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字)
晁天帶領梁山好漢們自齊州城出來後,一路上總想著齊州城內淒涼的樣子,心裏很不好受。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打打殺殺,弱肉強食,難道就不能和平相處,平等友愛嗎?特別是這些當兵的,在勝利後,在經曆戰爭血與火的考驗後,往往喪失了理誌和同情心,殺戳平民百姓,掠奪不義之財。同時,他想到了在戰場上殺敵將士死去時痛苦掙紮的情景,內心久久不能平息。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詩經》中的“破斧”描寫的太棒了。我的圓孔斧戰破,我的方孔斧缺損。周公率師去東征,四國叛亂被匡正。可憐我們從軍者,能夠生還是幸運。我的圓孔斧戰破,我的鑿已經殘缺。周公率師去東征,四國臣民被感化。可憐我們從軍者,能夠生還是喜事。我的圓孔斧戰破,我的鑿已經殘缺。周公率師去東征,四國局勢已安定。可憐我們從軍者,能夠生還是美事。
周公東征平叛,對統治者來說是英明之舉,正義之舉,受到大肆讚頌。對打仗的普通士兵來說,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危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因而有幸死裏逃生,自然是要大肆慶賀的。對於戰爭,平民百姓的苦惱肯定與肉食者們的苦惱不一樣。肉食們擔心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特權會喪失,關心的是保持和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的穩固。用平民百姓的痛苦和死亡來換取他們所看重的一切,完全可以在所不惜,並且還會想出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裝點自己。平民百姓關心的是豐衣足食,平安和睦,充軍打仗是迫不得已,殺人飲血是迫不得已,眼看同鄉同伴戰死,武器殘破,白骨遍野,得以不死,能不慶幸嗎?當然,他們在戰後采取的一些行動被他們認為是一種慶祝,是一種發泄私憤的表示,但卻對老百姓造成了更大的傷害。這種局麵必須迅速消除,否則梁山的發展將受到製約和影響,梁山義軍的形象將會被扭曲和誤解。對啊,何不直接引用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呢,讓梁山義軍真正地成為一支人民之師,仁義之師。對,就這麼辦。
在經曆了齊州之戰後,沿途的州縣郡府更是不敢攔截梁山人馬了,一路暢通無阻地回到了梁山。在經過了梁山好漢隆重的歡迎儀式後,晁天召集眾位頭領來到議事廳。
“各位兄弟,晁蓋此次率領幾位兄弟成功地智取盧俊義的家眷,估計朝廷和盧俊義會迅速地找上門來,希望大家早做準備,準備迎敵。另外,我在咱們攻打齊州府的戰鬥中,發現了一些小問題,一些不該在梁山義軍中存在的問題。”晁天就把那天在齊州城見到的事情向大家進行了描述,並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