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探秘太陽係裏的行星(1)(1 / 3)

水星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來自羅馬神話中的墨丘利(赫耳墨斯),他是羅馬神話中的信使。原因是因為水星圍繞太陽的公轉周期是88天,是太陽係中公轉最快的行星。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當時普遍認為水星是兩個不同的行星,原因是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兩側不同的位置。於是人們給這“兩顆”行星取了不同的名字: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直到後來才由畢達哥拉斯指出人們的錯誤,它們實際上是同一顆行星。

在中國,水星稱為辰星,它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也是太陽係最內側和最小的行星,但仍比月球大1/3。水星是太陽係中運動最快的行星。在太陽係所有的行星中,水星有最大的軌道離心率和最小的轉軸傾角,每87.969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水星每繞軸自轉3圈時也繞著太陽公轉2周。水星繞日公轉軌道近日點的進動每世紀多出43弧秒的現象,在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為-2.3~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隻有28.3毅,因此很不容易看見。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隻能在淩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水星表麵和月球表麵一樣,到處凹凸起伏,大小不一的環形山星羅棋布,懸崖聳立,峽穀幽深,隨處可見綿延的山脈及一望無際的平原和盆地。

但通過仔細檢查“水手10號”所拍的照片,科學家們還是發現了水星和月球地貌的差別。

首先,比較環形山密集分布的地區,中間有眾多平坦的山間平原,這在月球上是難以見到的,月球表麵密布的環形山是疊加的,彼此之間根本不存在平地。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水星和月球表麵引力不同造成的。同地球引力相比,月球表麵引力是0.16,水星上表麵引力為0.38(把地球的表麵引力取作1.00。如果一個人在地球上重量是50千克,到月球上就隻重8千克,到水星上會重19千克)。環形山都是由無數隕星撞擊形成的,受碰撞時濺出的火星物散落麵積因引力大小而不同,水星上拋射物散落麵積小,二次撞擊後所形成的環形山緊靠著初次撞擊所形成的環形山附近;而在月球表麵上,二次環形山就可以遠距離分散在6倍大的麵積上。由此,水星上未受任何撞擊的古老平原不容易被環形山全部占據,而是間或存在於環形山之間。

其次,水星表麵處處都有扇形峭壁,稱為“舌狀懸崖”,高1~2千米,長幾百千米,這些懸崖被認為是巨大的褶皺,但這在月球表麵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水星上最高的峭壁達3千米,綿延數百千米,例如北極附近的維多利亞懸崖。

我們的“水手10號”還發現水星有一個磁場;雖然地球磁場比它強上100倍,但水星上的確存在類似於地球的雙極磁場,且比金星和火星的磁場要強大很多。這一點糾正了1974年以前的錯誤觀念,人們一直以為水星由於自轉緩慢,所以不會產生磁場。

水星周圍有磁場,這就意味著水星必定有一個鐵質的內核,隻有這樣,水星才會有永恒的磁場。科學家精密計算出鐵質內核的直徑為3600千米,竟和月球大小極其相似。因為水星密度很大,它的體積隻有地球的5%,所以水星這個鐵質內核是異常巨大而堅硬的。

木星

在太陽係行星的家族中,木星的個頭可算是老大哥了,它的體積和質量分別是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此外,它還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它有自己的能源,是一顆發光的行星。在人們的認識中,行星不具備發光能力,是靠反射太陽的光線而發光的。近些年來,人們通過對木星的研究,證實木星正在向周圍的宇宙空間釋放巨大的能量,它釋放的能量,是它從太陽那裏所獲得的能量的兩倍,說明木星的能量有一半來自它的內部。

“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飛船探測的結果表明:木星由液態氫構成,它同太陽一樣,沒有堅硬的外殼,它所釋放的能量主要是通過對流形式來實現的。

前蘇聯科學家蘇奇科夫和薩利姆齊巴羅夫在1982年發表的看法認為:木星的核心溫度已高達280000K(華氏度),正在進行熱核反應。木星除把自己的引力能轉換成熱能外,還不斷吸積太陽放出的能量,這就使它的能量越來越大,且越來越熱,並保證了它現在的亮度。觀察表明,由於木星向周圍空間釋放熱能,已融化了它的衛星——木衛一上的冰層。其他三顆衛星——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仍覆蓋著冰層。

就木星的發展趨勢來看,很可能成為太陽係中與太陽分庭抗禮的第二顆恒星。據研究,30億年以後,太陽就到了它的晚年,木星很可能取而代之。

也有人認為,木星距取得恒星資格的距離還很遠,雖然它是行星中體積最大的,但跟太陽比起來,又小巫見大巫了,其質量也隻有太陽的1/1000。恒星一般都是熊熊燃燒的氣體球,木星卻是由液體狀態的氫組成。盡管木星也能發光,但與恒星相比,又算不得什麼了。所以有人說,木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星,更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恒星,而是處在行星和恒星之間的特殊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