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作者對劉備三顧茅廬描寫的很細致,也寫出了一些蹊蹺之處。
第一件蹊蹺的事:在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前,徐庶已經去過諸葛亮的茅廬裏見過諸葛亮,並且告訴諸葛亮“……玄德即日將來奉謁,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輔之,幸甚。”劉備第一次來,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明知劉備很快會來,卻不在家中等候。
第二件蹺的事:劉備與童子的對話,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原文(第一次拜訪):
‘一童出問,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玄德曰:“你隻說劉備來訪。”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這段對話,劉備沒有說明是來拜訪臥龍,但童子立馬就知道來這裏拜訪的人,是衝諸葛亮來的。然而,到了第二次拜訪時,卻是這樣:劉備‘到莊前下馬,扣門問童子曰:“先生今日在莊否?”童子曰:“現在堂上讀書。”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但,進去看到的卻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童子為什麼做了這樣一件烏龍事?
第三件蹊蹺的事:原文‘三人回至新野,過了數日,玄德使人探聽孔明。回報曰:“臥龍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備馬。……(幾句對話後)遂上馬再往訪孔明。’這個臥龍崗到劉備所住的新野有多遠。在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此間有一奇士,隻在襄陽城外二十裏隆中,使君何不求之?”劉備經常與劉表商議事情,這個新野離荊襄很近,而隆中離襄陽不遠。不用估算很精準,我們隻要知道路程絕對用不了半天時間就行了。
劉備派人去探聽,回報的人說諸葛亮已經回來了。劉備當天就去了臥龍崗,去了還是沒見到。而且諸葛均說:“昨為崔州平相約,出外閑遊去矣。”探聽消息的人當天得知的消息,劉備當天就到了。卻得到回複為諸葛亮昨天就走了。
把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聯係起來看,真實情況應該是這樣:劉備派人來莊上詢問諸葛亮回來沒,得知已經回來探子便回去稟報。童子告訴諸葛亮劉備派人來問您回來沒。諸葛亮知道劉備馬上就來,但還不想立馬就去見劉備。因為,他擔心第二次就讓劉備見到,自己在劉備心中的身價還不夠。但,直接讓童子告訴劉備自己不在家,會直接惹惱劉備。於是,安排自己的弟弟諸葛均和童子擺了一個烏龍。這樣,劉備第二次也沒見到自己,不僅不會怪罪自己得知劉備第一次來過之後沒在家等候之罪,而且讓劉備感覺這次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似乎離見到諸葛亮不遠了,略有收獲。(在這裏,對諸葛亮的心思作了大量推演。可能會有人覺得我想多了。本人隻想說在整個《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描寫了多件人心思的複雜、縝密和陰暗深邃的事。絕不是現在什麼宮廷劇能夠比的。)
在劉備第三次來拜訪時,張飛說要放一把火。此時原文有這樣的描寫“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裏壁睡著。”這裏的先生就是指諸葛亮。都要起身了,說明已經醒了,外麵這麼吵,還又睡過去了。
醒來問童子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有俗客來否?”偏偏加了一個俗字,非常怪異。不知道有沒有客人來,更不知道客人是誰,哪來的貶低之意?可能我對‘俗’字解讀多了。但前麵種種蹊蹺,確實令人費解。
作者羅貫中並沒有寫出一些明顯的細節讓人可以做出一個判斷——三顧茅廬就是諸葛亮有意安排來提高自己在劉備心中的身價。但,種種蹊蹺事還是讓人覺得諸葛亮有意安排是真。看來在古代,人們就明白送上門的都不值錢,要想提高自己在對方心中身價,就要讓對方舍得自己花費時間、金錢、精力。怪不得當下,很多丈母娘要彩禮要的那麼狠,還要有房有車,的確是為了自己女兒好。
現在回想一下,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前,恰巧遇到了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一陣無與倫比的讚揚,是不是也是諸葛亮之安排,說不準。怕劉備沒見到自己,就不再來了,所以讓司馬徽來劉備這一陣吹噓,增加劉備對自己的期望,增加對自己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