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探秘太陽係裏的行星(2)(2 / 3)

出乎意料的是,科學家發現火星上許多蜿蜒曲折的網狀水道和星羅棋布的島嶼。為地球上的“滄海桑田”,啟示科學家們深入研究了火星漫長的周期變化規律。他們認為火星曾經有過更多的大氣和更溫暖的氣候,而且可能有水在上麵奔流過。火星上也出現過某種類型的生物,隻是為了適應後來稀薄的水氣和缺水的情況,也許長期處於休眠狀態,隻要氣候轉暖,它們還會蘇醒過來,再度繁衍生息。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一位天文學家接到了一家報紙編輯的電報,內容是“請用100字電告: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這位天文學家回電說:“無人知道!”並且重複了50遍。

這件事情發生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之前。後來,到了1965年7月,美國宇航局首次成功發射的“水手4號”太空探測器,近距離地飛過了火星,並且向地球發回了22幀黑白圖像。這些圖像顯示:這顆神秘的星球上布滿了令人恐怖的深坑,並且顯然和月球一樣,是個完全沒有生命的世界。以後數年中,“水手6號”和“水手7號”也飛過了火星,“水手9號”對火星做了環繞飛行。它們向地球送回了7329幅照片。1976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進入了長期軌道的飛行,在這期間,它們發回了6萬多幅高質量的圖像,並且將一些登陸車組件放在火星表麵上。

到1998年初,盡管當時人人都熱衷於寫作,但對“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這個問題的回答,卻依然僅僅可能一直“無人知道”。不過,科學家們手頭上已經掌握了更多的資料,並且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係列見解。

火星的外表雖然傷痕累累,現在卻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生存著最低級的、類似細菌或病毒的微生物有機體。另一些科學家雖然感覺到火星上現在根本不存在生命,但並不排斥這樣一種可能性:在某個極為遙遠的古老時期,火星可能曾經出現過“生物繁盛”的時代。

這些爭論的範圍不斷擴展,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從作為隕石到達了地球的火星碎片或岩石當中是否找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化石,是否找到了生命過程的化學證據。這個證據,必須連同對生命過程進行的那些肯定性試驗結果一同被認定下來——“海盜號”登陸車就曾經進行過此類試驗。

探索火星上的生命的故事中,存在著諸多令人困惑的因素,其中包括美國宇航局發表的官方結論:1976年,“海盜號”對火星的探測“沒有發現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火星表麵存在著生命”。

但是,吉爾伯特·萊文卻不能接受這個說法,他是參與“海盜號”計劃的主要科學家之一。他進行了“放射性同位素跟蹤釋放”實驗,而這個實驗則顯示出了準確無誤的積極讀數。他當時就想如實公布這個結果,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同事們卻阻止了他。

1996年,萊文博士對此評論說:“他們提出了一些解釋來說明我的實驗結果,但那些解釋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我相信,今天的火星上存在著生命。”

看來,萊文的同事們之所以阻止他公布自己的實驗結果,是因為他的實驗與另外一些試驗得出的負麵結果對立,而那些試驗是一些更年老的同事設計的。

“海盜號”上的質譜分光儀並沒有探測到火星上的任何有機分子,這個事實受到格外的重視。不過,萊文後來證明:這個探測器上的質譜分光儀的工作電壓嚴重不足——在一個標本裏,它的最小靈敏度是1000萬個生物細胞,而其他正常儀器的靈敏度卻可以下降到50個生物細胞。

1996年8月,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在編號ALH8400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生物化石的明顯遺跡。隻是到了這個時候,萊文才受到了鼓舞,公布了自己的實驗結果。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證據,有力地支持了萊文本人的觀點,即這顆紅色星球上一直存在著生命,盡管那裏的環境極為嚴酷;“生命比我們所想象的要頑強。在原子反應堆內部的原子燃料棒裏發現了微生物,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深海裏,也發現了微生物。”

英國歐佩恩大學行星科學教授柯林·皮靈格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我完全相信,火星上的環境曾一度有利於生命的產生。”他還指出,某些生命形式能夠存在於最不利的環境中,“有些能夠在0益以下相當低的溫度中冬眠;有的試驗證明,在150益高溫裏也有生命形式存在。你還能找到多少比生命更頑強的東西呢?”

火星上冷得可怕——各處的平均溫度為-23益,有些地區則一直下降到-137益。火星上能供生命生存的氣體極為匱乏,例如氮氣和氧氣。此外,火星上的氣壓也很低,一個人若是站在“火星基準高度”上(所謂“火星基準高度”,是科學家一致確定的一個高度,其作用相當於地球上的海平麵),他感受到的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上海拔三萬米高度上的壓力。在這些低氣壓和低溫之下,火星上即使有水存在,也絕不可能是液態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