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打開院門,看見院外的石頭上坐著一位老和尚,大嬸見到李安出來,對那老和尚說:“大師,好好勸勸他!”說完便走了。看來是那位大嬸出於好心,將這位方丈大師給請來了。李安雖然認為好笑,但是卻萬分感激。
李安對老和尚說:“方丈大師!在下李安,這廂有禮了!”老和尚說:“公子,你這可是準備進京趕考?”李安說:“正是!不知大師有何賜教?”老和尚擺擺手說:“賜教不敢,老衲我還當向公子請教哩!”李安慌忙施禮說:“大師言重了,大師乃是世外高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修真悟道,大師有問,在下若是知道,必定回答,不談請教二字”。老和尚問:“好好好!公子此去登科,或是金榜題名,或是名落孫山,不知道公子做什麼打算?”
李安說:“孔聖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去若是榜上有名,自當不負朝廷所托,黎民所望,做個清正廉明,兩袖清風的好官。若是榜上無名,也不泄氣,或是再行考取,或是隱居山林野外。師從五柳先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老和尚問:“不知道公子認為眼下世道如何?”李安說:“當今天下魚目混珠,奸佞當權,隻因國運昌盛,尚不為害。此去若能得皇上器重,必定鏟奸除惡,力保天下太平!”說完將拳抱起,以表示誠意。
老和尚看了看連說:“公子手裏拿的可是《神滅論》?”李安猶豫了一下說:“正是!”老和尚問:“想當初範嗔做《神滅論》,駁的眾高僧啞口無言,不知道公子對此有什麼看法?”
李安說:“孔聖曾說:‘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此意正如同那群盲摸象,接觸多少,理解便有多少。所謂的神、仙、佛,皆隻不過是修行的一種境界,而非是修行的最後結果。世人皆在修行,或信神道,或信無神,實則並不矛盾,隻不過是各取所需,各為所用而已”。
老和尚說:“老衲修行了幾十年,方得淺水,聽公子一言,竟也茅塞頓開,不知道公子可否將書借給老衲一看?”李安連忙將書遞過去說:“大師若是喜歡,就將此送與大師吧!”那老和尚將書打開,看了幾頁,又略略翻了翻,然後還給了李安。
老和尚說:“老衲已經領悟了不少!多謝公子了,公子此行,老衲有一言相告。便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說完便起身,同李安告辭。李安送了老和尚一程,便回來到街市上買了晚上做功課所用的東西,然後關上院門,回到屋中。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