢懲治督郵,可見劉備並無大誌。

事件2:劉備與孫仁結婚後,劉備竟然不思回荊州。

事件3:劉備自桃園結義後,到赤壁之戰前,都沒有想過要去攻城略地。

劉備並無大誌,那麼去拜訪大賢的目的就不是為了他所說的“安天下”“實現三人結拜之時所追求的大業”。本人看完整部電視劇後,認為劉備尋求大賢的真正目的,是因為劉關張三人關係緊張,劉備壓不住關張二人。在得到徐元直之後,劉備感到在關張二人和自己之間安排一謀士,可以擺脫關張二人對自己的不滿,壓製這二人。

闡述一下在三顧茅廬前,劉關張三人關係上的變化。

從三人結拜後,關張二人一直追隨劉備。雖然,在劉備被曹操打敗後,三人短暫分離一段時間。但分離之時,三人一直想著重新團聚。雖然三個人有著不離不棄之心,但不離不棄不代表三人相處融洽,而且不離不棄也是因為三人結拜並且三人重信義的緣故。我們看一下三人相處的怎麼樣。先看兩個場景。

場景1:‘黃巾之亂’初:在幽州城外發布的‘募兵告示’前,劉備歎息了一聲,於是遭到張飛的一頓訓斥。此時,劉備和張飛並不相識。

場景2:在張飛的家中,劉關張喝酒暢談時。劉備總是歎息,張飛說劉備“你這人真不痛快!”

上麵兩個場景不僅在表現張飛快人快語的性格,還可以看出劉備和張飛兩人性格上不相容。不相容的性格必然會出現一些不和睦的事情。

場景1:‘黃巾之亂’平定後,劉關張在雨中的對話。

張飛:“大哥,你難道……?”“真窩囊!”不知道張飛是覺得劉備這個人窩囊,還是說劉備隻能得個縣尉這件事窩囊。這是張飛第一次說劉備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