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璀璨的宇宙星空(2)(1 / 3)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盡管這個非洲部落受到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但卻仍然保持了其獨一無二的傳統和詳盡的神話傳說。由於它們與大多數其他非洲部落的傳說和神話不同,因而受到了許多人種科學家的重視。

1930年,兩位法國人種學家馬塞爾·格裏奧列和喬邁·狄泰倫深入到多岡原始部落中,收集了許多獨特的神話和傳說。他們意外地發現天文學家爭論了一個世紀的天狼星色變之謎,竟在多岡人的神話傳說中找到了答案。

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星之一,盡管它距地球8.7光年——82萬億千米之遙。不少古代天文著作都記載著天狼星是深紅色的,而現代人眼中的天狼星卻是白色的,為什麼天狼星的顏色發生了變化呢?這個謎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們。

多岡人告訴法國科學家,天狼星是由一顆大星和一顆小星組成的,小星是一顆黑色的、密度極大而又看不見的伴星,它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大星運動。他們還知道小星運動周期的兩倍是100年,他們世代相傳,天狼星是天空中最小而又最重的星,有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發光的金屬物質,在一次事故中,天狼伴星突然爆炸並發生強烈的光,以後便逐漸暗淡了。盡管多岡人肉眼看不見這顆暗淡的伴星,老人們卻能用手杖在地麵上劃出這兩顆星的運行路線和各種圖形。

天狼伴星是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在1834年提出的假說。他認為,天狼星運動中的微小擺動是一顆伴星重力吸引的結果。30年後,美國的天文學家克拉克才首次看到了它。它是一顆白矮星,天狼星與它相互纏繞的周期為50年,它體積很小,直徑略等於地球,光亮是太陽的1/360,而質量卻大略等於太陽,密度較大,一杯茶大小的物質竟可重達12噸。

鄧波爾認為,多岡人對天狼星的知識既詳細又準確。正如我們所見到的,他們也如我們一般,聯想到了天狼星有一顆看不見的伴星。多岡人把這顆伴星叫做“穀星”。多岡人之所以將其稱為穀星,大概正是因為它小得幾乎無法看見。據多岡人說“穀星”是由現在人們所知道的最重的金屬所構成,這種金屬甚至比鐵還要重。這意味著,多岡人知道天狼星B具有很大的密度。

多岡人還畫了許多有關天狼星係統的祭禮性圖畫,這些畫表明多岡人了解天狼星B繞天狼星A轉動的軌道是橢圓的,處於中心位置的是天狼星A。根據多岡人的傳說,鄧波爾甚至繪出了天狼星和“穀星”擺動軌道的一幅圖,結果發現,它與現代天文學家所繪的天狼星A和天狼星B所繪的同一種圖驚人地相似。

據多岡人說,他們祖輩關於天狼星B的知識,是一位名叫“偌默”的神傳授的。多岡人至今還保存著一張畫,上麵清楚地畫著他們信仰的“神”乘坐一艘拖著火焰的大飛船從天而降,落到他們氏族來的情景。

多岡人的天文學傳統並不僅僅限於天狼星。他們說木星有4個月亮,而土星則有光環,他們將這兩顆行星在他們所繪的圖中表現了出來。

鄧波爾根據這些線索,更深一步地挖掘多岡人這種信仰的來源。他對這些傳統的追索跨越了撒哈拉和利比亞,最後追索到地中海地區的希臘和埃及。最後,他強烈主張這份高科技資訊,是多岡人從古埃及人手上,經過一係列的文化傳承而最終獲得的。因此,解開天狼星之謎的關鍵仍然必須從古代埃及著手。

看來,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讓我們意外和驚奇的事情。我們的智能不足以探究出所有的奧秘,但是,我們一定要為此而努力。

類星體的巨大紅移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進步,越來越多的未知天體被發現。類星體是人類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欲知這些天體的過去和未來,還有待於人類科技的更大突破。

類星體和脈衝星、星際有機分子、微波背景輻射被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射電天文學的四大發現。在當時,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天體。它們在普通的光學觀測中隻是一個類似恒星的光點,而在分光觀測中,它們的譜線具有很大的紅移,又不像恒星。

這些天體統稱為“類星體”。其中,有些因不斷向外輻射無線電波,被稱為“類星射電源”;有些不輻射無線電波,但也具有很大的紅移,被稱為“藍星體”。到目前為止,經確認的各種類星體已有七千多個。

我們知道,從天體的紅移量可以得到天體遠離我們而去的速度和它們與我們的距離。而類星體的紅移量之大,使天文學家非常吃驚。據觀測,絕大多數類星體離我們遠去的速度為每秒幾萬千米至十幾萬千米,有些甚至達到每秒27萬千米的“瘋狂”速度,已達光速的90%!

類星體是人類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大都距地球100億光年以上。20世紀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一個類星體距離地球竟達200億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觀測到的形成這個類星體圖像的光是在200億年以前發出的!這一下子就把人類對宇宙認識範圍擴大到200億光年之遙。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它們自身的能量比一般星係能量還大上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