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接受疑慮,但要積極行動(2 / 3)

在經濟生活中,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幾乎任何成本都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因為我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獲得多少收益。而要獲得收益,就必須進行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於收益,一般都是不會去做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打算開一家服裝店,在計算成本時,你可能會考慮到店麵的房租、進貨的費用、借款的利息、付給雇員的工資、水電費、稅金等,在扣除這些費用之後,你認為自己還會賺到錢。但這樣的計算是不完全的:你漏掉了自己的工資、你墊付的資金的利息、還有開服裝店的機會成本等。把這些成本也考慮在內,如果收益大於成本,開服裝店就是值得的。

現實生活中,人們雖然都知道成本效益的概念,卻經常忽視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也就是價值的角度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付出成本太大而收益較小的“非理性人”比比皆是,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了。

底線哲語

人的感覺並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要更大程度地避免決定失誤,我們就要考慮我們所要付出的成本,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價值作出決定。如果成本遠遠小於收益,那麼這件事情最好不要做。

【不要讓懷疑的能量抵消夢想成真的動力】

一個人的自信、勇氣常常能夠產生無窮的能量,激發著他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義無反顧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奮鬥;反之,如果對自身持懷疑、否定的態度,也就抵消了自己挑戰困難的勇氣,消磨掉了自信,最終也就失去了讓夢想成真的機會。

世界著名的走鋼索的選手卡爾·華倫達曾說:“在鋼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隻是等待。”他總是以這種非常有信心的態度來走鋼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時,從25米高的鋼索上掉下來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議。後來他的太太說出了原因。在表演前的3個月,華倫達開始懷疑自己“這次可能掉下來”。他時常問太太:“萬一掉下去怎麼辦?”他花了很多精力以避免掉下來,而不是在走鋼索,結果失敗了。

可見,當華倫達過分擔心自己會失敗的時候,這種心態已經占據了他的腦海,他把精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失敗,以及失敗後事情如何處理上來,導致自己無法正確麵對走鋼索的事情。在事情尚未發生的時候,他已經在自己的內心裏開始“製造”失敗,結果就會使自己距離失敗越來越近,而距離成功越走越遠,過分地懷疑自己,最終釀成了夢想破碎的苦果。

攻讀英語專業研究生的王同,在學校期間學習非常認真刻苦,學習成績幾乎每次都是名列第一,他過硬的專業水平得到了同學、老師的一致認可。研究生畢業後,王同如願以償地應聘到一家外文報社工作。

由於他畢業於名牌大學而且成績非常優秀,因此在王同剛開始入職的時候,單位的領導就對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安排他專門從事英語的口譯工作。起初,幾家國外的報社前來單位交流、洽談業務,領導安排王同進行翻譯。沒想到,他的表現讓大家頗為失望。在會議剛開始的時候,平時穩健、從容的他居然手忙腳亂,說話都語無倫次,甚至頭上都冒出汗來了。領導看他非常緊張的樣子,以為他身體不舒服,就安排他休息,請別的同事代勞。後來,又遇到兩三次這樣的場麵,同事們也頗為懷疑他的能力,都在暗自嘀咕他的專業水平是否屬實。領導私下裏悄悄地和學校的老師進行核實,老師們一致證實他的水平。領導找他推心置腹地談話,希望能夠發現問題的所在。

原來,王同在工作後,為自己定下了很大的目標,希望自己每件事都能夠做得完美無缺。而另一方麵,一到關鍵的時候,他總是無法控製地懷疑自己的能力,明明完全有能力處理的事情,卻緊張得要命。尤其是在遇到單位裏的幾次重要安排時,他希望自己能夠一展才華,可是卻又總是在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不斷在內心裏強化這個念頭,結果事情是越來越糟。

王同過硬的英語實力是無可否認的,卻難以勝任重要場合的口譯任務,原因就在於他過分地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於剛剛研究生畢業的他來說,為自己定下來奮鬥的目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另一方麵,他又沒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越是對自己在關鍵場合的表現寄予很高的期望,就越容易沒有自信,反倒懷疑自己的能力能否勝任。

一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如果將自己的能量都耗費在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上,就把實現自己夢想的可能毀滅了。做任何事,都不要在心裏“製造”失敗。一個人想著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的盡是失敗,就會失敗。成功產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識的人身上,失敗降臨於那些不自覺地讓自己產生失敗的人身上。隻要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行動把有可能出現的瑕疵或者困難、障礙一一克服,我們就能讓自己的夢想成為現實。

底線哲語

一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如果將自己的能量都耗費在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上,就把實現自己夢想的可能毀滅了。做任何事,不要在心裏“製造”失敗,我們都要想到成功,要想辦法把“一定會失敗”的意念排除掉。

【情願承受錯誤決定帶來的損失】

池塘,因不敢穿透圍堤,漸漸腐臭了自己;早春的花,因不敢首先開放,而枯萎了心房。戴罩的燈火,也隻能把眼前的一寸照亮;古代的女子在裹出了畸形美的“三寸金蓮”的同時,也裹住了前行的腳步。循規蹈矩,也意味著給自己一個標尺來規劃自己,結果,隻有望著前行者的背影感慨。

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曾這樣說: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隻能是“亞軍”。保守的人,他們隻能跟在別人的身後,唯唯諾諾,沒有突破。

思想保守的人,心不敢亂想,腳不敢亂走,手不敢亂做,凡事小心翼翼、中規中矩,雖然辦事穩妥,但也不會有創造力,不懂得如何創造性地完成任務,也就不可能將工作做到卓越。當遇到事情時,保守的人固守著老經驗不放手,可事後,他們又悔恨地感歎:都是老經驗害了自己。

那一次,他所在的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船上包括他在內的9位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才暫時得以幸存下來。

但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冒煙,水成了最珍貴的東西。

盡管四周都是水——海水,可誰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又鹹,飲用過後反而會更加口渴,最終會因嚴重脫水而死亡。現在9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過往船隻發現他們。等啊等,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天際除了海水還是一望無邊的海水,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死一般寂靜的島。漸漸地,他們支撐不下去了。

其他8名船員相繼渴死,隻剩下他一個。饑渴、恐懼、絕望環繞在他的四周,當他也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跳進海水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他喝完海水,一點兒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許這是自己死前的幻覺,便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