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月球的傳奇(3)(1 / 2)

月球再次震撼了,用地震學上的術語說,就是“月震實測持續3個小時”,月震深度達22~25英裏(35.4~40.2千米),月震直到3小時20分鍾後才逐漸結束。如果用“月球-宇宙飛船”假說來解釋這種月鍾長鳴就很自然,完全在預料之中。月球是一個表麵覆蓋著堅硬外殼的中空球體,如果撞擊那個金屬質的球殼,當然會發生這種形式的振動:

幾次人為的月震試驗和根據月震記錄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月球內部並不是冷卻的堅硬熔岩。

科學家們認為,盡管不能得出月球這種奇怪的“震顫”意味著月球內部是完全中空的結論,但可知月球內部至少存在著某些空洞。

月球上有固態水嗎1996年,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在分析1994年發射的“克萊門汀1號”探測器所拍攝的月麵照片時,突然有了新發現:月球南極有冰湖!

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事實。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先後發射了6艘“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和其他數十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都沒有發現過月球上有固態水存在過的痕跡。

再說,這次“克萊門汀1號”所拍攝的1500張月球南極照片中,隻有1張被認為是月球冰湖的照片。

因此有人懷疑,金屬含量較高的岩石也有可能產生與水的反射圖像相同的雷達照片。

於是,1998年1月6日,美國又派出“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專門去尋找月球的水資源。探測器攜帶了更加先進的找水儀器,叫“中子光譜儀”。它對氫原子非常敏感,可以探測到月麵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儀器的靈敏度相當於可以在一立方米的月球土壤中探測出一杯水的含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對月球表麵進行了7個星期的掃描後發現,月球南北兩極隕石坑(也稱盆地)底部的土質很鬆,裏麵含有大量的氫,並且在土的上下均有冰碴,而北極的冰相當於南極的兩倍。

經過研究分析後,在當年3月5日,美國航天局向全球發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美國發射的“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發現月球兩極存在大量固態水,其儲量為0.1億~3億噸,分布在月球北極近5萬平方千米和南極近2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內。

為了求證月球是否有水,美國科學家高德斯坦提出了用月球勘探者“暴力尋冰”的建議。因此,美國宇航局選擇在1999年7月31日,“月球勘探者號”

壽命走到盡頭的這一天,用它來撞擊月球南極的一個隕石坑。當重達160千克的探測器以每小時6000多千米的速度撞進3.2千米深的月球隕石坑時,如果冰層確實被壓在冰土裏,撞擊力足以釋放出一團水蒸氣。

但遺憾的是,探測器準確擊中目標之後,並沒有探測到任何預期可見的水蒸氣雲霧。據說美國科學家還在利用哈勃望遠鏡等儀器進行詳細觀測,分析結果還需等待一些時日。

水是生命之泉。月球上發現了水,人們就會問:月球上會不會有生命存在呢?

1967年4月,一架名叫“勘探者3號”的無人駕駛飛船在月球表麵著陸了,它是為即將登月的宇航員們探路的。完成任務之後,電源也用完了,它就成為一件“曆史文物”,默默地以3條腿的姿態站立在月球上。

三年之後的1970年11月19日,一個登月艙降落在離它183米的地方。艙內走出第二批登月的宇航員康拉德和比恩,他們登月的任務之一就是拜訪這個寂寞的“勘探者3號”。於是,他們剪斷電纜,拆下了“勘探者3號”上的攝像機,還取走了另外3個零部件,將它們一起帶回了地球。

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

那具攝像機被帶回休斯敦幾個月後,一位微生物學家從墊在攝像機電路係統內的一小塊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中成功地培養出了一批細菌。這批細菌和在人類氣管中找到的微生物屬於同一類型,所以它們並不是一種陌生的生物。因為攝像機的外殼隔開了宇航員,他們不可能沾染到這塊泡沫塑料。

因此,科學家認為,細菌是在地球上滋生的,在一個本來不利的環境裏,由於攝像機的保護,竟能生存一千多天。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攝像機的金屬外殼保護了這些細菌,那麼一塊隕石就更能保護它內部的小生命體了。所以某種微生物穿過星際空間來到地球或另外的星球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