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世(2 / 3)

趙匡胤做的第二件事是建立了封樁庫,把每年的財政結餘全部存入此庫中,並秘密對近臣說:軍旅饑謹,當預為之備,不可臨事厚斂於民;石晉苟利於己,割幽燕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使斯庫所積滿三五十萬,即譴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

燕雲十六州此時為契丹占領,趙匡胤這個態度其實已經很明確了,就是要取回,隻是感覺到目前國力不行,所以才會積蓄力量。

遼國已占據燕雲十六州列入版圖26年了,豈是用錢就能買回的?豈是用錢就能將占據26年的國土拱手相送的嗎?趙匡胤知道買不回,契丹同樣也知道他們不會賣,這其實已經擺明了早晚要和遼國有一場爭奪燕雲十六州的惡戰。

明戰之前,暗戰先行。在建立封樁庫之前,趙匡胤已經秘密派出了大批的細作潛入契丹國境內。而契丹也不是泥捏的,他們也同樣派入大宋許多的細作。

兩國都在悄悄做著動作,都想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利益。

趙匡胤本來還想做第三件事,就是遷都。

趙匡胤得國之後定都開封,考慮到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趙匡胤曾擬先遷都洛陽,後遷都長安,但遭到群臣及晉王趙光義極力反對,遷都計劃擱淺。

自古統治者選擇都城主要根據軍事、經濟、地理位置三方麵條件來考慮。軍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製內,又利於禦外;經濟上要求都城附近地區經濟發達,能基本解決都城的物質需要,隻需少量仰給於遠處;地理位置上要求都城位於王朝管轄範圍的中心地區,或有通暢的水陸交通線路通向四麵八方。

開封府主要的優勢是居“天下之要會”,汴水河渠連接江淮等地,經濟富庶,但其缺點是軍事上無險可守,難以禦外,必須常駐數十萬大軍以代替山河之險。趙匡胤考慮得比較全麵,比群臣和趙光義更有眼光,他認為如繼續以開封為都城,“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開封無險可守這是其一,其二,趙匡胤感覺到了暗流湧動,如果離開開封,或許是個上上策。

自己的弟弟做了開封府尹,暗中結交權貴,對他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了。對別人他可以“杯酒釋兵權”,對待趙光義他卻釋不了。手下大將已經靠著一杯酒讓他們紛紛回家當了富家翁,現在大權在握的隻有自己的弟弟了。

因開封無險可守,隻有靠著幾十萬的軍隊防衛,增加百姓負擔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禍患。一旦有人掌握了這幾十萬軍隊的調動權,那他就可以取得天下。

當年趙匡胤是如何取得天下的,他自己心知肚明。本來大遼並沒有出兵犯境,是他與弟弟和趙普等人編造謊言,然後取得兵權,到了陳橋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柴榮把他當成最好的兄弟,可是他卻做了最對不起兄弟的事。

他不想步柴榮的後塵,也許遷都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畢竟,他不想殺了自己的弟弟。

可是,晉王趙光義卻是極力反對。

這些年他在開封深耕細作,已經背著兄長拉攏了許多高級幹部。他知道,隻要趙匡胤遷都,必將借機打擊於他,帶走忠實於兄長的人,而留下向他靠攏的人。到那時,無論他是跟著兄長去新都或留在舊都,都將會英雄再無用武之地。

他據理力爭,甚至跟趙匡胤幾次爭吵起來。他考慮了後果,大不了一死。可是他又心存僥幸,他知道兄長心善,不會殺他。

當年在陳橋黃袍加身,其實更多的功勞是他。是他強逼著兄長奪了柴氏的皇位,大哥曾經猶豫不決,不忍心幹下如此傷天害理的事。他也是據理力爭,力勸大哥,如此亂世,你不害人,必有人害你。大哥後來動搖,讓屬下們立下誓言,不傷害城中百姓和官員以及柴氏後人,他才答應做皇帝。這倒不是大哥裝腔作勢,確實是大哥的心是善良的。他殺人是為了不被別人殺,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活命。

一個帝王善良,就是他最大的軟肋。

趙匡胤不能說出自己內心最大的顧慮,他隻有找出開封無險可守的理由。而事實是,開封確實如此,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做京都的地方。

跟隨趙匡胤多年的趙光義,早已摸清了大哥的路數。大哥不說,他更不能說,如果真說到了那一層,那就是撕破臉皮了。他可不想那麼做,真到了那一步,他就必死無疑。

他的回答是:“京城守衛,在德不在險!”

趙匡胤聽了不再言語,他心裏已經全然明白了。

黑雲密布開封城,狂風暴雨就要來了。

趙匡胤在等一個人,一個可以救他的人。

7.任務

蕭思蓮給了漠蘭一份名單,上麵列滿了可能要謀反的人。漠蘭看到列在第一位的是耶律罨撒葛,皇上的親弟弟。

蕭思蓮說:“皇上最親近的人,也是離皇位最近的人,我懷疑他與宋朝勾結,府內養了宋朝的細作。所以,你就從他開始調查。這上麵的名單,大多是罨撒葛府內的家丁或者管家,或者與他交往最密切的人。”

漠蘭領了任務後,想見一見燕燕和韓德讓,很好奇他們是什麼任務,但這二人已經被派出去了。

漠蘭要獨立去完成任務,蕭思蓮交待她,自有人去給她接應。

這真是有意思,前幾個月她還差一點嫁給罨撒葛,現在卻成了秘密調查他的人了。好在皇後一切都安排好了,她隻需要在離罨撒葛不遠的太平王府不遠的地方盯著就行,事情倒是不多。她每天喂馬看書,倒是悠閑。陶裏奔跑慣了,乍一閑下來,倒時常對著天空嘶吼,似是想外出跑上幾圈兒。漠蘭就罵它說:“你可真是夠賤的,天生勞累的命。”

蕭思蓮派人在那裏包下了一間客棧,二樓的窗戶正對著太平王府。每天看著從王府裏進進出出的人,漠蘭才知道這位王爺可沒閑著。

此時的罨撒葛其實也已經知道了皇後派人在盯梢他了,隻是不知道派的是漠蘭。

客棧的老板因為在離太平王府不遠處做著生意,知道惹不起這位王爺,所以客棧的事他每天都向王府的管家江福彙報。

江福聽說二樓靠窗戶的那間房子被一位無所事事的姑娘長期包了,那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趕緊報告給了罨撒葛。

這位王爺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急性子,他認為是皇上派來監視他的,氣得跺腳大罵。江福說:“王爺,光罵是沒有用的,咱們是不是整治一下這個細作呢?”

罨撒葛說:“整!當然得整了!快告訴我,你有什麼好法子?”

江福說:“我倒是沒有,不過可以叫來六安奴,他也許有辦法。”

罨撒葛說:“什麼?他一個奴才,會有什麼辦法?”

江福說:“這個奴才識文寫字的,平時主意就多,我有什麼難事都找他呢。”

罨撒葛倒不想見一個奴才,他說:“那就吩咐他去做好了,告訴他,做的好我這裏有賞,做不好的話,就不要活著回來了。”

江福領命而去,趕緊去找六安奴。

六安奴的爺爺是耶律阿保機劫掠來的漢人普通百姓,會蓋房的手藝,所以保留了一條命。六安奴一家一直是奴籍,在契丹苟且偷生罷了。但他極為聰明,自己偷偷學習了文字。他接到命令後心下為難,便找到了祝掌櫃。

這位祝掌櫃的是個商人,全名祝成,年齡十八九歲,但人卻很成熟穩重。他是漢人,與六安奴天生的親近。奴才原是不敢在外結交朋友,特別是漢人,但身為漢人的六安奴偶爾會到外麵采買物品,所以就私下與祝成成了朋友。

祝成一口應承下來,答應幫六安奴。六安奴千恩萬謝,說如果不幫盯梢王爺的細作殺了,或者趕跑了,他就沒命了。但誰都知道細作是誰派來的,卻是深不是淺不是,最好是嚇走完事。

六安奴知道,祝成一定有辦法。

夜晚臨近,漠蘭的房門被人敲了一下,她開門看看是誰,卻是沒人,門口一張紙條,上麵寫道:對麵謀反,詳情請到城外舊廟告知。

漠蘭也是膽大包天,想了想竟然去了。

此時城門已關,她換上夜行衣,用黑布蒙了臉翻城牆而出。

到了舊廟裏,借助著月光,她看見一個穿著破爛衣服,臉上塗滿了汙泥的男子正要上吊自盡,把她嚇了一跳,急忙把他救了下來。

男子說:“姑娘,你不要救我,就讓我死了好了!”

漠蘭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為什麼要去死呢?”

男子哭著說:“你是不知道啊,我們全家都死了,我活著也沒意思了。”

漠蘭就不住地勸他。男子說:“你不想讓我死也行,我也沒什麼親人了,家裏親人的屍骨都沒人收拾,你就幫我回家收拾一下他們的屍骨,如何?”

漠蘭猶豫,因為她想在這裏等待約她的人。

男子卻是大哭不止,把她的心哭軟了,說:“好吧,我跟你去。”

路上,男子給他說,他叫哈哈木,他們全家都是奴才,被分到耶律喜隱的府上,因為犯了錯,所以全家都被殺死了,而他因為在外地才免遭一死。

漠蘭倒是同情他,不住地安慰他。

很快到了一處小山下,那裏搭了十來個帳蓬。漠蘭也就是一轉頭的功夫,那個男子卻不見了。漠蘭正在尋找,帳蓬裏突然跑出來二十多個人,手拿兵器,問她是什麼人,怎麼到了這裏。

漠蘭就說了哈哈木帶她來的經過,那些人聽了大叫,領頭的一個上了歲數的人說:“瞎說,我們都活的好好的,倒是你說的那個哈哈木,他卻是真的死了。”

漠蘭不信,這些人把他領到了一具棺材前,說:“你看吧,他昨天死的,我們正要明天埋了他呢。”

就怕漠蘭不信,眾人打開棺材,隻見棺材裏躺著的正是一臉汙泥的哈哈木。漠蘭伸身在他鼻子下試了試,發現氣息全無,當時腦子就是一片空白了。

漠蘭雖然從小膽大無比,但畢竟年齡不大,這種事她從未經過,一時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嚇得汗就下來了。

正在她高度緊張的時候,誰知道那些人卻都突然變得麵目猙獰起來,並一起大叫:“其實我們也都死了!哈哈哈!”

黑夜裏,這些恐怖的笑聲極其瘮人,嚇得漠蘭往帳蓬外跑。

可是,外麵月光下,都是牛頭馬麵的人,蹦著、跳著,有的哭有的笑,如同地獄一般。

漠蘭這才想起來拔出腰上的劍來,她揮舞著怒喝一聲,說:“你們隻要近前,我便殺了你們!”

一個蒼老的聲音拖著長腔說道:“我們已經死了,還怕你殺嗎?”

草原上他的聲音越傳越遠,顯得空曠無力,真的如鬼聲。漠蘭暗暗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發現很疼,知道自己不是在夢裏。

她揮劍想砍,卻猛然發現自己的劍斷了,從劍把上竟然滴出了許多的鮮血來。

“難道這世上真的有鬼嗎?”漠蘭害怕了。

這些“鬼”越靠越近,漠蘭揮著劍把的手越來越無力,最後嚇暈了過去。

“哈哈木”從帳蓬裏出來,說:“行了,都摘了麵具吧。你們也夠缺德的,怎麼偷換了她腰中的劍呢?”

那些鬼卻都是人假扮的,他們摘下了麵具“哈哈”笑著,老者說:“若不是趁她不注意換了她的劍,她才不會相信咱們是鬼呢。”

有人問“哈哈木”說:“領主,是不是殺了她埋了,人不知鬼不覺的,就是皇帝老兒也找不到她幹嗎去了。”

眾人也起哄說:“對,凡是為狗皇帝賣命的,都得殺!”

“哈哈木”過去揭下了漠蘭臉上的黑布,突然愣了,說:“怎麼,怎麼會是她?”

眾人一愣,說:“領主,你認識此人?”

“哈哈木”說:“認識。”

8.李筠

唐朝經曆了安史之亂後,出現了五代十國,國家朝代更換頻繁,戰亂不斷,甚至有個叫安重榮的軍閥喊出了: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可見當時之形勢,隻要有兵馬,就可以當皇帝。

好在,近百年的苦難之後,上天派給了漢民族一個救世主,拯救了滅族的厄運。經過郭威、柴榮、趙匡胤這三代皇上的努力,中原王朝初具規模,統一華夏初現曙光。

此時,宋朝與契丹之間還隔了一個漢朝,史書稱之為北漢。

公元950年,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大將郭威,將其留在開封的家人滅門,又派人刺殺在外帶兵打仗的郭威,這刺客卻是郭威的親信,將事情經過全部透露給他。沒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準備的郭威被逼上梁山,於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公元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也據河東十二州稱帝,仍用後漢乾祐年號(直到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後,始改乾祐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年),國號漢,史稱北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今山西臨汾);乾祐七年又敗於高平(今屬山西),後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餘。後周兵退後,劉崇去世廟號世祖,其子劉承鈞繼立養,奉遼帝為父皇帝。此期間,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對契丹自稱兒皇帝的,並不隻有石敬塘一人。

此時在北方駐守的是昭義節度使李筠,他初名榮,避周世宗柴榮名諱,改名筠,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李筠自幼善騎射,武藝高強,能開100斤的硬弓,連發連中。後唐時應募入軍伍,隸屬後唐秦王李從榮麾下,後唐末帝清泰初年(934年)遷為控鶴指揮使。

後晉出帝開運末年(946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兵攻入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滅後晉。李筠被燕王趙延壽召為部將,但不久即出謀聯合晉軍諸將擊敗契丹留守將領耶律解裏的部隊,收複鎮州(今河北正定縣)。此時,後漢高祖劉知遠於晉陽稱帝,李筠率部投奔晉陽,被任命為博州(治所在今山東聊城)刺史。

後漢樞密使郭威出鎮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保舉李筠為先鋒指揮使,又為北麵緣邊巡檢。後漢高祖乾祐三年( 950年),郭威叛漢攻入汴京,李筠與郭崇威隨從作戰,於留子陂擊敗後漢大將慕容彥超(劉知遠之弟),建立功勳。

公元951年,郭威革漢祚稱帝,是為後周太祖。郭威論開國功績,升李筠為昭義軍(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長治市)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此後數年之間,後周世宗屢次與北漢戰爭。李筠駐潞州,以奇兵屢破支援晉陽(北漢)的遼軍,因功加封兼待中。從顯德二年到六年(955年——959年),李筠連年與北漢作戰,先後攻克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與長清寨等,俘獲刺史、大將數百名。周世宗即位後,李筠因功榮進太尉。

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周稱帝,建立宋朝,派遣使者加兼中書令,喻示李筠入朝。李筠當時想拒絕受命,但被左右苦苦勸阻,李筠才迎接使節,安排酒席,奏響音樂,但是,不一會,就取出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畫像掛在大廳牆壁上,對著畫像哭泣不已。李筠的部下看到這個場麵,非常恐懼。新王朝建立,如果再繼續思念舊王朝的一切,那表示的是對新王朝的反對,李筠這樣做,實際上是暗示來的使節,他反對趙匡胤。部下們告訴使節說:“令公這是喝酒醉了,才這樣做。希望你不要介意”。

李筠鎮守潞、澤、沁等州達8年之久,他為人驕橫跋扈,連周世宗都不放在眼裏。所以,更不把趙匡胤放在眼裏。李筠表麵歸附宋朝,實際上一心準備伐宋以自立。

北漢皇帝劉鈞聽說這件事後,秘密派人用蠟丸藏的書信約定李筠,準備同時出動軍隊攻擊北宋。李筠的大兒子李守節哭著勸說李筠不要這樣做,李筠不聽。

趙匡胤知道後,親自寫信安慰李筠,且提拔李守節為皇城使。李筠借這個機會,派李守節到朝廷察看政府的動向,李守節到達汴京後,趙匡胤在接見他的時候說:“太子,汝為何事而來?”

李守節十分驚懼,他用頭撞擊地麵,說道:“陛下怎麼會說我是太子?這肯定是有壞人陷害我和我父親!。”趙匡胤說:“我聽說你幾次勸你的父親服從朝廷,可是,你的父親不聽,所以派你來朝廷,是想借我的手殺掉你。你回去告訴你的父親,我沒有做皇帝的時候,他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現在我已經做了皇帝,他怎麼就不能稍微讓我一點呢?”。李守節飛馬回到潞州,把這些話告訴李筠,李筠於是決定反叛趙匡胤。

趙匡胤要等的能幫他的人,卻正是李守節。細作早已報告此人要來,他要逼反了李筠。

不反,也得逼著你反。

宋朝初建不久,內憂外患,節度使們虎視眈眈,不把最強的最厲害的拿下,就嚇不倒那些觀望的軍閥們。

而對於趙匡胤來說,走出困局,掀開開封府的暗流,他也需要一戰定乾坤。李守節來了,把話帶到潞州了,接下來李筠就要反了,而他,早已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了。

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

就在趙匡胤著手準備對付李筠的時候,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部下翟守珣來了。他告訴趙匡胤說,李重進準備謀反,而且,李筠的謀反,也是李重進挑唆的。

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此人勇猛善戰,而且在後周一朝頗有建樹,且在軍中有威望。公元951年,太祖郭威即位,以外甥李重進為內殿直都知 ,女婿張永德為內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又升李重進為小底都指揮使,而以張永德接任內殿直都知。翌年(952年),郭威以李重進為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張永德為小底第一軍都指揮使;後又以李重進為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為殿前都虞候,掌管殿前親軍。兩年後,郭威病危,傳位養子柴榮,臨終前特命李重進向柴榮行君臣之禮,以免其覬覦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