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璀璨的宇宙星空(1)(2 / 3)

水星淩日時,水星在太陽明亮的背影上呈現一個黑點,仔細觀察會看到水星的邊緣異常清楚,這說明在水星上是沒有大氣的。

由於水星離太陽比地球近得多,隻有日地距離的一半不到,所以在水星上看太陽就比地球上看到的大得多,當然也更耀眼。更為奇特的是,因為水星上沒有大氣,所以可以看到星星和太陽同時在天空中閃耀。

在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獲得了幾個“最”的紀錄:

(1)水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790萬千米,約為日地距離的0.387倍,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有比水星更接近太陽的行星。

(2)水星離太陽最近,所以受到太陽的引力也最大,因此它在軌道上跑得比任何行星都快,軌道速度為每秒鍾48千米,比地球的軌道速度快18千米。

這樣快的速度,隻用15分鍾就能環繞地球一周。

(3)水星“年”是太陽係中最短的。它繞太陽公轉1周隻有88天,還不到地球上的3個月。在希臘神話中水星被比作腳穿飛鞋,手持魔杖的使者。

(4)水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又沒有大氣來調節,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麵的溫度最高時可達430益,而背陰麵的溫度則低到-160益,真是一個處於火與冰之間的世界!晝夜溫差近600益,奪得行星表麵溫差最大的冠軍當之無愧。

(5)在太陽係的行星中,水星“年”時間最短,但水星“日”卻比別的行星長,在水星上的一天(水星自轉一周)將近是地球上的兩個月(為58.65個地球日)。在水星的一年裏,隻能看到兩次日出和兩次日落,那裏的“一天半”

就是“一年”。

為了揭開水星之謎,美國宇航局在1973年11月3日發射了“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前往探測金星(1974年2月5日)和水星(1974年3月29日)。

“水手10號”在日心橢圓軌道上和水星有兩次較遠距離的相遇,拍攝了第一批水星表麵大量坑穴的照片。從此水星表麵的真麵目被逐漸地揭開了。

1974年3月,“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從相距20萬千米處拍下了水星的近距離照片,粗略看去很容易和月球照片相混淆,但仔細去看,水星表麵的坑穴比月球上的環形山更多、更密,經分析證實這些大多是40億年前被隕星撞擊形成的。

“水手10號”先後拍攝了水星表麵大約兩千多張照片,清楚地看到水星表麵有大量的坑穴和複雜的地形。在水星上有一個直徑1300千米的巨大的同心圓構造,這很可能是一個直徑有100千米的隕星衝撞而形成的,它很像月球背麵“東方”盆地的情形。這個同心圓構造位於水星赤道地帶,特別酷熱,所以用熱量單位“卡路裏”來命名,叫做卡路裏盆地。另外有的坑穴還有像月球上某些環形山具有的輻射狀條紋。這也許是因為小的天體撞擊水星時,產生了許多小碎片,向四方飛散而造成的,有的長達400千米。水星表麵共有100多個具有放射狀條紋的坑穴。

水星的表麵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到處都可遇到3~4千米高的斷崖地形,有的甚至長達幾百千米,這些被認為是水星冷卻收縮而形成的。當然真正的原因,仍在探索與研究中。

水星的赤道半徑隻有地球的五分之二,密度和地球接近,一般認為構成水星的物質比地球重。科學家推斷,水星中心有一鐵鎳組成的核心,大小可能和月球差不多。

水星也有磁場,大約為地球磁場強度的百分之一,但比火星的磁場要強得多,這是“水手10號”探測水星時所了解到的。謎一般的水星現在已經向我們揭開了它的麵紗,進一步的探索還有待於未來。

壯觀的流星雨

流星雨是人們所能目睹的少數宇宙奇觀,可預測的流星雨是觀測區內居民的盛大節日。流星雨是流星體在大氣層中燃燒所形成的景觀,在地球上並不罕見。人類重視流星雨的關鍵是它能給我們送來研究宇宙的最直接證物——隕石。

流星是什麼呢?科學地說,太陽係行星際間存在一些塵粒和微小固體塊闖入大氣層,一種行星際物質在大氣層中摩擦燃燒發光的現象,而流星雨就是地球遇到了一大群宇宙塵粒流星群造成的如同“下雨”一樣的天文現象。

流星體從哪裏來的?說來,它與彗星有不解之緣。

我們舉比拉彗星為例來介紹:

比拉彗星早在1772年就被人發現了,1805年又被人發現過一次並確定為彗星(周期為6.6年)。奧地利人比拉是一位天文愛好者,他在相隔21年後又看到了並證實就是人們多次看到的那顆短周期彗星,並預報下次它將在1832年出現。果然比拉彗星在1832年、1839年又兩次重現。

令人驚異的事出現在1846年1月13日,比拉彗星分離成為“雙胞胎”兄弟,都有自己的彗核、彗發和彗尾,先乍離乍合相隨,繼而一前一後,兩部分慢慢拉開了距離,消失在視野中。等到下一個回歸年1852年時,盡管雙雙返回,卻相差240萬千米,形狀和大小沒有太大變化,但顯然是另起爐灶各自為政的兩顆彗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