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初遇居士(1 / 2)

自從《梁山發展規劃》頒布後,大家都忙了起來,倒是晁天卻閑了下來。看著也幫不上忙,也不想幫忙,晁天便四處閑逛,看看梁山美景,聽聽百姓呼聲。

這一日,晁天帶著嘍羅衛隨,信步在山寨內遊蕩,突然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論語》中的話。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孔夫子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那麼作為現代讀書的人,不僅要注重讀書,更要通過讀書明禮、修身、達世,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

晁天被這朗朗的讀書聲所吸引,不自覺地就漫步走到近前。透過鬱鬱蔥蔥的灌木叢,晁天看到四五個讀書人的模樣的年青人正在讀書。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這首詞名為“鷓鴣天”,是北宋末期詩人周紫芝所作,為秋夜懷人之作。開首以殘燈欲盡,寒氣襲人點明環境之淒涼。下闋承“別離”意脈,憶想當年寶瑟輕調、爐香緩撥、同唱《鷓鴣詞》的歡快情景。這首詞回環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語天成,毫無著力痕跡。周紫芝,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屬安徽)人,成名甚晚,紹興中始登進士。其詞學晏、歐、柳、秦,造語極聰俊自然,為南渡前後的巨手。高宗紹興十七年,為樞密院編修官。有《竹坡詩話》。其詞集名《竹坡詞》,凡三卷,有《宋六十家詞》本。)

“好一句‘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晁天側目看去,從一旁走過一位年青人,手拿折扇,頭戴羽巾,英俊瀟灑,風liu灑脫。隻見來者說道,“這位仁兄吟誦的詩句絕佳,小弟不才,近日有一首新作,奉獻給大家鑒賞。”

“綠蕪牆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風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楊花轉。幾度簸錢聲,綠寶chun夢輕。”(這首詞為“菩薩蠻”,作者為陳克。陳克,字子高,臨海(屬浙江)人,自號赤城居士,有《天台集》。他的詞極工麗,仿《花間集》,頗能得其神韻。)

晁天不禁大叫,“好,好詞。”一聲出口,不覺有些失態,忙準備離去。

數位讀書人都被這洪亮的聲音吸引過來,見是晁天,連忙迎了過來,齊齊施禮道,“拜見晁天王。”

晁天見躲不開了,隻好轉過身形,向各位讀書人還禮,問道:“剛才這兩道詞是哪兩位所作,真是千古絕唱啊!”其實他知道,隻不過是問問,更因為他知道這兩首詞的作者在宋代大有所為,是有名的學者,他更想早早地結識,為梁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