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國外實踐證明西洋參野生栽培確實可行

1997年到美國、加拿大考察發現,美國、加拿大已對西洋參進行野生栽培,並取得成功,產品供不應求,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總之,進行西洋參野生栽培是造福子孫後代,又為西洋參產業發展尋找出路的希望工程。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上分析,西洋參野生栽培投資少,節省勞動力,減少參農勞動強度,並且對滿足人們醫療保健用藥,開發林區經濟,節省外彙,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加入WTO後中藥產業麵臨許多挑戰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吉林省西洋參集團有限公司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和長白山天然藥物開發研究所作用,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和發展西洋參產業,並努力使我國西洋參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西洋參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做出貢獻。

厚樸藥材生產管理規範化技術的研究

斯金平1郭寶林2.(1麗水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浙江麗水,323000。2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

目的:提高厚樸藥材的產量和質量,為實現厚樸藥材生產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提供參考。方法:以作者長期從事的厚樸研究和生產實踐為重點,全麵係統地總結我國厚樸研究成果和生產管理技術,參照國內外《藥材生產管理規範》,研究、製訂既適合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厚樸藥材生產管理規範》。結果與結論:從種子和繁殖材料、栽培、收獲、初級加工、商品分級與包裝、儲藏和運輸、人員和設施、文件檔案管理、質量保證等9個方麵對厚樸的生產管理技術作了全麵具體的規定。

關鍵詞:厚樸;生產管理;規範化;研究

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是我國特有的常用中藥材。長期以來,藥用厚樸主要利用野生資源,由於需求量不斷增加,資源日益減少,先後列入國家二級保護中藥材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同時人工栽培也受到產區政府部門和群眾的普遍重視。但栽培技術落後,林地生產力很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為提高厚樸的產量和質量,滿足中藥現代化、國際化對植物藥品和產品提出的“安全、有效、可控、穩定”的高要求,我們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進行厚樸藥材生產管理規範化技術的研究,現將有關技術報告如下。

1.種子和繁殖材料

1.1品種類型

品種類型決定厚樸的質量,因此,播種材料必須經過植物學鑒定。當前,應大力推廣原產湖北五峰、鶴峰、恩施等地的小凸尖型優良種源,控製原產浙江、福建等中間型品種在生產上應用,停止原產江西、湖南等地的凹葉型品種在生產中應用。從長遠看,應大力開發厚樸的優良子代和優良無性係。

1.2采種技術

厚樸種子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果實成熟時果皮呈紫紅色或深黃色。當果殼微露出紅色種子時立即連果柄采下,過遲果殼開裂,種子散落不易收集。采種時要注意觀察母樹樹葉形狀,嚴格控製不同樹葉類型品種混雜。

1.3種子處理、貯藏和運輸厚

樸種子皮厚堅硬,種子外麵有很厚的蠟質紅色假種皮包裹,播種後不易發芽,播種前必須搓盡外麵的蠟質層。厚樸種子忌失水和發熱變質,因此,播種前應混沙貯藏;種子長途寄送,必須注意通風透氣。厚樸種子呈深黑色,飽滿而有光澤,千粒重140~180克,純度95%以上,發芽率80%以上。不成熟的種子呈灰黑色、黃褐色,無光澤,幹癟浮於水麵,種子處理時應去除。

2.栽培

2.1育苗技術

2.1.1圃地選擇

選擇土壤肥力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水稻田作為圃地。忌土壤黏重板結、排水不良的農田和前作為蔬菜和瓜果的圃地。另外,考慮到造林苗木運輸方便,還應注意選擇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減少運輸環節,降低運輸費用,提高苗木質量。

2.1.2播種

圃地選定後,要及時翻耕,兩耕三耙,10月底第一次翻耕,11月中旬第二次翻耕時每畝施腐熟欄肥1000公斤,11~12月播種,最遲至次年2月中下旬。播種時開溝築畦,為便於管理,一般畦寬120cm,步道(排水溝)寬20cm,深20cm以上。采用條狀點播,每畝播種5~6kg,條距25cm,粒間距6~8cm,每平方米播種50~67粒。種子正常的場圃發芽率達60%以上,每畝產苗1.7萬株左右。2.1.3苗期管理種子播種後3月上旬種殼開裂,種殼開裂至幼苗出土前,可用10%草甘膦水劑250倍,在晴天露水幹後噴霧,加入少量洗衣粉能提高除草效果;5月中旬90%以上的苗木出土,苗木出齊後可用選擇性除草劑果爾等化學除草,7~9月為苗木速生期,占全年生長量的80%以上,進入速生期後一般不必除草。施足基肥的圃地,一般不必進行追肥,當年苗高也能達到40~60cm。但苗期管理必須及時排灌,雨後及時排水,7~8月幹旱季節要適時灌溉,抗旱保苗。2.1.4苗木等級標準厚樸苗木高度與幼樹生長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特別是苗木過高反而降低造林成活率,因此厚樸苗木的適宜高度應從便於起苗、運輸和定植等生產環節來確定。山地造成林苗木高度50cm左右比較適宜。苗木地徑對造成林成活率和幼樹生長有一定的影響,但苗木地徑大於0.8cm時,這些影響就基本消失。因此,優等苗木地徑的下限大於0.8cm即可,培育該規格苗木的最佳留苗密度可控製在1.7萬株/畝左右。

2.2造林

2.2.1造林地的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有機質的山地或田旁種植。不能在被重金屬、農藥和其它工業化學產品等殘留物汙染的土壤中種植。

2.2.2整地與定植

根據厚樸的淺根性和早期速生性等特點,在選擇宜林地的基礎上,應十分重視整地質量,緩坡采用全墾,陡坡宜帶墾或塊墾。不論采取全墾還是帶墾,厚樸造林都應采用穴植,挖40~60cm見方,深30~40cm的定植穴,穴底要平,定植時先在穴中回填部分表土,然後把苗放直,回土,一提一踩,再回填表土。這樣能使根係舒展,提高造林成活率。由於厚樸苗木基部萌蘖能力強,故應適當深栽,一般以苗幹入土10~15cm為宜。

2.2.3造林密度

選擇合理的造林密度是速生豐產優質的關鍵措施之一。各地應根據當地條件、經營水平和經營目的,選擇合理的造林密度,每公頃控製在1500~3000株,立地條件好、經營水平高、林糧套種的稍疏,反之稍密。2.3撫育管理定植後頭3年每年2次中耕除草,每年5~8月生長高峰期之前進行首次撫育,9~10月雜草種子成熟前進行第二次撫育,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林糧(藥)間種,以耕代撫。通過撫育,使林地疏鬆,有利於根係生長發育,實現早期速生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