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人用軟弱武裝自己時,最強大(2 / 3)

韓德讓說:“那當然,隻是,你肯定不行。”

漠蘭說:“我就不愛聽這句,你就等著看吧!”

漠蘭回去後想了半夜的對策,心裏有了主意。她覺得對於這匹天馬來說,用套馬杆是不行的,必須智取。

第二天她埋伏在河邊的草叢裏,故意露出半個身子來。那馬遠遠地看到有人,便沒敢近前,隻在遠處喝了幾口水便跑走了。

漠蘭天天守在河邊,那馬從最初的警覺,到最後放鬆了警惕,離她也是越來越近了。這馬非常機警,有時常還故意從她身邊走過,看看有沒有危險。這是一種耐力的考驗,漠蘭沒有出手。十多天後,那馬對漠蘭徹底放心了,漠蘭竟然可以在它身邊兩三步的地方唱歌了。

在天馬喝水的時候,漠蘭抓住了機會,她飛快地一所,把手中繩索拋出,恰好套住了馬頭。天馬一驚,迅速奔騰跳躍想掙脫出去。漠蘭卻緊緊抓住繩索不放,被馬帶到草原上搬拖行了一段距離。漠蘭拽著繩索並漸漸挨近,然後借力發力,雙腳在地麵一蹬騰空而起,飛身騎到了天馬的背上,然後迅速夾緊了雙腿。

天馬急了,瘋狂掙紮,想把漠蘭從馬背上掀下來。漠蘭卻是抱住馬的脖頸,任憑它撒潑。那馬馱著她翻山越嶺,打立回咬都沒有奏效,它終於服了,長嘶一聲停了下來,口中噴著白沫。漠蘭輕輕地拍了拍它的脖子,那馬似乎明白了什麼,乖乖地聽她的安排。

漠蘭騎著天馬回來的時候,人們都為她歡呼。別說是韓德讓,所有曾去馴過此馬的人都羨慕不已。

到了自己家的帳蓬前,漠蘭下了馬。就在她無比高興的時候,韓德讓卻擠過了歡呼的人群,小聲對她說:“漠蘭,你舅舅來提親了。”

漠蘭說:“舅舅提親與我何幹啊?”

韓德讓說:“你舅舅是來向你父母提親,準備娶你當妻子的!”

“什麼?”這真是晴天霹靂,把漠蘭一下驚呆了。

2.逃婚

契丹有兩大姓氏,耶律和述律。據說,騎白馬的後代姓耶律,騎青牛的後代姓述律。耶律阿保機當上皇帝以後規定,耶律為皇族,述律為後族,且立下國法,耶律家族必須在述律家族裏娶妻。耶律阿保機是個比較崇尚漢文化的皇帝,尤其崇拜劉邦,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劉億,把耶律姓改為劉姓,把述律姓改為蕭姓。他覺得輔佐劉邦的最大功臣是蕭何,所以才會這麼改,這也是契丹族裏姓蕭的特別多的原因。但是因為皇族人士的堅決反對,後來耶律姓又改了回來,劉億這個名也沒有被契丹曆史所認可,依然叫耶律阿保機。

反對耶律阿保機親漢政策的最強大力量竟然是自己的皇後述律平,從名字上看她就沒有把自己改為蕭平。在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扶持二子耶律德光登上皇位,而把一直親漢的皇太子耶律倍排擠出局。

也是因為皇族必須娶後族的政策,或者契丹人對於宗教禮法天生的漠視,他們的婚配相當混亂,甚至是外公娶親外孫女都能被接受。

漠蘭的舅舅叫耶律罨撒葛,這是一個皇族,被封為太平王。也就是說,漠蘭的母親耶律呂不古也是皇族。耶律罨撒葛是耶律德光的次子,當今皇上耶律璟的同母同父的親弟弟。

提起契丹甚至是所有的北方遊牧部落,很多人腦中的印象第一是嗜殺或者野蠻,第二就是他們混亂的婚配,第三可能就是皇帝輪流坐的爭權了。

身處亂世之中,蕭思溫雖然貴為駙馬,但也知道自己稍有不慎便會引來殺身之禍,因此,他必須思慮周全。

漠蘭嫁給耶律罨撒葛,正是他所考慮的自保之策。當今皇上殘暴無道,肯定不會長久,而耶律罨撒葛正是有力的皇位繼承人之一。又加上耶律罨撒葛的妻子剛剛去世,蕭思溫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在他身上押寶。否則,等到耶律罨撒葛坐上皇位,他就被動了。

蕭思溫本來是打算把伊蘭嫁給耶律罨撒葛的,可是妻子卻告訴他,伊蘭已經有人了,且在外與那人有了野合。

這真是閨女大了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了愁。他沒想到伊蘭竟然這麼不爭氣,隻好放棄,所以就推薦自己的小舅子娶了自己的二女兒。

長期跟著韓德讓學習漢文化的漠蘭,對於父母讓自己嫁給舅舅是極力反對的。當舅舅耶律罨撒葛用一雙火辣辣的眼睛看著自己的時候,她急忙躲開,又怕不至於太尷尬,她說:“舅舅,我在土河邊馴服了最難馴的天馬,您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吧?”

耶律罨撒葛“嗬嗬”笑著,兩眼卻不離她的臉蛋,說:“我看嘛,就叫‘沒力’好了。”

“沒力”是契丹語“河”的意思,可在漢語裏的音譯就不好聽了,所以漠蘭並不喜歡。

呂不古看出來二女兒不喜歡這個名字,急忙說:“漠蘭,快謝謝舅舅賜名。”

漠蘭隻好笑了一下,算是謝過了。

耶律罨撒葛與姐姐和姐夫商量著迎娶漠蘭的日子,並不需要她的同意。直到舅舅走,漠蘭都沒有出來。蕭思溫解釋說,這是二女兒害羞了。

皇族住在上京臨潢府裏,離他們住的帳蓬還有很遠的距離。本來,蕭思溫是有資格住在城裏的,但他深知伴君如虎的道理,因此帶著老婆孩子住在了這木葉山下。

耶律罨撒葛吃過中午飯後就走了,他必須要在天黑之前趕回城裏,否則臨潢府關上城門後他就進不去了。

等舅舅走後,漠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她誓死不從。蕭思溫雖然人前膽小怕事,但在家裏卻是極具權威,尤其是對這個二女兒,他沒有道理可講,而是一巴掌打了過去,說:“這事,由不得你作主!”

他對伊蘭的事已經耿耿於懷了,現在二女兒又如此說,更讓他惱火。

漠蘭挨了打,便抱著自己的愛馬落淚。那馬卻是極有靈性,把頭往她懷裏拱,以示安慰和親近。

漠蘭說:“馬兒啊,你就叫陶裏吧,怎麼樣?”

那馬卻是聽懂了,叫了兩聲,算是答應了。

“陶裏”是兔子的意思,表示它跑的快。

她牽出陶裏,心裏已經有了主意。呂不古看女兒牽馬出來,便問她幹什麼去,漠蘭說:“我去溜溜馬兒。”

出了帳蓬,她其實已經決定離家出走了。天下之大,難道就沒有我漠蘭的容身之地嗎?她這麼一想,便打馬飛奔起來。

陶裏果然是一匹天馬,速度真不是一般馬兒所能比的。漠蘭就這麼漫無目的地跑著,逐漸放慢了速度。她心情不好,腦子有點亂,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身邊多了一人一騎。那人比她大了三兩歲的樣子,長得文文弱弱的,雖穿著契丹衣服,但看臉型倒像是漢人。

漠蘭卻沒害怕,說:“你跟著我幹什麼?”

那人說:“看你的馬像是天駒,可否轉讓給在下?”

漠蘭聽了沒好氣的說:“不轉讓。”

那人說:“價錢好說,隻要有價。”

漠蘭說:“我這馬啊,無價。”

那人卻有些不死心,說:“在下確實誠心想要。”

漠蘭說:“本小姐今天心情不好,快滾一邊去!”

那人倒也不生氣,而是從懷中掏出一枚綠色的珠子來,說:“買賣不成仁義在,這枚夜明珠,是我給小姐的見麵禮,還請收下。”

漠蘭一愣,這可是極為貴重的禮物,這個人出手也太大方了。她說:“無功不受祿,我可不要。”

那人說:“能騎天馬的人,將來必定是富貴之人,在下誠心結交。”一邊說,一邊在馬上雙手起夜明珠奉上。

漠蘭覺得好笑,她說:“你這人真是呆頭呆腦,難道我騎了這馬,你就想做我的奴才不成?”

那人說:“小姐說笑了,在下隻是個商人,想與您做個朋友而已。”

漠蘭成心逗他,說:“契丹人可沒有朋友,要不是奴才,要不就是敵人,你選一樣吧,隻要是你選了任何一樣,我都受了這珠子。”

那人收了珠子,說:“如此凡物,當然入不了姑娘的眼。”說到這裏,他從懷裏掏出了一隻做工精巧的木盒來,又說,“此為木鳥,後麵有個機關,隻要擰上一百圈,便可以飛行一百裏,不知道姑娘是否喜歡?”

漠蘭聽了倒覺得好奇,說:“快給我看看。”

那人雙手奉上,說:“但請姑娘切記,此物不可以輕易未人,另外,一定要與接收人提前約好再放,否則便是有去無回了。”

漠蘭接過打開木盒看了看,但見這隻木鳥做工確實精巧,上麵塗了青桐油,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漠蘭隻是好奇,看完了想還回給他,那人卻打馬走了,說:“姑娘,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漠蘭本想追上他還回木鳥,但是心情不好,追上了又怕他有許多的廢話,想想也就算了。

她繼續信馬由韁地跑著,等到她與馬都跑累了,發現太陽已經下山了,便找了一處草比較茂盛的地方,讓陶裏吃草,她則躺下來想著心事。

直到月亮升起的時候,她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坐起來看時,卻是韓德讓和自己的妹妹燕燕。

家裏人發現漠蘭失蹤後,燕燕就去找了韓德讓,她覺得這位韓哥哥與自己的二姐關係很好,可能知道她的去處。

韓德讓是看到漠蘭騎著馬奔走的方向的,這才帶了燕燕騎馬追了過來。

漠蘭是鐵定了心逃婚,韓德讓和燕燕本來是想勸她回家的,隻得變成了支持她。可是,又向哪裏逃呢?

漠蘭躺在草地上兩個多時辰已然想好了主意,她說:“我要去找皇上,他不也是我的親舅舅嗎,我要找他說理去。”

燕燕一聽大吃一驚,說:“天啊,二姐,你不是去找死嗎?聽說皇上一天要殺好多人,而且還要取活人的膽吃,你去了,那不是凶多吉少嗎?”

漠蘭說:“再怎麼說,他也是咱們的舅舅,總不能害我吧?”

韓德讓說:“你可別忘了,罨撒葛也是你的舅舅,還不是想娶你嗎?”

漠蘭說:“他能當上皇上,總有過人之處,我就要找他說理去。”

韓德讓說:“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他支持你嫁給罨撒葛,那你豈不是再沒有退路了呢?再說了,把你嫁給舅舅,在契丹的法律上是允許的。”

漠蘭一下被點醒了,她說:“那依你之見,我該怎麼辦呢?”

韓德讓說:“我倒有個主意,不知道可不可以。”

“你快說,如果可以我就聽。”漠蘭有點心急。

“我父親精於醫術,在宮中值侍,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從珊軍的一名間者。據我父親說,從珊軍中缺少女間者,特別是有勇有謀的女間者,而你,正是這樣的人選。我可以向我父親推薦你,讓他在皇後麵前替你美言幾句,保舉你入了從珊軍,這樣,你便有了靠山了。”

漠蘭聽了覺得此事可行,說:“行,快帶我去見你的父親。”

燕燕說:“姐,我也要去!”

漠蘭說:“你還小,還是在家照顧爹娘吧?”

燕燕卻是肯,非要去,韓德讓說:“我也有這個想法,要不,咱們三人就一起報名吧?”

漠蘭覺得這倒是個好主意,可以相互照應,便答應了。

從珊軍就是保護皇後的軍隊,在契丹隻有皇上和皇後才可以擁有私人武裝,從珊軍最初是耶律阿保機的皇後述律平所創,意思是如珊瑚一樣,後來便成為了皇後的私人軍隊,有時甚至是都不聽皇上的調遣。

保護皇上的一開始叫“宮帳軍”,後來宮帳軍擴大,成了正規部隊。宮帳軍,這支軍隊的意義在漢朝類似於禁軍,最初是遼國皇家或重臣的轄軍,就是宮帳軍並不是契丹皇帝的專署禦林軍。因為遊牧民族出身的契丹人是不造房屋宮殿的。因此無論契丹皇帝還是貴族或契丹化的漢族重臣等,都居住所謂的“大宮帳”,也就是豪華的大型帳篷中。甚至在已經事實性定居化的遼國首都,契丹皇帝和貴族等,依然拒絕居住土木結構的房屋而居住在宮帳。因此,護衛這些宮帳的軍隊就被稱為宮帳軍。但契丹社會等級極其森嚴。作為國家正規軍,隻有皇帝的近親或皇家顯赫人物如後妃或掌朝太後才有資格擁有宮帳軍。宮帳軍最初主要負責保衛王室、重臣並保護都城等重要城鎮,規模很小而且很少直接參戰。但是,隨著契丹國家的發展和對外戰爭規模的不斷壯大,以及其自身的不斷擴充。最終,“宮帳軍”隻成為一個象征性的名稱,性質和任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最初的皇家衛隊,正式演化成為契丹帝國最重要的大型正規常備軍。職責也從保衛皇族變成主要擔負征戰。早期,契丹並沒有正式的常備軍,契丹人是最典型的遊牧民族,因此其軍事結構也和其他遊牧民族政權如鮮卑建立的北魏類似,契丹部族全民皆兵。所有15-50歲的男子由本族酋長或官員登記造冊,一律編入軍籍。平時放牧生產,一旦發生戰爭立即以“點籍”方式,在本族酋長或官員的帶領下自備馬匹、武器和口糧參軍出征。這種製度貫穿了契丹帝國始終,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集結起大量軍隊。但缺點也很顯著,首先,這樣的軍隊需要現招集和集結,國家沒有正式、大量的常備軍,因此無法應對突發的大規模戰爭。而這些臨時招募的軍隊屬於最典型的民兵,缺乏訓練戰鬥力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