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大約在9000年以前,我國就已經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藥酒。自1999年起,中美考古學家在中國河南賈湖遺址陸續發掘出世界上最早的酒的證據。這些證據中,最突出的就是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古老的陶器碎片上的殘留物裏的化學成分,它與現在的稻米、米酒、葡萄酒、葡萄單寧酸、草藥的殘留物的化學成分相同。考古學家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即這些殘留物上還存在另外兩種化學成分——山楂和蜂蜜中所含的化學成分。也就是說,這些數千年以前的陶器碎片在沒有破碎之前,曾經將用稻米、蜂蜜、水果為原料進行加工,調和製成的飲料儲存了很久。用今天的話講,這種飲料便是“千年美酒”。這個證據足以說明我國在數千年以前已經出現了酒,也可以說是藥酒。根據對陶器碎片的科學研究,科學家推測其距今大約有9000年。
中國關於造酒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二》裏,裏麵這樣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後來,《世本》裏也有“少康作秫酒”的記載,相傳少康即中國夏朝第五代國君杜康。這表明,早在夏朝的時候,中國的釀酒技術就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這也是後人用“杜康”來代指酒的原因之一。
到商朝,中國的釀酒業發展則更上一層樓。根據史料記載,商朝已經掌握了以曲釀酒的技術。考古學家還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掘了許多酒器。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飲酒風氣從商朝就開始盛行了。周武王伐紂後,飲酒的風氣呈有增無減的趨勢。西周時期,釀酒業也較為規範,已經安排了專門負責管理釀酒的官員。這一時期,酒還被列為了醫療保健用品的行列。根據《說文解字》裏提到的“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中不難看出,周朝已經在普遍運用藥酒了。藥酒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如此久遠的年代,可見藥酒的價值巨大!那麼,究竟什麼是藥酒呢?
藥酒,實際上就是中醫上所稱的“酒劑”。它的製作一般是采用中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以及動物的身體或內髒中的某些礦物質成分,將這些礦物質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濃度較低的食用灑精、白酒、黃酒、米酒或者葡萄酒中,使這些礦物質成分中的藥物成分在酒中充分溶解。一段時間後,再取出渣滓。這樣,藥酒就製成了。此外,還有一些藥酒可以通過發酵來製作。大多數藥酒都是澄明的液體,也可以簡單地認為,藥酒就是一種加入了中藥的酒。
藥酒可以治病保健,還可以養顏美容,當然,大多數藥酒可以預防疾病。長期以來,藥酒都是中國醫學方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醫學養生健體和防治病疫的獨特醫療方法。藥酒製作簡單,普通家庭也能輕鬆學會一些製作方法。藥酒的使用方法也比較簡便,有的可內服,有的可外用,使用起來不僅安全可靠,還比較有療效,副作用也比較小。
一般認為,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國最早的藥酒釀製方,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法》中也記載了藥酒方及其釀製工藝。先秦時期,中醫學推出了其代表著作之一《黃帝內經》,並將酒在醫學上的作用作為專題論述。此外,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以及《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也提到了有關藥酒的醫學作用。漢朝以後,藥酒逐漸成為了中藥方劑的一部分,不僅在臨床應用上的針對性有了很大提高,在療效上也達到了顯著效果。比如,在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有這樣的記載:“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這裏提到的紅藍花酒,實際上是一種能夠行血活血,暢通氣血的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