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創作談(3 / 3)

《秦大嫂》獲《中國作家》短篇小說一等獎,《故裏素描》獲《中國作家》中篇小說一等獎,《驗收之前》獲大紅鷹杯文學獎,《晨沐延安》獲市政府文學創作二等獎並入選“年度最佳散文選集”等等。自己吹了半天,中篇小說《故裏素描》甚至連《泰山文學獎》文學創作獎都沒獲了。說明寫得不好啊!還要努力呀!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究竟投入了多少真麼,一眼就看穿了。應該說當個作家很難,光靠勤奮不行,還有個悟性、天分的問題。當作家也是幸福的:能把自己的生命和靈魂變成作品。人這一輩子不易,想幹成事要付出心血。所以,我對給我文學生命的鄉土家園有著無法言喻的深入到骨髓中的情感。把我虛構的文學世界,今後將繼續建立在我腳踏實地生活著的魯西大地。

我應該記住那個日子。2000年初夏的一天接到中國作家協會寄來的入會通知書。我被批準加入作協。二十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看完,我趕緊裝進兜裏。在兜裏放了十幾天,沒對任何人說。倒是後來不少文友向我祝賀什麼的,他們聽文聯的領導講的。我不敢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此事,那樣會讓人看不起。時任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周文明先生要向文化局、宣傳部反映,被我攔下了。我真的成為一個作家了嗎?我誠惶誠恐。對個體的我來講還是一個作者,我不敢說我是作家。“因為作家兩個字太沉重了,我怕不能為其增加分量。因為作家的稱號太聖潔了,而我靈魂深處還有許多見不得陽光的東西”。這句話我記不起是誰說的了。要學習一輩子,改造一輩子,讀一輩子書才行。

我兒時在籬笆牆邊玩耍的一個胡同,同歲的倆夥伴,一個因為出身成份高沒念成書,他已永遠地離開我們了;一個因為母親去世早也沒念幾天書,現在老得彎腰駝背,一臉胡須寫成勞頓的滄桑,像個農村老人,接我的煙手還顫抖……

人有機會讀書是幸運的。

我讀書很少,算不上名副其實的讀書人。加上懶愚,半路出家,至今功不成名不就。沒功名並不影響讀書。

書讀好了,是能成就很多事情的。

其中一條,讀書是足以使人有氣質的。梁曉聲先生說:讀書能使男人變得較有修養;能使漂亮女人更漂亮,能使不怎麼漂亮的女人看上去也有幾分漂亮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一種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讀幾本書,是不會使人有所謂“書卷氣質”的。

咱們想想,在人類諸種氣質中,哪一種氣質是比書卷氣質更可能使人與人之間感到平等起來的氣質呢?沒有!世人分白人、黃人、黑人。中國人分幹部、工人、農民。分官職大小,分身份高低,分財富多少,甚至分運氣的好壞。這都是沒辦法之事。嫉妒也是徒勞。但唯讀書這一件事,唯書卷之氣質有無這一事,乃相比之下人最容易實現之事。

梁曉聲先生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