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探秘太陽係裏的行星(2)(1 / 3)

對於火星上出現人工建築物的事實,由於有已向公眾公開過的火星“人麵石”照片為證,是不容否認的。由此看來,火星上曾經有過智能生物的大規模的文明活動。那麼,這些智能生物究竟源於火星本土,還是來自於火星之外的世界呢?對此,沒有任何可供追究與探索的憑據,唯一能肯定的一點是:火星的自然環境曾經發生過不可逆轉的悲劇性演變。

據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調查分析,在距今5億年前,火星上不僅有遼闊的海洋和大陸,而且空氣同地球上一樣濕潤,空氣成分也同現在的地球基本相同,因此很可能存在與人相似的生物。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火星問題專家說:“火星上的水比人們料想的要多得多,足夠填滿一個10~100米深的海洋。而且火星上也有類似地球上的季節變化。”盡管對於有關火星殘存生態環境的情報,美國與前蘇聯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態度,但既然美國科學家已說明火星上發現了大量水的存在,那麼顯而易見,作為水的載體,河流海洋以及其間魚類等生物的存在,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1989年,瑞士天文學家帕沙向報界披露了有關火星“人麵石”的新的內幕消息:火星上的巨型人麵建築是一種“報警器”,它的內部裝有一部電視發射機,它至少在50萬年前就開始向地球不斷地發出一種不祥的警告。據說,該電波顯示了數以十萬計的人死在街上的慘景,似乎表明火星曾蒙受了一場滅頂之災,使得火星人個個麵黃肌瘦並死於饑餓和幹渴。

這是聳人聽聞嗎?對此,美國宇航局成立的火星“人麵石”特別研究小組成員認為:古代火星人的滅亡可能確實是由於遭遇到了某種滅頂之災,而這種災難來自於大氣臭氧層的破壞。門森德·伊比特羅結合地球南極出現臭氧空洞的實際情況說:“臭氧層一旦破損,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線就會直接射到地球上,地球上的生物就會患上皮膚癌,也許很快就會死亡。而更可怕的是,這些有害的紫外線會把水分解成氫和氧。結果,分量輕的氫氣會逃往宇宙空間,長此以往,水就會消失;而留下的氧會使土地酸化,使地表的顏色變紅。火星上那人臉一般的人工建築的眼淚,也許就是向整個宇宙生物發出的警告。”

格裏吉利·林耐爾也認為:“如果現在我們人類不立即停止排放廢氣,防止臭氧層遭到破壞,那麼,我們不久就會走向與火星相同的命運。”

無須贅言,火星巨型人麵建築的眼淚及古老的電波顯示,既是對昨日火星不幸災變的紀念,也是對今朝地球可能命運的警示。為了防止地球文明重蹈火星文明的覆轍,我們人類必須對此有所準備。

從這個意義上說,1989年7月20日,美國總統布什所宣布的將建成以月球為基地的實現載人飛船訪問火星的宇宙計劃,其內涵是不言而喻的。

像土豆一樣的衛星

1887年8月,美國天文學家霍耳趁著火星衝日的好機會,對火星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終於,他連續發現了兩顆火星衛星,並分別命名為福博斯(火衛一)和德莫斯(火衛二)。

火衛一到火星的距離是9400千米,它繞火星旋轉的軌道很特別,運動的方向與火星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東的。如果在火星上觀看火衛一,就會看到它西升東落的奇觀。2008年4月,美國的探測器發回了火衛一表麵高清的3D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它的表麵傷痕累累,布滿了斑斑點點,就像一顆大土豆。科學家推測,這些“傷痕”可能是由跟火星相撞的隕石產生的大量碎石造成的。

火星大氣之謎

行星學家很久以來對火星為什麼能全部保留其表麵的二氧化碳大氣感到迷惑,溢散到太空的氣體必定以某種方式得到補充,在火星的土壤或極冠中有某種儲藏,但迄今尚未發現。

1988年11月,美國地質勘探局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們宣布他們找到了答案。原來有一種叫做方柱石的礦物,地球上很稀少,但火星表麵顯然很豐富。這種方柱石礦物能在其晶體結構中以碳酸鹽形式蓄積大量的二氧化碳。

地球上方柱石是一種琥珀色的不很珍貴的寶石礦。它的組成部分包括鈉、鈣、鉀、鋁、矽、氯、碳、硫、氫和氧等元素。然而,未來的火星探險者大概不會拾得任何方柱石寶石,迄今探測到的礦石都非常小。

科學家說,方柱石可能是覆蓋著火星的塵埃的組成部分。

前些年八九月間,是最近的20年來地球離火星最近的時刻,科學家們利用3米望遠鏡上的新型分光儀來研究火星許多地區的光線的近紅外線光譜。他們觀測到5條與方柱石一樣的吸收光譜帶,從而肯定了他們的發現。

很多世紀以來,對火星上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人類一直寄予極大的希望和興趣。然而,宇宙探測器“水手9號”“海盜號”從火星上發回的資料表明,火星上塵埃滿天、荒漠滿地,是沒有生命的慘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