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間的淩恒此刻並不知道,那所謂的亮白色能量其實是太陰月華之氣。
蒼茫大地上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傳說這是來自於神秘的通天塔。
傳說中的通天塔,先天地而生。於萬族大戰驚鴻一現,鎮壓了神族之主神帝,魔族至尊魔皇和人族領袖人王,從此之後再也沒有過確切的關於通天之塔出現在蒼茫大地的消息。有人說通天塔在鎮壓神族之主神帝,魔族至尊魔皇和人族領袖人王之時,企圖抹殺三位大能,被三位大能聯手毀滅,不過三位大能也隕滅在這曠古的一戰中。也有人說通天塔鎮壓神帝、魔皇、人王三位大能是擔心三位大能的實力太過強大,於決戰之中不經意間毀滅蒼茫,故而在鎮壓三族之首之後便將其放逐到了無限虛空之中,那是無日無月、無陰無陽、無天無地的所在,即使是修行到如神帝、魔皇、人王一般的境地亦無法脫身的死地……如此之說不一而足,若不是至今殘存的萬族之中,自上古遺存到現在的某些老不死的存在放出話來說依舊能夠感受到通天塔之氣息,怕是蒼茫大地之上的修者在這已經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打磨中早就遺忘了通天之塔。然,正是因為殘存的各大種族中有這些老不死的存在,才使得如今的蒼茫大地進入了一種無言的平衡之中。
道本無形,名天地之母。
天法道,得其一,故名天道。故此天道雖是道,道卻並非是天道。
地法天,得其二,與天相對,化得陰陽二氣,一曰太虛至陰之氣,一曰太始至陽之氣,即太陰太陽。
大地隨天盤移動,太陰太陽之氣於此時不斷交感,輪回流轉。有時陰消陽長,此時謂之少陽;當陰消陽長到達極致,便是純陽之氣充斥,此時謂之太陽;盛極而衰,太陽之後陽消陰長,是謂少陰;陽消陰長到達極致,便輪到純陰之氣充斥,是謂太陰。然此中有一情形,當陰消陽長抑或陽消陰長達到一種平衡之境,陰陽交感,萬物由此而生,這便是所謂的“道”。即陰陽之氣以五種狀態分化,陰無絕陰,陽無孤陽,互相參斥其中。而淩恒淩瑤剛才修習養氣訣之時正值子時,天地之間太陰月華之氣充斥於各個角落,竟無意間被陷入物我兩忘之境界的淩恒淩瑤給發現,並借著養氣訣之功煉入丹田。
“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的吧。”淩恒自己的靜室內,又再次將心神沉入丹田。
與修煉之時心神沉入丹田不同,修煉之時需要心神高度集中,對外界極度不敏感,因此若是於此時陷入某種狀態而不可自拔,便很可能因此而坐化在修行之中。而一般的情況下,大部分心神都是在注意外界,所以才能將一部分心神沉入丹田而無恙。
也正是因為如此,修者在修煉之時一般都需要尋找一相對安全靜謐的所在,以免在修煉期間被幹擾或是偷襲。
淩恒的靜室,與淩霄的靜室一般無二,都是一床榻,靠窗一石桌,幾條小凳子而已。
將心神沉入丹田,那一團太陰月華之氣依舊沉寂,沒有一絲的動靜。將心神觸碰這一團太陰月華之氣,卻是可以感覺到渾身都是一片清涼。
見探究不出個所以然,淩恒也就放下這件事,回憶了一遍白日裏所經曆的,將淩霄所講述的“道途”又記得更加深刻了幾分。便去藏經閣的水井中提來幾桶涼水,因正值夏季,故也不怕子時午夜的清涼。
待得沐浴完畢,淩恒回到靜室,抬頭望了一眼隔壁的淩瑤靜室。見淩瑤靜室燈影一閃,便漆黑下了,想來是淩瑤已經休息了,淩恒便也回到靜室,熄滅燈火,和衣而眠。
…………
次日,寅卯之時。
藏經閣頂樓,昨夜淩恒淩瑤修習養氣訣所在——
兩道小小的身形盤膝而坐,雙目微闔,一陣無形之氣自二人身上散發出來——這是修習養氣訣所散發出的靈力波動,對於族中同齡人來說,這兩人修習養氣訣所散發的波動已是超越了族中大多數人了。
不錯,這兩道身影便是淩恒淩瑤了。
本來二人打算今日去找淩霄大伯詢問昨夜的詭異亮白色光華的事情。不過待得今日淩恒淩瑤起床之時,淩恒卻是發現丹田中那團亮白色的光團卻是消失不見,一如昨夜淩瑤所說——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絲毫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