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發生的枸杞害蟲有13種,隸屬5目13科,專寄主害蟲有6種,分別為:枸杞負泥蟲、枸杞小跳甲、枸杞木虱、枸杞癭蟎、枸杞蚜蟲、枸杞綠龜甲;多寄主害蟲7種,分別為:二十八星瓢蟲、暗頭豆芫箐、三點盲蝽、茶翅蝽、大青葉蟬、棉鈴蟲、棗尺蠖;枸杞害蟲的天敵有17種,其中蚜蟲、木虱的天敵種類較多有15種,負泥蟲幼蟲天敵1種,尺蛾幼蟲天敵1種;17種天敵中,14種為捕食性天敵,3種為寄生性天敵。

2.2枸杞主要害蟲、天敵的發生規律調查

不同時期枸杞主要害蟲的發生數量及變化曲線:調查結果表明,枸杞生長過程中的主要害蟲有枸杞負泥蟲、枸杞小跳甲、枸杞木虱、枸杞癭蟎、枸杞蚜蟲,現將主要害蟲的發生為害情況分述如下:枸杞負泥蟲在北京1年5代,主要以幼蟲為害枸杞葉片及嫩梢,整個生長季都有為害,以7月下旬至9月底為害最重。負泥蟲幼蟲的取食量非常大,尤其是高齡幼蟲,負泥蟲發生期枸杞葉片殘缺不齊,嚴重影響枸杞生長,為重點防治對象。調查時發現,許多負泥蟲卵不能正常孵化,變黃褐色、隨後幹癟死亡,分析可能是天敵的影響。枸杞小跳甲在北京發生代數不詳,主要以成蟲咬食葉片、嫩梢及花果,整個生長季都有發生,盛發期為6月初至7月初、8月至9月數量下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數量又有上升。

枸杞小跳甲常聚集在葉背為害,喜食幼嫩部位,跳躍能力強,對枸杞生長影響較大。枸杞木虱在北京1年3~4代,以若蟲、成蟲吸食葉片及嫩梢汁液。枸杞木虱產卵盛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若蟲為害盛期為6月,此階段木虱產卵量較大,而若蟲發生數量明顯低於產卵量,從表2分析,枸杞木虱的天敵種類多,發生量較大,對枸杞木虱有較強的控製作用,應注意保護和利用。枸杞癭蟎在北京1年發生5~6代,以若蟎在幼嫩的葉片上致癭為害。為害盛期為4~6月,7~8月蟲口數量較低,9~10月數量又有上升。蟲癭從成癭至破裂約1個月,每個蟲癭內約有癭蟎上百頭,防治關鍵期為蟲癭破裂癭蟎擴散期。枸杞蚜蟲北京地區枸杞蚜蟲的發生期較早,由於天敵種類多、數量大,始終未見大量發生。據調查,在枸杞成蚜遷飛期,1個蜘蛛網上可粘住50頭成蚜。因此,應充分利用天敵資源。

3.結論

3.1北京地區枸杞害蟲有13種,其中對枸杞生長造成威脅的有枸杞負泥蟲、枸杞小跳甲、枸杞木虱、枸杞癭蟎,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否則可造成枸杞減產甚至絕收。由於調查期間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枸杞葉片殘缺不齊,害蟲為害嚴重時,枝條上無一葉片,隻剩光杆,7月份許多枸杞樹葉片脫落,對枸杞產量影響極大。

3.2枸杞害蟲的天敵種類多、數量大,對枸杞害蟲具有較強的控製作用,尤其對枸杞木虱和枸杞蚜蟲,應合理的保護和利用。3.3 農業措施是有效防治枸杞害蟲的重要環節,如枸杞癭蟎多集中在幼嫩部位致癭為害,及時“打尖”、修剪、抽“油條”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蟲口基數,減輕害蟲為害;適時施肥、灌水、鋤草,可增強樹勢,提高枸杞的抗蟲能力。

關於中藥材GAP基地建設若幹問題的探討

郭巧生劉麗。(南京農業大學中藥材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95)

摘要:

建設規範化中藥材生產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因地製宜積極發展優質中藥材生產,為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生產提供質量穩定、無汙染的生產原料,使中藥材生產與中藥工業企業的原料基地、商業企業貨源基地建設結合起來,最終實現規模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這也是目前及今後進行中藥材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本文就如何選擇品種、提高中藥材生產科技含量、製訂有關標準;規模化和規範化中藥材生產基地的組織形式及有關知識產權等問題,探討了有關中藥材GAP基地建設的思路。建設規範化中藥材生產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因地製宜積極發展優質中藥材生產,為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生產提供質量穩定、無汙染的生產原料,使中藥材生產與中藥工業企業的原料基地、商業企業貨源基地建設結合起來,最終實現規模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這也是目前及今後進行中藥材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需求對中藥材生產經營活動的導向作用越來越強烈。發展中藥材生產麵對著複雜的、千變萬化的市場,如何才能牢固樹立市場意識,收集市場信息,認真研究市場,分析市場需求量和價格動態,作出正確的判斷,指導中藥材生產發展,進而建立規範化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呢又如何才能充分發揮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對市場的調控作用呢筆者認為至少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品種選擇問題

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是品種選擇時必須考慮的兩個問題。要取得中藥材生產穩定、長足的發展,必須擁有自己的優勢品種,在此基礎上建立具有一定規模,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藥材商品基地,並實行產業化。近5年內國家應重點抓好人參、地黃、丹參等60個重點優勢品種的產業化生產經營,建立一批產品質量好、科技含量高、產銷渠道相對穩定、具有一定規模並具有經濟優勢的藥材生產基地。爭取用幾年時間,把全國主要品種主要產區的一體化組織建立起來。除以上優勢品種還應該有更好的市場空間,即在保證滿足地方需求的同時定位到全國市場、甚至國際市場。從目前全國中藥材產業和各大中藥材市場的狀況看,很多藥材為供求平衡或供大於求,並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應該把眼光定位於世界,定位於我國進入WTO以後給整個中藥產業帶來的良好機遇上。隨著新世紀“返璞歸真,重回自然”的大潮湧動,天然藥物熱一再升溫。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藥品市場上,天然植物藥的市場交易額已近300億美元,而且每年正以20%的速度增長。中藥市場每年交易額約160億美元,而我國隻占有其中3%左右。可見國際市場尚有很大的拓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