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刹怎麼喝溫茶?”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了一口連忙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啊。”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聽後,又吩咐小和尚說:“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氣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令人望而生津。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醇厚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整個禪房裏彌漫開。釋圓這樣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來清香撲鼻,喝來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於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複幾次,茶葉沉沉浮浮,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春的幽靜、夏的熾熱、秋的豐盈、冬的清冽。茶的味道也能得到真正的釋放。世間芸芸眾生,也和沏茶是同一個道理。沏茶的水溫度不夠,就不可能沏出散發誘人香味的茶水;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練內功,燒一壺沸水,切不可浮躁。”年輕人聽後默然不語。
許多人一遇到挫折、坎坷,首先不是去反省自己的努力夠不夠,而是先抱怨生不逢時,遺憾沒有生在一個好的環境裏,沒有給自己一個公平合理的平台去打拚。可是,這樣的一顆心就如同在溫水中浮起來的茶葉,隻能漂浮,卻沏不出自己的香味。
所以,年輕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就要沉下心來苦練內功,因為隻有功力到了,一切問題才能解決。用吉祥上師的話來說:“麵對人生的不如意,一個人所要做的就是盡量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部分。”簡而言之,人生的很多不圓滿隻能由自己去化解。就像那句俗語所說:自己的夢總還是得自己圓。我們隻能在拯救自己的同時,用努力和誠意來打動上天。而所謂“自助者天助”,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這個世界總是這樣的:有一些人在披荊斬棘、風餐露宿中發現了隻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而有些人卻隻能守著一壺溫水,抱怨茶味不香。對於人們來說,該如何選擇,恐怕是不言而喻的吧。
底線哲語
年輕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就要沉下心來苦練內功,因為隻有功力到了,一切問題才能解決。
【在適度的開放中嚐試改變】
我們知道,蛹化成蝶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蝶變”的時候,完成一次蛻變,讓世界大吃一驚,但其中的疼隻有自己知道。
有時候,因為怕痛或嫌“化蝶”的過程過於漫長,有些人在麵臨“蝶變”時開始嚐試走捷徑。比如借助外界的力量幫忙撕開束縛自己的“老繭”,這當然能使我們在短時間內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卻縮短了我們的奮鬥曆程,刪減了“蛻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導致蛻變失敗,從而喪失了飛翔的能力。
如果說蝴蝶自我蛻變是一種勇敢的嚐試,是對生命的渴望和挑戰,那麼在外力幫助下的蝴蝶的蛻變則是一種保守的行為。不敢接受挑戰,不敢自我超越,即使成功,也是一種假象,經不起碰觸,一旦被殘酷的現實刺穿,它就隻剩下老壞而愚鈍的外殼。
從青澀的應屆畢業生搖身變成央視的名主持,從遠涉重洋的學子到紀錄片的製作人,從鳳凰衛視的名牌主持到陽光衛視的當家人,楊瀾的身份、角色一直在變化。
1994年,楊瀾獲得了中國第一屆主持人“金話筒獎”。也就是在這一年,事業如日中天的她突然離開“正大綜藝”,留學美國,震驚了很多喜愛她的觀眾。對於離開央視的原因,楊瀾說:“主持人這個行當有某種吃‘青春飯’的特征,我不想走這樣的一條道路。我相信,如果一個人不充實自己的話,前程將是短暫的。”
1997年獲得碩士學位回國後,楊瀾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開創了名人訪談類節目“楊瀾工作室”,並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那段時間,她主持的節目在華語世界觀眾中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鳳凰衛視的兩年裏,楊瀾拓寬了自己的職業視角,她不僅積累了各方麵的經驗和資本,同時也找到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1999年10月,楊瀾突然宣布離開鳳凰衛視中文台。這次的離開給人們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比上次巔峰之時離開“正大綜藝”更讓人們吃驚和關注。楊瀾對此的解釋是:“離開鳳凰的原因隻有一個,在事業與家庭的選擇中,我選擇家庭。”
2000年3月,在所有媒體沒有意料到的時候,楊瀾突然發布了和丈夫吳征收購良記集團並將之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的消息。在新聞發布會上,她胸有成竹地提出了打造陽光文化傳媒的計劃,對於電視市場的未來前景也做了精心的描述。
2003年,楊瀾宣告陽光衛視創辦失敗。但是楊瀾並沒有放棄傳媒人士的角色,她和東方衛視、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合作,主持“楊瀾視線”、“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等節目,並多次參與北京奧運會的重大活動。
楊瀾說過,這些年,有太多的遺憾,唯一對自己滿意的,就是一直在追求改變。寧可在嚐試中失敗,也不在保守中成功——楊瀾的經曆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解。
在開放中嚐試改變,即使失敗也精彩。蝶變,就是一次次突破想象——包括自己的想象,然後去追尋更高、更遠、更燦爛的天空。
在未來的社會中,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以為是,以及自我設限的人,根本不可能適應社會,甚至生存都會成問題。變,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而不變的,是心中超越自我的渴望。
作為很多人的“榜樣”,楊瀾更多的是帶給我們一種啟發:哦,原來人生可以如此美麗精彩。我為什麼不試試呢?
底線哲語
在未來的社會中,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以為是,以及自我設限的人,根本不可能適應社會,甚至生存都會成問題。變,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而不變的,是心中超越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