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關羽(1 / 2)

關羽的狡猾和諸多小心思,都可以從羅貫中細致的描寫和諸多安排好的鮮明對比中解讀出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分析劉關張徐州兵敗分散後,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再次相會這段時間裏,關羽的所作所為。

簡單回顧一下事情經過:曹操來攻打徐州,劉備與張飛夜襲曹操營寨失敗,後三人分散。這時,關羽還在防守下邳,中了曹操謀士的計謀,被困在土山上。這時張遼來說降關羽。關羽說:“……吾今雖處絕地,視死如歸。汝當速去,吾即下山迎戰。”關羽是否真的視死如歸,要為了桃園結義而去死?關羽是否真的非常重視桃園結義的情誼?

我們來看一段原文描述

“操聽其謀,即令徐州降兵數十徑投下邳,來降關公。關公以為舊兵,留而不疑。

次日,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於城下辱罵。關公大怒,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

劉備張飛失敗後的降兵來到關羽這,關羽知道劉備張飛戰敗,竟然不出城相助,等到第二天還是不出站。隻是因為無法忍耐對麵的辱罵才出戰的。關羽對自己性命的重視應該是大於桃園情誼的。

那麼關羽為什麼還要說這樣的話、表這樣的姿態出來?

在此之前,曹操曾與劉備共同討伐呂布。呂布與手下被擒住後,呂布向劉備和曹操求情,希望討得一線生機,反而被曹操下令處死。呂布在被拖出去的時候,大罵不絕,這時,碰上了被曹操手下押送而來的張遼。張遼見呂布如大罵,說了句:“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張遼是否視死如歸?在曹操處決呂布前,已經處死了呂布的兩個手下,一個是高順曹操問他有什麼話,高順什麼也沒說就等著死了,毫無疑問,高順是一個真的死則死爾的視死如歸之人。另一個是陳宮,曹操有意要放了他(陳宮之前救過曹操),陳宮還是主動赴死了。如今,曹操還沒問張遼,張遼就先開口了,而且張遼這句話明顯在貶低呂布,拔高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對自己的主子說出這種貶低的話,怎麼能算是忠義?一個不怕死的人,在臨死前說些給自己貼金的話做什麼?而且還跟曹操說了諸多表現自己視死如歸的話,原文如下:

“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麵善。”遼曰:“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你原來也記得。”遼曰:“隻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

忠義卻說出欺主的話,視死如歸卻拚命往自己臉上貼金,表現自己。在曹操說了要重用張遼時,張遼就降了曹操。作者羅貫中通過高順、陳宮與張遼死前表現的對比,是想表現張遼的虛假。可見羅貫中對於忠奸真偽是有很深刻的見解的。

現在我們來看,張遼說服關羽。在關羽說了諸多視死如歸的話後,張遼大笑曰:“兄此言豈不為天下笑乎?”張遼為什麼大笑?引起關羽主意?直接說“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就可以引起關羽足夠重視了。而且“兄此言豈不為天下笑乎?”這句話就很多餘。估計是張遼看到關羽在用當初自己求生的方法,心中暗喜:關羽魯班門前弄大斧。所以才說了這樣一句話。

對於關羽向曹操要求的三事。

第一件事:“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隻降漢帝,不降曹操”張遼對曹操說出後,‘操笑曰:“吾為漢相,漢即吾也。此可從之。”’關羽的這個要求,就如同後來諸葛亮賴掉荊州,卻說是借荊州一樣。掛羊頭賣狗肉,估計曹操在笑關羽‘當了降將還要保名節’的手法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