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7~9個月:愛哭的寶寶(1)(2 / 3)

爬行能夠又快又準確,同樣地,當注意力分散時會使寶寶被撞倒、受到重擊。寶寶開始時先移動一對(左手、右膝),然後另外再移動一對(右手、左膝),這能達到最佳的平衡、最有效地利用力量。

大腦內,當運動、計劃、視覺評估和平衡技巧相協調時,有關爬行的運動是最緊張激烈的。充分練習之後,大腦有了硬線連接,寶寶不用考慮怎樣爬,相反,他可以集中、快速移動,在拐角處準確拐彎。

站立

此時,寶寶的腿隻有全身的1/3長,要站立時,寶寶麵臨著一個大的挑戰,而且並不是就此結束:隻是很難再回到坐立姿勢。寶寶向前跌倒時,雙臂可以均勻伸展,產生很強的向前“降落傘”反彈力。寶寶開始會依靠你的雙腿、雙手、一個凳子或者沙發,向上拉自己站立,這時他看上去很高興,但想到自己可能又要摔倒時又會感到困惑。

一旦寶寶可以站立,會經常站立。他很強壯能夠站直,幾個月不斷的練習,增加了寶寶肌肉的力量,訓練了他的平衡感。他會自己站立不需要任何支撐,這會給寶寶能夠站直了進行活動的信心。

遊走

站與走的中間階段為遊走,就是用一隻手或雙手把著一件家具或另一個人,向旁邊移動。這幾乎是爬行的一種垂直版本,因為寶寶同時依靠雙手和雙腳支撐。有些寶寶在學站起後馬上就可以遊走,另外,一些寶寶可能等上幾個星期才可以,9個月的寶寶中,1/4個是這種的情況。少數寶寶,尤其是拖屁股慢慢移動,從來不用試,就可以直接行走。

遊走體現了需要向外走的挑戰。不論寶寶用什麼來支撐,椅子、牆或者人,寶寶最後可能不再需要這些支撐物。看著桌椅之間的空間,寶寶能學會一些有關距離、平衡,以及距離與寶寶自身大小相關的知識。也會黏著大人、哭喊著求助或尋求平時自我推進的一些辦法,屁股著地或雙手、雙膝著地,在重新起來之前縮小差距。

行走

爬或遊走的問題在於寶寶不能使用雙手,他可能拿著一個玩具,感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有限。而且如果他想指向某件東西或在你麵前揮手,就得停下來保持自己的平衡。不管怎樣,走路時手是自由的,這是移動最有效的方式。一小部分寶寶在9個月之前或9個月時會走路,而更多的寶寶要到12個月或13個月時才會走路,還有些寶寶到了18個月甚至更大一些才會走路,所有這些都是正常的。

你很難做到雙腳抬起或放下:一隻腳要抬高,向前移動,而另一隻要向下推,承受身體所有重量並保持平衡,然後前腳回複向下的動作,起平衡作用,下一個再抬起。

如果寶寶準備尋求幫助,可以讓他抓緊你的手指,保持在他腰或肩膀的高度,讓他按自己的步調走,或主動地拖帶:這樣可能不舒服,還可能與保持平衡感相衝突。與你一起練習會有幫助,不要在他頭頂上讓他雙手握著你的手腕。但讓寶寶自己練習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從某一步開始,在推動他自己向前之前可能走到旁邊。後來他會走在半路上,在擺動、猶豫、顫抖和匆匆忙忙坐下之前邁出第二步。

交流

寶寶6個月時,更確切地是到了9個月的時候,你也成為了育兒專家,能夠辨認寶寶的咯咯聲、尖叫聲、大喊聲以及抱怨聲。有些聲音隻是在閑聊,有些是提要求,有些是觀察和評論,另外一些則是非常高興時才發出的聲音。

在6~9個月時,寶寶的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通過眼睛觀察事物,伸出胳膊拿東西,或者把它們拿給你,和你分享自己的發現。盡管寶寶在控製、精煉和語句結合方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不會“說”出來,因此,他不斷增長的肢體意識在交流中就很重要了。寶寶能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將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

做手勢

有些寶寶6個月時就能掌握基本的手勢,有些寶寶6個月時候能掌握基本的手勢,另外一些則一直到10個月或者11個月,或者再大一點才能表現出這方麵的興趣。無論你是否教他,寶寶都會作出手勢,如果能夠得到你的配合,效果會更好。理解寶寶表達的一些意思,比如簡單的像“不”,你也會很開心,這種交流方式比讓寶寶哭好得多。

這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就像父母和寶寶對著鏡子跳舞一樣的,能夠有助於彼此之間的理解,提高寶寶的社會交往能力。寶寶從看一個手勢到學會做可能需要1~2個月,他理解的要比表達多,事實上,有很多時候他掌握得比你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