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不顧大局,就會“出局”(2 / 3)

談到為危機做準備,“諾亞方舟”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麵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危機,我們隻有未雨綢繆,隨時做好應對的準備,才能在危機到來之後應對自如。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將很多企業推上了考場,它們隻能倉促應試。對此,驚慌失措者有之,無計可施者有之,反應遲鈍者有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摩托羅拉公司麵對“非典”的威脅則應對較為自如。其原因在於,摩托羅拉公司早就根據自己所處的行業特點和多年的海外實踐經驗,建立起一整套危機管理計劃,危機管理已成為其管理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盡管與其他危機相比,“非典”有許多特殊之處,但摩托羅拉公司隻需要對原有應對自然災害或突發事故的危機管理計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就可以很快將已有的危機管理計劃移植到“非典”的預防與處理上,很快建立起相應的危機反應機製。

危機管理一直是摩托羅拉公司的重頭戲。摩托羅拉在全球各個分公司都設有專門的危機管理小組,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各部門都有人員參加;每年摩托羅拉公司都會組織一次針對各種危機的演練,研究當危機來臨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長期以來對危機管理的重視,使摩托羅拉中國公司得以順利度過“非典”時期,整個公司的業務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2003年的“非典危機”對那些沒有提前打造“諾亞方舟”的企業來說,打擊是巨大的,生產停頓,業務萎縮,其中不乏一部分實力薄弱的企業倒閉破產,而提前準備好的摩托羅拉公司卻在生產和業務上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我們在麵對人生問題時也該如此,凡事都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危機和突發事件的準備。未雨綢繆是人生的一種大格局。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在問題出現之前、在其演變為危機之前解決問題,唯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順利度過危難,獲得成功。

底線哲語

未雨綢繆是人生的一種大格局。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在問題出現之前、在其演變為危機之前解決問題,唯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順利度過危難,獲得成功。

【遠見決定視界,視界決定你的世界】

成功的人生是一種開放的人生,封閉自我隻能在開放的滾滾浪潮中沉淪。開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飛得又高又遠;而封閉的心像一池死水,永遠沒有機會進步。如果你的心過於封閉,不能接納別人的建議,就等於鎖上一扇門,禁錮了你的心靈。要知道,褊狹就像一把利刃,會切斷許多機會及溝通的渠道。

17世紀末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同西歐相比,俄國在各方麵都比西歐落後:神職人員顯得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盛行農奴製——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利在減少。當俄國在中世紀沉睡的時候,歐洲的文學和哲學已經出現了一片興旺繁榮的景象,牛頓關於萬有引力的著述已經問世。

從小就有著遠大抱負與堅強意誌的彼得大帝在親政後下決心向西歐學習。1697至1698年間,彼得以一個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到西歐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在這次旅行期間,他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段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及行政管理方法。1698年,回到俄國的彼得大帝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革:創建新軍,實行義務征兵製;大力發展工商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貴族子弟的教育,仿照西方模式開辦學校;等等。

在彼得大帝的統治下,俄國從一個幾近被邊緣化的國家一躍成為歐洲強國,跨進了現代世界的門檻。

彼得大帝不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改革家。彼得大帝的先見之明使俄國曆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富有改革意識和開拓精神,使俄國走上了一條以前從未想過要走的路。

“開放是我們時代的趨勢,是互聯網的精神,任何一個個體在時代趨勢麵前都會顯得微不足道,常常是時代的浪濤衝刷著那些不開放的障礙,最後開放變得不可阻擋。”

“贏在中國”是我國目前最受關注的財經節目之一。這個節目吸引了無數懷揣創業夢想的選手前來參選,還請來了馬雲、牛根生、熊曉鴿等著名的企業家擔任嘉賓。而這個節目的形成和總製片人、支持人王利芬在海外學習的經曆和思考是分不開的。

幾年前,王利芬在美國布魯金斯協會下的中國中心進行電視研究。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了NBC黃金檔節目“學徒”,從而大受啟發,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借鑒美國模式辦一檔中國的商業人才選拔的電視節目。

因為眼界開闊,王利芬想到了借鑒國外成功電視節目的好點子,但“贏在中國”最終能成功,還得益於她思維的開放:完全照搬必死無疑,因為美國“學徒”中的價值觀和中國人的價值觀並不吻合。經過深思熟慮,王利芬終於找到了一個中國化的主題——“勵誌,創業”,由此才有“勵誌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的“贏在中國”的誕生。

由此可見,遠見決定視界,視界決定你的世界。一個人隻有具有長遠的目光,才能開創出更為廣闊的天地,“井底之蛙”所能看到的永遠隻是井口大的天空。

生活中,有不少人把自己關在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的象牙塔中自我欣賞,這種人大多不僅對自己沒有信心,容易自卑,而且會產生自我封閉的思想,用消極的態度去麵對外部世界。他們總是希望可以不動腦筋就能維持目前的安樂。

然而,如果他們走出自己的象牙塔,加強和外部世界的聯係,就會發現原來這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趣味無窮。

底線哲語

遠見決定視界,視界決定你的世界。一個人隻有具有長遠的目光,才能開創出更為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