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月球的傳奇(4)(2 / 2)

在這以前,宇航員也有類似的發現。1965年12月4日,“雙子星7號”宇航員洛弗爾曾看到一個伸出根“水管”的不明飛行物。1966年9月13日,“雙子星11號”宇航員戈登在環繞地球飛行拍攝的照片中發現有一個金屬狀不明飛行物。

宇航員斯科特和歐文乘坐“阿波羅15號”再度踏上月亮土壤的時候,在地球上的沃登十分驚訝地聽到(錄音機同時錄到)一個很長的哨聲,隨著音調的變化,傳出了20個字組成的一句重複多次的話,這發自月球的陌生“語言”切斷了同休斯敦的一切通信聯係。

法國科學家寫的《月球及其對科學的挑戰》一書中的48幅從未公開的月麵照片,展示了月麵上一些地形的變化。他表示:這些照片原是彩色,那種生動的圖像令人吃驚,它們表明,月亮上可能存在智能活動。

美國宇航局曾對“阿波羅號”拍攝的28張照片進行了幾年的秘密研究,發現這個不明飛行物的噴射是瞬間開始,瞬間停止的,非常像以真空為背景的液體噴射。因此,有人提出這也許是一種信號。

照片等發表以後,有些人大膽發出暢想曲:種種跡象表明,月亮可能已經被來自其他空間的智能所開發利用了。

月球背後的“故事”

月亮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其旋轉運動的規律是自轉和公轉周期相一致。

因此,月亮永遠隻以半個球麵對著地球。

月亮的公轉軌道麵和地球公轉軌道麵有個交角,這就使月亮自轉軸的南北兩端,每月輪流地朝向地球,在地球上,有時能看到月亮的南極和北極以外的部分。實際上,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表麵不隻是半個球麵,而是月亮表麵的59%。

還有其餘的41%的月麵(月亮的背麵)呢?由於它始終背著地球,千百年來,人們無法看見,隻能不斷進行猜測。

有人猜想月亮背麵可能重力要比正麵大一些,也許有空氣和水的存在。有人預言說,可以斷定那裏有一片環形山,既廣闊,又明亮。也有人說,地球北半球大陸多,南半球海洋多,月亮上可能也是這樣;月亮正麵的中央部分是高地,月亮背麵的中央部分則相當於地球上的“大海”——呈暗色的平原。

1959年1月2日,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於1月4日飛抵距月亮6000千米的上空,拍攝到了一些照片。

1959年10月4日,蘇聯又發射了“月球3號”自動行星際站。它於10月6日開始進入繞月球的軌道飛行,7日6時30分,它已轉到月亮背麵大約七千米的高空。當時地球上看到的是“新月”。月球背麵正是受太陽照射的白天,是照相的大好時機。當行星際站運行於月亮和太陽之間的時候,在40分鍾內拍攝了許多不同比例的月球背麵圖,然後進行顯影、定影等的自動處理,而通過電視傳真把資料發回地球;這是有史以來拍攝到的第一批月亮背麵的照片。從此,這個千年奧秘終於被揭開了。

月亮的背麵也是像正麵一樣的半球,絕大部分是山區,中央部分沒有“海”,其他地方雖有一些海,但是都比較小:背麵的顏色稍稍紅些。現在,科學家已經繪製成一幅較詳細的背麵圖,並且給那些背麵的山和“海”,按國際規定來命名。

環形山以已故著名科學家名字命名的有:齊奧科夫斯基、布魯諾、居裏夫人、愛迪生等。“海”有理想海和莫斯科海等。有五座環形山用中國古代石申、張衡、祖衝之、郭守敬和萬戶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萬戶環形山,麵積約600平方千米,它位於南半球,夾在赫茨普龍與帕那(都是英國物理學家)兩座環形山之間。

神秘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呢?

科學家認為,它們是由月亮內部熔岩向月麵鼓湧形成的。

現代科學儀器觀測的結果和宇航員帶回的月亮岩石所作的分析,使科學家得出這樣的假設:火山活動和隕星撞擊這兩種自然力量在月貌的形成中都產生了作用。許多圓丘和較小的環形山是火山活動中形成的,而那些大環形山則是隕星撞擊月亮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