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藥酒從產生到發展(2 / 2)

藥酒被廣泛地使用是在隋唐時期。當時,孫思邈的《千金方》裏出現了80多條藥酒方,充分展示了藥酒的補益強身與內、外科皆宜的功效。不僅如此,《千金方》還最早提出了酒和酒劑具有毒副作用,為以後藥酒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宋元時期,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藥酒業也迎來了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輝煌。特別是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政府對醫學事業的重視,有力地推動了醫學著作的發展。北宋政和年間,朱翼中撰寫的《酒經》對製曲和釀酒方法作了詳細的記錄,並率先提出了通過加熱殺菌來存酒液的方法,而數百年之後,歐洲才提出了這一方法。此外,《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等也對藥酒進行了論述。這些著作中,藥酒的種類、數量以及功效等各方麵的理論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到了明朝,一些新的藥酒方開始問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裏記載了不少新創製的藥酒方。此外,明朝宮廷裏還建立了專門造名酒的禦酒房,並出現了當時享有盛譽的“滿殿香”。除了宮廷,民間製造藥酒的作坊也比較多,出現了流傳至今的“羊羔酒”等。當然,還有一些人習慣自釀自喝,比如“中秋桂花酒”、“重陽菊花酒”等,這些酒中,不少都是藥酒。

與明朝相比,清朝的藥酒業更有發展。在《醫方集解》與《隨息居飲食譜》等著作裏,都記載了許多新的藥酒方。清朝藥酒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除了能夠治病外,更突出了養生保健的作用。當時,養生保健類的藥酒較為盛行,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還在宮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乾隆皇帝就對藥酒情有獨鍾,他經常飲用一些諸如“鬆齡太平春酒”的延壽藥酒,這也成為了他長壽的原因之一。乾隆皇帝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坐了60年皇位,活了89歲。

今天的藥酒,不少是源自“清宮佳釀”。比如,“夜合枝酒”就是清宮裏的王牌藥酒之一,它對中風攣縮等病症有明顯的療效。但是,到了清末,藥酒的發展之路便受到了阻礙。從清末開始,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受到戰亂的困擾。特別是在民國時期,人們飽受了戰爭的苦難。這一段漫長艱苦的時期裏,中國的各行各業幾乎都陷於瀕臨崩潰的境地,有的甚至已經癱瘓。藥酒業自然也經曆了大跌落。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它才緩緩走上了複興之路。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開始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一段時期,一座座中醫藥學院拔地而起,藥廠也雨後春筍般地林立在各地。這個嶄新的局麵,為藥酒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空間和廣闊的前景。從此,藥酒的生產逐漸走向標準化,許多傳統的中藥名酒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為藥酒的應用和提高療效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近年來,中醫藥發展的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對中國藥酒的曆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憑借這種興趣,一些人開始苦心研究中國藥酒的特點及其配方和療效,並將藥酒的方方麵麵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撰寫了中國藥酒的專著。在這些專著中,不少作品成為了中醫藥書籍中的暢銷書。大量藥酒暢銷書的問世,也為中國藥酒甚至中國中醫藥學開辟了廣闊的市場,推動了中華民族特色的、富有悠久曆史的中國藥酒走向國際市場,也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健康長壽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幫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