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探秘太陽係裏的行星(1)(3 / 3)

科學家發現,可能是由於土衛六旋轉加速的原因,它的表層由一個固定點向外發生波動。科學家們認為如此巨大的變動,如果衛星內部是固體核心,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土衛六表層下肯定有液態物質,很可能有水。由於它是太陽係唯一一顆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因此被視為是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初期的情況,甚至能揭開地球生物誕生之謎。

土星第八顆衛星——土衛八,公轉時間較長,繞土星一周需79.33個地球日。土衛八最大的特點是朝向其軌道前進方向的一麵總是黑如瀝青,而另一麵則亮白如雪,中間沒有灰色地帶,因而被科學家戲稱為“陰陽臉”。科學家認為,“陰陽臉”與土衛八表麵的黑暗物質有關。關於這些未知黑暗物質的來源,目前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是“自生說”。當土衛八緩慢地繞土星公轉時,前麵半球表麵產生一層薄的黑暗物質,增強冰層對陽光的吸收。另一種解釋是“空降說”。德國自由大學的天文學家蒂爾曼·登克認為:“來自其他衛星的粉狀物質降落在土衛八正麵,使得這一麵與這顆衛星其他部分看起來截然不同。”

火星

火星是太陽係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星,中國則稱為熒惑星,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穀,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眾多峽穀亦分布各地,南北極則有以幹冰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布整個星球。而隨著衛星拍攝的越來越多,更發現很多耐人尋味的地形景觀。

火星上的“警報器”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幻想著“火星人”的存在。但實際上,火星遠不具備地球上的生存環境,這裏的大氣極其稀薄,隻相當於地球3萬米高空的大氣;同時,大氣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而且異常幹燥。火星的氣溫非常低,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僅達到-15益;春季的大風暴異常猛烈,可在火星上空形成經久不散的、麵積極大的“大黃雲”。火星表麵類似月球,環形山密布,大約有幾萬座。

人類的努力探測盡管未能發現“火星人”的現實蹤影,但從“人麵石”到金字塔等古建築物的發現,已經表明火星上確有文明遺跡的存在,而最先為揭示火星文明的秘密提供證據的是美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維京1號”。

1976年7月31日,“維京1號”拍下了著名的火星表麵照片,這就是火星“人麵石”照片。

從照片上看,一處巨大的建築猶如五官俱全的人臉仰視長空。該照片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重視,為此還成立了由3名技術人員組成的專門研究小組,來分析這令人驚歎的畫麵,以鑒別它是否屬於自然侵蝕或自然光影所致。

專門研究小組成員采用計算機最新的處理技術對火星“人麵石”照片進行分析。他們認定:“人麵石”修建在一個極大的長方形台座上,有輪廓分明的鼻子以及左右對稱的眼睛,還有略微張開的嘴巴。“人麵石”的麵部全長2.6千米,寬度為2.3千米。

美國宇航局共存有6張火星“人麵石”

的照片,這是當初“維京1號”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同一物體。此外,從這些照片上還發現了類似金字塔的火星古建築和其他形狀的一些建築。

門森德·伊比特羅是美國宇航局電子工程技師,也是專門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在介紹對火星“人麵石”的檢測情形時說:“眼睛部分裏麵有瞳孔。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分析,發現眼睛的內部麵積很大,越往外越狹小,能明顯地看出刻有半球似的眼珠。更有趣的是,仔細一看眼睛下方還刻有像眼淚似的東西,這意味著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專門研究小組對於“人麵石”照片上出現的塔形物體和排列在其附近的人工建築物,也進行了放大處理和仔細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火星上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相同,都是麵向正北方修建的。研究人員還在照片上發現,在類似古代都市遺跡的建築物和金字塔群附近,有人工修建的城堡似的牆壁向前延伸,其牆壁的一麵長達2千米,呈“V”字形聳立。從形式上看,就像地球上的古城堡似的,但是不知用途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