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懂,略懂而已。”其實老子不過就是認識這幾個字而已,這本奇書要真能做到略懂,隻怕就可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了。
不過略懂二字實在是當今社會不懂裝懂,故弄玄虛的不二法寶,王大爺不禁覺得眼前這個**可能大智若愚,於是拍拍自己身邊的床板,示意我坐下來,一起探討一下哲學,“那你說說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開玩笑,別說我還真的略懂一二,就算我從沒看過,這問題對於一個以賣書為職業的人而言也不是什麼難事啊,每當有顧客問我相同的問題時,我都有一套標準答案:“這本書看似簡單,其實包涵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吃喝拉撒,你都可以從這本書裏找到映射。”這套說辭從未失效過,直到有一天有一個顧客拿出一本《怎樣從中國股市賺錢》的書問我這個問題,我憋了半天隻能告訴他,這本書講的都是****。
但是對於這本書,我還是心存敬畏,我隻能實話實說:“我隻知道這是一部講風水堪輿的書,更多的我也說不上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雖說這隻有兩個人,但是王大爺還是清清喉嚨,準備給我上課,看來好為人師是人的通病,我看王大爺正襟危坐,很有些孔夫子的風範,趕緊把求知欲堆在臉上,做用心聽講狀。
王大爺環顧左右,壓低了聲音,似乎要給我透露天機:“這本書看似簡單,其實包涵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吃喝拉撒,你都可以從這本書裏找到映射。”
我不禁啞然,想不到在這裏遇見同行了。
不過王大爺說的倒也不錯,這本書也確實算得上是一本奇書了。據說作者寫了這本書後,愣是沒人看得懂,直到百餘年後一位不世出的天才為這本書寫了注釋之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這麼個意思啊。
這位不世出的天才正是在中國曆史上和諸葛亮齊名,號稱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三教九流,無所不曉的劉基,劉伯溫。這位爺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國師在民間演義中被塑造成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全麵型人才,各種問題從國家興亡,到家長裏短,在他手裏無不迎刃而解。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據說留下一首《燒餅歌》,連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都能準確預言。不過正如偉大的革命旗手魯迅先生對傳說中的諸葛亮做的評價一樣,“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民間傳說中的劉伯溫也近似於妖人,至少也是人妖。
王大爺看我半天沒說話,以為我在細細品味他的箴言。臉上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神色,“那你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嗎?”
我脫口而出:“劉秉忠。”
這位劉大爺雖說在曆史上的聲名不能與劉伯溫相提並論,但是從相隔百餘年兩人能夠心意相通,就知道這位也不是一般人。而且要就真實的曆史而言,秉忠兄似乎還要略勝一籌。
這位生於1216年的天才,是個標準的官三代,爺爺做到過金國的副省長,後來蒙古滅金,似乎對劉家也沒什麼影響,劉秉忠按部就班的步入官場,當上了邢州省委辦公廳主任,誰知道官做得好好的,這位爺突然產生了求仙的願望,上山當了道士,道士做了沒幾年,天寧寺的高僧虛照禪師聽說劉真人很有才,就派弟子去請他,看來劉秉忠也不是信仰堅定的主,居然就改信了佛教,當了和尚,做了虛照禪師的徒弟,法號子聰。
劉爺大概以為人生就像玩傳奇,這麼和尚,道士的混了幾年,劉秉忠突然決定轉職業,做一名戰士。於是跑去麵見忽必烈,忽必烈雖然姓忽,但是遇到劉大忽悠還是甘拜下風,被劉秉忠一通神侃,當即佩服的五體投地,奉若神明。
接下來劉爺就開始跟隨忽王爺南征北戰,直到有一天,一個哭得昏天黑地的探子來報告忽必烈,忽王爺的大哥蒙哥大汗在合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攻打一座叫釣魚城的城池,奈何重慶水煮魚好吃,可釣魚城難破,打了幾個月,連片魚鱗都沒撈著,又氣又急,升仙而去,和偉大的成吉思汗一樣都成為了天上的星星。
忽必烈一聽這個噩耗,馬上就也要哭得昏天黑地,可是劉秉忠一聽到這個喜訊,馬上阻止了就要哭昏過去的忽必烈,耳語幾句之後,二位帶著少量隨從從武昌輕騎出發,搶在另一位還在哭的王爺阿裏不哥之前,宣布即大汗位。
從此劉秉忠以擁立之功,進入了元朝的領導核心,連元朝的國號都是精通周易的劉秉忠取“至哉坤元”之意所成。
而且這位劉爺除了是偉大的政治家,陰謀家,軍事家,神學家以外,居然還是位文學家,相比隻能寫些打油詩的劉伯溫,劉秉忠可是正經八百的詩詞歌賦無一不精,被後人尊為元散曲的開山鼻祖。
牛逼的人生就在於,你以為他就是文學家,人家******還是建築學家。劉秉忠受命建造元大都,現在的北京城那就是人家打下的地基,由元朝開始,除了反動的蔣家王朝之外,中國的權力中心就從沒有離開這座劉秉忠建立的城市。最難能可貴的是,直到今天,人家設計的排水係統還在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