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巧取齊州(1 / 1)

(1508字)

單說這齊州城內,齊州刺史張元昌正招集諸將商議軍情。(宋代實行當地行政長官節製軍隊,以防止武將獨掌兵權,發生諸如宋太祖之類的兵諫)。正如晁天所想的那樣,他們雖然經曆了李世彪被殺之痛,但卻絲毫沒有引起警惕,認為水泊梁山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懂行軍打仗、陣法埋伏,竟然還敢打圍攻齊州府。因此,這些官軍老爺們正在爭論如何一舉殲滅,活捉晁蓋。張元昌見眾人爭論不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乎拍案決斷了。

“眾位,梁山賊寇今日侵犯我齊州府第,實乃天降賜良機也。想他們一介武夫,隻會衝鋒陷陣,焉懂行軍打仗之奧妙。他們今天斬殺了我城內大將李世彪,定然會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今晚正是劫營的好機會。來人,傳我將令,全軍將士二更起火,三更出城殺敵。”

旁邊有謀士勸道,“刺史大人還是應將部分官軍留守城中,以備不時之需。”

“不用不用,想那梁山毛賊也沒有什麼高明的法子,焉敢偷襲我齊州城。全軍出動,定殺他個片甲不留,活捉晁蓋,一報血仇。”這張刺史你道何人,正是那被武鬆在鴛鴦樓所殺張都監的子侄,他對梁山有著切骨的仇恨,特別是聽說武鬆也在城下,報仇之心憤然而起,哪還顧得了那麼多。

當下無話。官軍們在二更吃罷戰飯,集結完畢。張元昌親自到城門相送。“眾位將士,梁山賊寇就在城外,爾等要奮鬥殺敵,剿滅叛逆,活捉晁蓋。我在城中為大家擺酒慶功了!”

這些官軍士氣高漲,打開城門就衝了出來,完全沒有什麼章法。由於輕敵,他們連夜晚襲營前的準備都沒有,一齊呐喊著就殺向梁山的營寨。這聲響可大了去了,你就是在睡夢中,也能聽到官軍的馬蹄聲、呐喊聲。這哪是悄悄地劫營啊,分明是給對方報信,我要來了,你得注意了。焉有不敗之理!

卻說這梁山營中,按照晁天的安排,早已準備就位,特別是營中埋伏的楊誌、魯智深等人,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就等獵物上鉤了。衝在前麵的官軍很快就衝到了營帳內,他們倒也不傻,直奔中軍大帳而來,衝入帳內一看,一個人也沒有。領頭的大叫不好,中計了。已經晚了,四麵八方響起了猛烈的戰鼓聲,梁山義軍從四麵殺出。混亂之中,隻見四處都是火光,到處都是梁山的喊殺聲,官軍也不知道梁山義軍到底有多少人,全亂了陣腳,各自為戰,四散而逃。

在城外埋伏多時的武鬆、魯智深見營內殺了起來,呐喊一聲,帶領人馬殺入城內。由於官軍全數而出,城內隻有少許的官府雜役,所以根本沒費什麼事就攻入了城內,占領了城門。這時晁天率領的將士也已衝到城下,堵住了回城官軍的退路。這一下官軍徹底亂了,退也退不得,進也進不了,全被困到了城下。在剛才營內的混戰中,官軍已死傷大半,現在被團團圍住,士氣徹底垮了,紛紛繳械投降。

晁天看著這些官軍的樣子,感歎道,大宋開國以來,經曆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人人心裏都不願打仗,安於現狀,樂於享受。按實力,北邊的大遼、金國,西邊的西夏,都遠遠不及大宋,可就是這樣,大宋也要對他們和好,給他們納貢和談。長此以往,焉有不滅之理。這些官軍,簡直就是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而言,怎能打勝仗,焉能守國疆。

這時,眾將士會聚到跟前,武鬆上前稟報道,“回稟天王,齊州刺史張元昌及一應官員全部捕獲,現押在刺史府內,聽候天王發落。”晁天想了想,“把張元昌帶回梁山,將來或許有些用場,其他人等一率釋放。傳令下去,所有人馬立即集合,撤出齊州城,回奔梁山。”

李逵這時插了一句,“天王哥哥,我們費了半天勁,說什麼也得撈點東西回去吧?”

晁天狠狠瞪了他一眼,“你當我們是什麼?我們梁山義軍,怎能作出那打砸搶掠、禍害百姓之事,速速出城。”

在出城的路上,不時有街邊的房子起火、路邊的宅院哄鬧,晁天看在眼裏,痛在心上。“看來這軍紀不整不行,如果這樣下去,豈不是要和土匪流氓一樣,成了老百姓的禍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