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建議(5)(2 / 3)

最後,企業的償債信用機製非常薄弱。發行債券融資對於企業來說最終要涉及償債問題,有效的企業償債保障機製,能夠在事前、事中和事後防範企業債券的兌付風險,是解決企業債券兌付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我國由於特殊原因,企業償債機製不健全,投資者購買企業債券的積極性也因債券的兌付問題而大大受挫。

6.3.2、加強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債主體建設的對策

6.3.2.1、加快企業產權製度改革,塑造真正的企業債券市場發行主體

企業債券市場能夠規範化存在的一個前提是市場參與者必須具有清晰的產權製度,否則不可能形成有序的債券市場。從性質來看,企業債券是一種直接的債務型契約,是擁有獨立財產的借款企業與債券持有者之間簽訂的表明雙方債權債務關係的契約。對發債企業而言,它代表其按約向持券人支付本息的財產義務;對債券持有者而言,則代表其要求發債企業如約還本付息的財產權利。財產是實現企業債券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的經濟基礎和法律基礎,因此,擁有獨立的財產權是企業發債的製度前提。

我國企業債券市場是在傳統的國有產權製度框架內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企業債券的主要發行者———國有企業並不真正擁有獨立的財產權,不可能真正承擔債券融資風險和融資失敗的財產責任。為從根本上促進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必須進行產權製度改革,明確界定和充分保護產權,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經營機製,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成為麵向市場經營的主體。逐步取消單一控股權的國家所有製,代之以多元的所有權製度,實現財產權的分散化,改變國有企業的股權主體名為國有而實際相當於沒有主體的現狀,理順企業與政府間的產權關係,使企業能以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承擔發債責任和風險的載體,真正承擔起債券融資的風險與責任,塑造真正的企業債券市場主體。隻有這樣,企業在做出發債決策時才具有內在的約束力,也才會根據融資成本的大小及融資行為對企業資產價值的影響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和相應的發債規模,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償債問題。進而,企業也才會根據對自身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預測,靈活選擇不同的債券期限和本利支付方式等。

6.3.2.2、加強企業自身建設,提高企業自身素質

作為企業債券市場發行主體的企業應當改善經營管理,完善企業治理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企業債券市場上的合格供給者,當好企業債券市場的主角。首先,企業應加強內部治理,強化信用觀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企業信用是企業債券發展的必要條件,如企業不講信用,企業債券市場將不可能得到發展。雖然在我國湧現了一批非常成功的國有企業,但它們的內部治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企業的長期發展沒有製度保證,因而企業信用嚴重缺乏。企業要想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籌到大量資金以發展生產,就必須樹立誠信為本、踐守合約的理念,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降低企業債券的信用風險,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企業債券。其次,企業應致力於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業務的拓展,強化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行業地位,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從而有利於企業債券的發行。再次,企業應樹立新型的現代財務管理意識,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企業會計準則,科學配置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結構。誠信經營,杜絕在對外財務信息披露中的非理性行為,提高企業經營信息透明度,降低債券融資的信息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後,企業應建立起收益風險製衡機製,保證資金的良好運轉,增強投資者信心。可以設立償債基金製度,發行債券的企業在商業銀行為償還已到期的企業債券設立專項資金,並將償債基金托管給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運作,以保證償債基金的資金效益,增強投資者投資企業債券的信心。